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亭雜詩 其一
出門山水游,
小孫每相喜。
殷勤捧鳩藤,
請與老翁拄。
出門山水游,
小孫每相喜。
殷勤捧鳩藤,
請與老翁拄。
出門去游山玩水,小孫子每次都很歡喜。他殷勤地捧著鳩杖,說要給我這個老頭子拄著。
小孫:小孫子。
鳩藤:即鳩杖。古時為老者所用的一種拐杖,杖頭刻有鳩形。
朱熹建有活水亭,此詩可能是他在閑暇時出門游玩所作。當時他生活相對閑適,與家人相處融洽,在這樣的心境下寫下此詩,記錄生活中的溫馨場景。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家庭生活的溫馨美好。其特點是語言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體現了朱熹詩歌貼近生活的一面。
聶堯懷抱何翹然,游心圣道三十年。
智泉湍激橫碧海,文山奇崛凌青天。
神充氣溢眸子好,常談盡是經綸道。
早求入用活蒼黔,莫向塵中虛自老。
不見陽城驛,空吟昔人詩。誰改避賢郵,唱首元微之。
微之謫江陵,顦悴為判司。路宿商山驛,一夕見嗟咨。
所嗟陽道州,抗直貞元時。時亦被斥逐,南荒終一麾。
題詩改驛名,格力何高奇。樂天在翰林,亦和遷客詞。
遂使道州名,光與日月馳。是后數十年,借問經者誰。
留題富水驛,始見杜紫微。紫微言驛名,不合輕改移。
欲遣朝天者,惕然知在茲。一以諱事神,名呼不忍為。
一以名警眾,名存教可施。為善雖不同,同歸化之基。
邇來又百稔,編集空鱗差。我遷上雒郡,罪譴身縶維。
舊詩猶可誦,古驛殊無遺。富水地雖在,陽城名豈知。
空想數君子,貫若珠累累。三章詩未泯,千古名亦隨。
德音茍不嗣,吾道當已而。前賢尚如此,今我復何悲。
題此商于驛,吟之聊自貽。
此心未足便何如,官職于君不啻余。
輦下十年前進士,省中四品次尚書。
曾陪國相裨時少,亦掌王言屬思疏。
終乞分司洛陽去,就泉依竹水南居。
蓬閣清虛稱野情,華陽巾穩葛衣輕。
垂簾不見喧囂事,盡日唯聞禽鳥聲。
小檜影中鋪硯席,短槐陰下著茶鐺。
卻愁窮巷晚歸去,塵土滿街沖熱行。
胡中不識春時節,門外春回花未發。
奴家聞道漢宮春,遙望南天拜新月。
拜新月,攢雙眉。
別部胡茄聲亦悲,低頭自嘆胡無知。
圣恩重疊念龍鐘,新賜淮陽地望崇。
才有筋骸堪策杖,更無情緒可憂公。
日思舊隠歸何計,或問前程笑指空。
昨日憑高向西望,滿川煙樹雨蒙蒙。
感恩言發即漣如,鶴已乘軒十載余。
抱病尚通金闕籍,避榮猶掌玉皇書。
目難看字垂垂暗,發不勝簪漸漸疏。
安得安邊一長策,少酬明主定狼居。
一家久寄浙江濱,倏忽如今二十春。
須信百年都似夢,莫嗟萬事不如人。
樽中有酒何妨醉,篋里無金未是貧。
但看故鄉榮達者,算來多葬北邙塵。
心本不愆自然戒,何用科條心毀敗。
心本不動自然定,何用勤勞止自兢。
心本不迷自然慧,何用參尋叩倫類。
即今知此三自然,奉以周旋無失墜。
碧草芊綿十洞春,青蒼寒疊五溪云。
山縈乳竇層層秀,路隔桃花處處分。
苔徑竹深迷鶴跡,石壇松古漏星文。
通宵回想塵寰事,好結茅茨向水濱。
茫茫六合生萬靈,周公孔子留賢名。
伊余志尚未著調,秋風拔劍東門行。
金龜典酒知是誰,逢君使我抬雙眉。
眼前萬事不足問,要須醉倒高陽池。
南北各何之,重來寧有期。
相將行數里,欲別立多時。
野店人煙迥,前村草木衰。
祇應今夜夢,未苦遠分離。
浮生難會此,此寺絕塵埃。
容易寞言去,等閑爭得來。
江聲寒若吼,山色翠如堆。
自是忘機者,憑闌不忍回。
朔風夜號空,于隅幾枝木。深山自春色,芳草不凋綠。
朋來得進游,招提藏翠麓。新酒赤如丹,竹萌肥勝肉。
一醉出門去,缺月掛修竹。歸路沙溪淺,危橋濺寒玉。
夜過渭濱居,門庭應不俗。對座寂無言,泉聲如擊筑。
宗明更可人,相邀勤秉燭。開緘得捷音,豺狼俱面北。
回櫂今可矣,賞心嗟未足。西去有奇巖,祥云覆華屋。
箕踞列千人,未充空洞腹。更約林宗俱,來伴白云宿。
今年舉進士,必誰登高第。孫傳及孫僅,外復有丁謂。
到京見陳訪,好尚同韓洎。館中諸仙郎,綸合賢三字。
翰林四主人,列辟群英粹。厝騰走大名,淜轟天邑沸。
怒浪航斯濟,駿蹄御良轡。緣險徑梯空,餓腸勞填味。
我何為欣歡,名身苦將悴。北塞絕戎勛,南荒政遭墜。
焦焦家殫窮,口眾食增累。雛豝余十輩,業學莫能器。
發白壯心衰,不覺老之至。跼縮步九衢,羞畏同腐婢。
仰瞻爾數子,吾道終焉寄。無為忽于予,斯文幸專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