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瑞昌簿廳景蘇堂墨竹
一葉復一葉,世道幾翻覆。
一點復一點,書脈要接續(xù)。
親見長公來,一節(jié)不肯曲。
見竹如見公,北麓能不俗。
回首熙豐間,幾人愧此竹。
翰墨直枝葉,點化到草木。
長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
一葉復一葉,世道幾翻覆。
一點復一點,書脈要接續(xù)。
親見長公來,一節(jié)不肯曲。
見竹如見公,北麓能不俗。
回首熙豐間,幾人愧此竹。
翰墨直枝葉,點化到草木。
長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
一片葉子接著一片葉子,世間的道理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反復變化。一個點接著一個點,書法的脈絡需要不斷延續(xù)。親眼見蘇軾到來,他始終堅守氣節(jié)不肯彎曲。看到竹子就如同見到了蘇軾,北麓的人也因此不俗。回首熙豐年間,有多少人面對這竹子會感到慚愧。蘇軾的筆墨就如同竹子的枝葉,能將草木都點化。蘇軾有深刻的用意,把這件事托付給了北麓。
長公:指蘇軾。
北麓:這里應是人名或代指特定的人。
熙豐:宋神宗熙寧、元豐年間。
熙豐年間,王安石變法引發(fā)諸多爭議,蘇軾因反對變法等多次被貶。此詩創(chuàng)作或許是在蘇軾去世后,作者為紀念蘇軾,借景蘇堂的墨竹來表達對蘇軾的敬仰,以及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蘇軾的品格和文化貢獻。其突出特點是以竹喻人,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體現(xiàn)了后人對蘇軾精神的推崇和傳承。
玄成傳世業(yè),膺薦謁承明。特授儒官去,仍尋故里行。煙花曹女廟,春草越王城。總是曾游處,難為送子情。
家聲兩度法曹留,菲薄何堪嗣遠猷。再世勛名追起草,百年天地附同舟。腐儒通籍思何補,拙宦無階合晚收。待爾飛書來粵徼,帝城先起望英樓。
遙想憶,殘淚濕輕紗。斜倚畫樓簾半卷,東風微雨落楊花。腸斷七香車。
千峰夾一水,孤舫夜中乘。野燒侵山月,波星漾渚燈。帆添知浪減,峽盡覺天增。禾黍離離近,篷窗且莫憑。
羊腸之河羊腸坡,山回路轉高嵯峨。河中之水有遺恨,觸石沖厓生白波。聞昔蠢苗犯邊鄙,封豕長蛇恣吞噬。三軍食盡胥淪亡,斗大孤城竟何恃。元戎率眾西南來,威如羆虎聲如雷。倒懸欲解一方急,大剪丑類殲渠魁。柰何將驕師不律,到此倉遑遭覆沒。當時積血膏野草,至今白石堆殘骨。山自青青水自流,英雄此恨何時休。古來兵事貴持重,方叔成功有壯猶。
萬事人人咨伯始,他年文采動詞場。軒墀喜色回天眄,鞍馬青春照地光。社燕賓鴻催日月,喬松翠竹飽風霜。丈夫勛業(yè)莫嫌晚,良驥由來老更驤。
吏部能開衡岳云,坡仙曾借海宮春。蓮峰清曉忽自獻,二公何人予何人。
曩時游小阮,風格想依然。道氣存先則,鄉(xiāng)評結大年。人悲龍蛻早,天啟鳳毛賢。滿耳山陽笛,凄涼不忍言。
名藩臬使三賢并,藉甚吾邦昔見稀。獨夜繁燈張館宴,清秋涼霧拂仙幃。文昌象緯通南斗,執(zhí)法星芒切太微。持軸愿看公等入,早令皇治邁垂衣。
異政人能說,新吟客為傳。一官清似水,萬事信于天。養(yǎng)鶴分廚料,收書出俸錢。晝庭少公事,閉閣抱琴眠。
碧嶂千層鎮(zhèn)一州,十年前記作斯游。因看紅杏行停轡,為濯清泉坐解裘。怪石巉巖蹲虎豹,老松偃蹇臥龍虬。轉看轉有無窮景,杖履何妨絕頂頭。風流千載憶玄暉,此日登臨不覺疲。看取眼前都是句,如何身后不留詩。須知小隱徜徉日,正是高吟寥泬時。可惜出山終不免,空留翠岫與清漪。
凝真天地表,絕想寂寥前。有象猶虛豁,忘形本自然。開經(jīng)壬子世,值道甲申年。回云隨舞曲,流水逐歌弦。石髓香如飯,芝房脆似蓮。停鸞燕瑤水,歸路上鴻天。
入眸明月若鉤鐮,低戶約人談。鐘聲乍起消殘歲,一壺酒、遙對江南。微醉尤思前事,酣眠還夢鶼鶼。當年新綠濺珠簾,人手弄云簪。花前羞赧癡無語,半推卻、近了青衫。茲日無從磨鬢,奈書寄說呢喃。
烈霜不剝松柏姿,隆棟能支風雨催。恩勤鬻子子克家,一舉來作璚庠師。師資殊不惡,子賢母亦樂。孰云儒官冷,青氈坐寂寞。君不見楚人資畜富莊田,錙銖與母爭緡錢。又不見衛(wèi)人去逐功名會,母死不歸生凍餒。何如一官清徹骨,生死相看長在目。筍輿春色遍天涯,甘苦杯棬同藿菽。外端士范內(nèi)母儀,冰肌自瘠道自肥。乃今扶櫬返丘隴,山為惻楚川赍咨。南風悠悠吹畫鹢,三百六灘才一息。紛紛得喪等秋毫,泫涕松楸思罔極。
風流直欲占秋光,葉底深藏粟蕊黃。共道幽香聞十里,絕知芳譽亙千鄉(xiāng)。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