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見賜宴恭紀二首 其二
重漕明主意,既醉遠臣心。
席避彤庭日,筵依松樹陰。
大官多且旨,小史酌還斟。
世食天朝粟,銜恩豈自今。
重漕明主意,既醉遠臣心。
席避彤庭日,筵依松樹陰。
大官多且旨,小史酌還斟。
世食天朝粟,銜恩豈自今。
重視漕運體現了皇帝的心意,美酒讓遠方臣子心醉。宴席避開了宮殿前的烈日,設在松樹的樹蔭下。御膳豐富又美味,小吏不斷地斟酒。世代享用著朝廷的糧食,感恩之情又豈止從今日開始。
重漕:重視漕運。漕運是古代將糧食等物資通過水路運往京城等重要地區的運輸方式。
明主:圣明的君主,這里指皇帝。
遠臣:遠方來的臣子。
彤庭:指皇宮,因宮殿多用朱紅色涂飾,故稱。
大官:指太官,掌管宮廷膳食的官員,這里指御膳。旨:美味。
小史:地位較低的官員,這里指負責斟酒等事務的小吏。
世食:世代食用。天朝:封建時代臣下稱本朝為天朝,這里指清朝。
銜恩:感恩。
此詩應創作于清朝時期,皇帝為臣子舉行賜宴活動。當時朝廷重視漕運,以保障物資運輸,皇帝通過賜宴等方式來顯示對臣子的恩寵,增進君臣關系。詩人作為遠臣參加宴會,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臣子對皇帝恩賜的感恩。特點是如實描繪賜宴場景,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可作為研究清朝宮廷禮儀和君臣關系的資料。
地平山迥渺洪流,西嚙東吞得自由。道是牌洲須記取,驛樓仍在水中浮。
夢里綠陰幽草,畫中春水人家。昨夜紗窗細雨,銀燈獨照梨花。
重來逾半紀,景物若般同。百事煙塵里,一春陰雨中。丹心隨落日,白發戰秋風。既往何堪憶,抬頭望遠空。
白面道人門不出,晚涼倚樹聽秋風。最憐八月江南好,老雁叫云霜葉紅。
楊白花,太輕薄。不向宮中飛,卻度江南落。美人踏踏連臂歌,山長水闊奈爾何。奈爾何,春欲晚,何不飛去仍飛返。洛陽樹,多啼鴉。愁殺人,楊白花。
宰君行李苦蕭疏,妻子龍鐘尚跨驢。醉眼且看花滿縣,愁顏莫望果盈車。頭銜新換呼明府,科第元高得校書。誰解吟詩送行色,茂陵多病老相如。
棄世還如棄屣輕,玉簫吹徹月分明。許由不受堯天下,卻道風瓢樹有聲。
溪上不礙路,溪水如招人。好友南海來,談笑氣若春。我具一尊酒,宿昔可以論。況逢中秋月,成我兩嘉賓。雖有東轅車,我欲方其輪。愿因長相留,離別勿復言。
咫尺迷漫路不分,街燈隱約未全吞。茫茫春霧擁乾坤。回首忽驚今喪我,微吟猶喜得吾真。雪泥何必定留痕。
風物清秋轉自佳,撫膺高眺渺無涯。千家射日魚鱗上,百舸穿云雁字排。天目障青遙入眥,角頭分翠近當懷。胥濤怒激非吾分,蠡汎逍遙興不乖。
江海十年夢,關山萬里情。悲歌憐宋玉,談笑憶公榮。目逐秦云斷,愁隨越鳥生。北園松菊好,今夕共誰行。
東風作春騎,秀色供佳賞。緣蹊若踏繩,布谷弄晴嗓。我心寄微物,倏忽騁天壤。遙村窺指罅,麥野平如掌。蚱蜢度禾叢,豈異翱林莽。雀躍蓬蒿間,意若滄溟廣。雨馀水滿溪,決決送清響。哀哀失群蟻,覓途何儻恍。石礫駭崇丘,蚯蚓驚巨蟒。翻空掃長尾,鵲影歸三兩。危立巢樹杪,流眄搜萬象。客身廁小國,細民皆吾黨。凡我同盟者,命駕長來往。樂土足悠游,自謂羲皇上。
羽輪暫別大茅峰,又御青冥萬里風。月帔引朝宣德殿,云韶賜宴集靈宮。懸知漢室龍顏主,似見商巖鶴發翁。便使圖形在麟閣,閑心只愛白云中。
紫綿帶露裊高枝,折送窗前看絕奇。春色仙家分已早,金波賓館賞何遲。錦裁半臂初成后,鏡照新妝正就時。聞道鄰翁工炒鐵,請君莫負數君詩。
東風一夜滿春城,海畔曈昽旭日生。市里衣冠朋舊誼,田家簫鼓歲時情。花開綵勝嬌相媚,酒到屠蘇黯自驚。遙祝楓宸天未遠,履聲猶似近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