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吊余宣公錄似張東白學士余名闕元未時守安慶一家死節(jié)
鹿失胡元運已窮,先生猶自守江東。
亦知華夏歸真主,端為網(wǎng)常盡此忠。
秋老樹含霜氣烈,雨馀花帶血腥紅。
闔門一死非容易,應作明星麗碧空。
鹿失胡元運已窮,先生猶自守江東。
亦知華夏歸真主,端為網(wǎng)常盡此忠。
秋老樹含霜氣烈,雨馀花帶血腥紅。
闔門一死非容易,應作明星麗碧空。
元朝失去統(tǒng)治如同鹿失其主,國運已到盡頭,先生卻仍堅守江東。也知道華夏將歸真正的君主統(tǒng)治,但他只為維護綱常而盡忠到底。秋天的老樹飽含著霜氣,顯得無比壯烈;雨后的花朵帶著血腥的紅色。全家赴死并非易事,他應當化作明星閃耀在碧空。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胡元:指元朝,因元朝是少數(shù)民族(蒙古族)建立的政權(quán),所以稱“胡元”。
江東:長江以東地區(qū),這里指安慶一帶。
真主:指真命天子,即新的統(tǒng)治者。
綱常:即三綱五常,是封建社會的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
闔門:全家。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各地起義不斷。余闕時任安慶守將,在元朝大勢已去的情況下,仍堅守安慶,最終全家死節(jié)。詩人寫下此詩,以次韻的方式表達對余闕的敬意,并將詩錄給張東白學士。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余宣公堅守忠義、全家死節(jié)的行為。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借景抒情等手法,生動展現(xiàn)了余宣公的忠烈形象。在文學史上體現(xiàn)了對忠義精神的歌頌和傳承。
謝遣弓旌久掩關(guān),十年坐閱幾蒲團。
老臣憊不堪將橐,丞相嗔因乞掛冠。
廟算渾如孤注賭,林棲未保一枝安。
暮云萬疊江閩遠,相見除非插羽翰。
族譜康成裔,先儒谷叔孫。
漢廷無表薦,魯壁有書存。
蓮幙翻留滯,萱堂廢凊溫。
吾衰慙宋玉,不解賦招魂。
戰(zhàn)鼙非起自漁陽,到寇皆由偃月堂。
相國裘雖來賀捷,蚩尤旗尚未收芒。
廚車古有刑都市,寶劍今誰請尚方。
莫倚圣朝家法恕,前盧后蔡亦投荒。
書筒舊歲尚諄諄,曾幾何時哭蜀珍。
對紫薇邊還老手,近紅云處立長身。
禁中視草蒙天笑,湖外埋輪觸相嗔。
直氣雄辭俱已矣,西風懷友一沾巾。
幼以木蘭為長兄,豈堪垂老隔幽明。
空疎誰更譏匡鼎,友愛何曾詈屈平。
服已降朞從變禮,圣猶尚左況諸生。
追嚴不必伊蒲供,自有松風與澗聲。
分斷金釵股,全遮玉鏡輝。
竟令鸞獨舞,愁見雉雙飛。
月照梁鴻案,塵凝孟母機。
平生竺干學,至此是真歸。
午杵誰敲臼,山童髻兩髽。
偶因聲隔竹,不覺意思茶。
北牖沉沉靜,南墻故故遮。
微聞孤杵響,初試一旗斜。
門掩王猷宅,泉甘陸羽家。
搜腸攪文字,毋乃太清耶。
朝陽鳳咮更誰同,回首啾啾笑候蟲。
洛下二龍閑馬呂,建中兩豸數(shù)鄒龔。
呼來伯雅聊排悶,叱去奴星莫送窮。
華發(fā)未交衰颯甚,敢鳴破釜答編鐘。
觸熱慵休息,誰知志士心。
既名為惡木,不可就繁陰。
炎赫當三伏,輪囷欲百尋。
蔽牛徒隠映,下馬復沉吟。
濁世無孤竹,中原有鄧林。
飄然遠游興,散發(fā)更披襟。
吠南初謂予堪侮,折北俄聞彼不支。
撻覽果殲強弩下,鬼章有入檻車時。
鐘繇捷表前無古,班固銘詩繼者誰。
白發(fā)腐儒心膽薄,一春林下浪攢眉。
嵐翠屏環(huán)墅,溪光練抹坤。尚書華棟改,先輩釣磯存。
久臥漳濱疾,誰招楚澤魂。昔慙葵衛(wèi)足,今喜葉歸根。
自志臺卿墓,休爭謝傅墩。牧慵貪草暖,鳥急怕林昏。
時許樵分席,何煩客掃門。早嫌皮袋臭,晚悟髑髏尊。
童子便高枕,偷兒瞰短垣。歲寒始知柏,劫火不焚璠。
恩未忘簪履,衰難戀廐軒。抽身脫膠擾,掩耳避啾喧。
聯(lián)句那無藉,藏書幸有繁。故交頻煖熱,新貴斷寒暄。
籬落多疎闕,猶須折柳樊。
羞問胡奴乞米炊,君恩樸斷老儋祠。
蚤賡殿閣微涼作,晚課田園雜興詩。
洛下共游無在者,巖頭末句欲傳誰。
天公別有相裨補,素發(fā)星星兩鬢垂。
萬駑駘里一龍媒,朝發(fā)瑤池暮玉臺。
介甫尤稱原妙質(zhì),資深亦嘆軾奇才。
席前宣室思渠久,帆近蓬萊作么回。
此去不應重謫墮,海山笙鶴待君來。
妙在心通與理融,卓然有見是英雄。
大儒晚作韓考異,往哲曾非墨尚同。
折角爭希郭有道,鬀眉求似狄梁公。
可憐老學孤無助,月落參橫讀未終。
關(guān)法晨方度,其如夜未明。
危機真虎口,急計假雞鳴。
唱罷城烏起,聞來野雉驚。
秦人百二險,齊客兩三聲。
珠履顏何厚,狐裘計已行。
昭王見事緩,食頃遣追兵。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