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郊游門次桐江許啟衷韻 其二
一春清景在詩家,信馬東風領物華。
到處柴門多種柳,幾人抱甕自澆花。
醉磨苔石供閑草,靜聽樵歌唱采茶。
乘興不知明月上,吟鞭猶待后樓鴉。
一春清景在詩家,信馬東風領物華。
到處柴門多種柳,幾人抱甕自澆花。
醉磨苔石供閑草,靜聽樵歌唱采茶。
乘興不知明月上,吟鞭猶待后樓鴉。
整個春天的清麗景色都被詩人所領略,騎著馬在春風中隨意前行欣賞著自然美景。所到之處柴門前大多種著柳樹,有幾個人正抱著水甕自己澆花。喝醉后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隨意書寫,安靜地聽著樵夫唱著采茶的歌謠。趁著興致高漲沒注意到明月已經升起,還揮動著馬鞭等待后樓的烏鴉歸巢。
詩家:詩人。
信馬:騎著馬隨意行走。
物華:自然美景。
抱甕:抱著水甕,指從事田園勞作。
閑草:隨意書寫。
吟鞭:詩人揮動的馬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春日郊游,被鄉村美景所吸引,懷著愉悅、閑適的心境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安定,詩人有心情去感受自然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春日鄉村的美好景象,表達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其特點是畫面感強,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生活的追求和審美情趣。
天公研黛朝染山,天女戲手雙娥彎,挼絲試青墜人間。
年時春山未著色,十萬野條先弄碧。
天公一笑不汝爭,白華吹盡秋風生。
膚寸長含八分雨,南山與天青萬古。
長江日浩浩,跂予望淮南。
禹畫足廣輪,王氣分殽函。
朝市一以建,蟠踞誠匪慚。
中躔胡塵悲,六龍此停驂。
衣冠幸有地,喙息頼未殲。
豈惟時賢力,要是天險參。
頗聞京洛墟,不救狐兔饞。
厭難故有道,往悔寧非貪。
前登石頭路,得共北客譚。
新秋帶歸鴻,落日隨征帆。
吊古意未厭,鼓鐘已酣酣。
吾道不可東,老雁踏長云。
太息復太息,青海枯成塵。
喙短莫叫空,此物弗貸人。
顧影正念群,一唳生湖濱。
飛蓋籠晴晝,行廚帳遠林。
柳塘風度絮,花逕日移陰。
翠袖穿紅迥,清歌繞綠深。
獨將衰晚意,危坐數云岑。
漏長知夜久,夢薄覺衣輕。
曙月侵霜白,寒星度水明。
遙空一雁過,鄰屋數雞鳴。
著論吾寧敢,徐徐待老成。
當世佳公子,枝吾雅道多。
江南有文獻,魯國自強歌。
火后歸新第,兵余喜止戈。
公車行有召,毋久戀松蘿。
權貴人,多怒嗔,頤指所向四海奔。
小忤其意中如焚,發上指冠兩目瞋,投袂而起劍及門。
當時使氣廉將軍,君視孰與秦王尊。
氣力到頭同一盡,牧兒持炬上丘墳。
酸風射眼舊沙頭,我亦從來兩鬢秋。
萬里客心驚塞雁,五更歸夢化江鷗。
山川信美坐成晚,風景不殊看總愁。
征筑百年無了日,老天亦自厭兵休。
江湖路遠總風波,欲向山中制芰荷。
黃葉落來秋色晚,亂鴉歸處夕陽多。
慣經世態知時異,拙為身謀惜歲過。
有屋一區田二頃,分無清夢到鳴珂。
南紀霑王澤,涵濡已百年。
故應逢小劫,何得怨蒼天。
舊觀寧無日,浮生自可憐。
永懷千古事,感慨淚漣漣。
一葉復一葉,世道幾翻覆。
一點復一點,書脈要接續。
親見長公來,一節不肯曲。
見竹如見公,北麓能不俗。
回首熙豐間,幾人愧此竹。
翰墨直枝葉,點化到草木。
長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
海水朝天白,宮云捧日紅。
衣冠四方極,正朔九夷通。
矢射狼星北,旗迎太乙東。
側聞南渡意,暫與去邠同。
??穟無風直,燈蓮有月嬌。
我常占樂歲,人自看元宵。
印信烽煙息,光輝玉燭調。
平生笑徼福,今夕為民徼。
間闊長回首,伻來忽嗣音。
故人今有子,吾輩數論心。
歲晏懷甘旨,年衰毖枕衾。
殷勤各彊健,春在北枝深。
玉池吹醒芙蓉醉,回頭紅粉都無味。
秋宮人去金錢飛,過我茅茨若相慰。
起來采采為三嗅,猶是上天風露氣。
餐英端可拔濁俗,南山在眼令人喟。
幽人所知晚節好,歷歷青蕊開猶未。
竹葉且與時一中,梅花后生來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