花園四時詞 其一
殘山剩水也春光,
何謝園池舊洛陽。
秉燭放歌天欲曉,
雨香檐外更花香。
殘山剩水也春光,
何謝園池舊洛陽。
秉燭放歌天欲曉,
雨香檐外更花香。
即便只剩殘破的山河,也有春天的美好風光,又何必去懷戀舊洛陽的園林池沼呢。手持蠟燭放聲高歌,天色即將破曉,屋檐外飄來雨中的清香和花朵的芬芳。
殘山剩水:指殘破的山河。
何謝:何必遜色于。
秉燭:手持蠟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當時可能處于山河破碎、社會動蕩的時期,詩人面對殘破的景象,依然能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樂觀的生活態度。其突出特點是在殘敗之景中發現生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創作風格。
上刀山,攀劍樹。
雙暗雙明,裂開捻聚。
倒跨楊岐三腳馿,踢斷巖頭末后句。
誰是其人,目前薦取。
三年共住不相識,眉目橫分鼻修直。狹路逢渠何所之,欲上凌霄峰頂立。
凌霄一峰插天高,余峰起伏皆兒曹。我曾眺目察秋毫,三千剎海空勞勞。
峰頂老人八十二,湛湛雙眸映秋水。戲笑怒罵謦欬聲,總是吾家第一義。
老人問汝來何從,進前叉手宜當胸。更看武步生清風,何愁老人無笑容。
城上危樓高縹緲,城下澄江復相繞。
有時漾影入中流,俯看游魚仰飛鳥。
近樓多少未行舟,滿江落花灑汀洲。
人同江狎不怕浪,登樓對酒彈箜篌。
大別山頭白云起,金口渡邊雨如洗。
半鉤新月上孤城,還照高樓與江水。
晴江依舊瀉潯陽,黃鶴無由歸故鄉。
一聲玉笛起何處,燕撲闌干花影長。
人生各有安,出易欲歸難。
古道春泥重,孤城暮雪寒。
酒鋒精似將,詩業遠于官。
野谷如堪飽,從君借鹖冠。
我佛入深山,六載冷相守。
中夜一舉頭,南辰對北斗。
于此眼皮穿,一場成漏逗。
普觀大地人,此事皆具有。
至今二千年,公案宛如舊。
不見趙州曾有言,修行變作不唧銜。
泣別監州隔死生,薄云茲義更何人。
草青彭蠡湖邊曉,花滿江郎峰畔春。
每慨共官惟氣直,略無片語不情真。
西芹香火家家意,所欠箋天澤徙薪。
儱侗十圍腹,婆娑三尺軀。
折拄杖攪無邊香水海,破布囊貯百億須彌盧。
等個人?哩?哩,覓文錢蘇嚕蘇嚕。
天上無,地下無,四明山色開畫圖。
把詩從我者,多是剡中僧。
結屋何山塢,當門幾樹藤。
地寒常帶雪,溪峻不留冰。
贈爾新吟去,歸題木葉層。
木落千山怨別離,自知難駐馬行蹄。
上書季子窮歸洛,獻賦荀卿老向齊。
驛店破旗秋雨細,戍樓殘角夕陽低。
袖藏秘策君門遠,應望中原泣鼓鼙。
幽棲深絕地,靜夜獨宜僧。
上下兩輪玉,中間一片冰。
影收懸罟索,光息過船燈。
獨坐觀心了,無由更小乘。
輥繡毬,打瓦鼓。
半巴音,半魯語。
心膽傾,面目露。
不可描,不可塑。
故天下稱之曰東山演祖。
一徑逶迤草自芳,何為不復更翺翔。
應須舊國還宣武,別有高臺在建章。
白鷺背花尋塔路,赤烏沖柳集宮墻。
中興不比偏安事,且對梧桐薦羽觴。
披草衣,執具書。
面不洗,頭不梳。
是文殊,非文殊。
擬議臺山路轉迂。
有佛處不得住,鐵鞭擊碎珊瑚樹。
無佛處急走過,澄潭不許蒼龍臥。
三千里外莫錯舉,剔起眉毛眼卓堅。
與么則不去也,百城煙水難圖畫。
摘楊花,摘楊花,未容眨眼早忘家。
趙州舌本懸千日,石火電光追莫及。
紙燈吹滅便知歸,落在吾家第二機。
翻身倒握烏藤去,千圣羅籠不肯住。
何時砥柱障頹波,大扇真風滿寰宇。
便入空山住,休慵漢省書。
薄云翻藥畚,斜日送柴車。
遠業松花膩,生涯薤葉疏。
抱琴誰共聽,一尾石間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