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懷唐谷
久闊相攜緒萬端,那堪此日又征鞍。
新鶯聲里天南北,倦馬嘶來路杳漫。
燈下清言茅店夢,月前孤影驛亭寒。
殷勤不盡臨歧語,都附江云渭樹看。
久闊相攜緒萬端,那堪此日又征鞍。
新鶯聲里天南北,倦馬嘶來路杳漫。
燈下清言茅店夢,月前孤影驛亭寒。
殷勤不盡臨歧語,都附江云渭樹看。
與友人長久分別,心中思緒萬千,怎受得了今日又要踏上征程。在黃鶯啼鳴聲中,我奔走于天南地北,疲憊的馬兒嘶鳴,前路迷茫遙遠。曾在燈下與友人清談,如今只能在茅店的夢里回味;月光下,驛亭中只有我孤獨的影子,倍感寒冷。臨別時說不盡的關切話語,都寄托于江云與渭樹之中。
久闊:長久分別。
相攜:指與友人相伴。
征鞍:指遠行的馬,這里代指遠行。
杳漫:遙遠迷茫。
清言:清雅的言談。
臨歧語:臨別時說的話。
江云渭樹:出自杜甫《春日憶李白》“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后用以比喻朋友天各一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在遠行途中,因與友人分別而觸景生情創作。當時可能處于社會相對穩定或動蕩的時期,詩人為了生計、理想等踏上旅途,與友人分別后,心中充滿思念與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旅途的孤寂。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在離別和旅途中的情感體驗。
生涯元若此,行處即為鄉。
雨霽蕉屏綠,苔侵石枕涼。
片時成小夢,一徑達洪荒。
未盡其中好,回車問雪堂。
嶺海于今信有渠,寂寥揚子病相如。
國人已恐歌黃鳥,詩卷曾無寄白魚。
馬革縱能饒瘦骨,鹿門何處隱柴車。
他年得返皈龍洞,惟索窮愁舊著書。
酴醾廢壘發花遲,
南國風光異昔時。
紅豆經年零落盡,
人間無地著相思。
雨后雙螺對綰青,
采毫曾此蘸中泠。
寫成九派分流勢,
不寫當年瘞鶴銘。
奔撫孤呻海上樓,藥煙燈穗颯然秋。
豈期與物同疵厲,稍欲祈天赦縛囚。
癥結竟窺囊底智,風光宛托剡中游。
神州莽莽誰醫國,方技馀存第一流。
秋風遙上越江樓,兩岸云山共別愁。
日暮海門潮正急,煙生沙磧樹如浮。
襟期此日還看劍,尊酒他鄉且系舟。
梅嶺古來多瘴厲,南行敢說是奇游。
南師翻孔孟,西客鏤唐虞。
秋月梧桐夢,春風故舊書。
陽回天有信,云動海成虛。
試問圭峰老,乾坤幾乘除。
病后精神更湛然,
掛冠剛欲及生前。
去來自在渾無礙,
撫掌僧徒浪學禪。
神游忽到貝加湖,湖上輕呼漢使蘇。
北海今朝飛雪矣,先生當日有裘乎?
一身胡漢資何力,萬古人羊共此圖。
十九年長天下小,問誰曾寫五單于。
木公金母慶平頭,翹望三山祝太丘。
社肉平分陳曲逆,家人共食宋江州。
嶺梅香夢春先度,嶼竹青陰蔭久留。
難得鶴山賢令尹,能教山鶴歲添籌。
諸賢名并端平見,一老音存正始遺。改紀重來時領袖,持荷獨立右尊彝。
心忘世易身難乞,家著書多人少知。省闥才辭留史館,可憐便入八哀詩。
國重穆陵蒐鉅典,帝咨宿學進隆名。那知幻境空花散,不待藏山史草成。
筆冢長存堪悵恨,書棺何益謾哀榮。西山門第今無幾,落盡殘星淚眼盈。
早歲登門叨賞異,暮年造闕喜追陪。每從省戶供詞去,多向都曹誦句來。
逐客贈年今尚在,癡兒別飲恰方回。湖邊握手如前日,身隔千山嘆玉埋。
芳心密捲細抽紅,
葉葉依闌扇晚風。
最恨夜來疏雨過,
凄清偏入夢魂中。
雨來江漲波渾。沒沙痕。淹過竹橋莎徑、到柴門。
孤煙起。千樹里。幾家村。牛背一聲長笛、報黃昏。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
循環逆順數將來,數到未來無盡日。
因七見一,見一亡七。
踏破太虛空,鐵牛也汗出。
絕氣息,無蹤跡。
瓊臺十縣與三州,屹立南溟抗百流。
水接扶桑先得日,山逢寒露未驚秋。
云橫婺母堆雙髻,霧散陶公出一頭。
只道瀛洲登未得,不知身已在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