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拜圣節回
畫角傳宣夜色纖,對揚清肅凜威嚴。
歸來星斗猶橫漢,坐對香煙獨捲簾。
淑氣晴光隨處好,旅情鄉念個中兼。
故園倍占春光早,料是蘭芽漸發尖。
畫角傳宣夜色纖,對揚清肅凜威嚴。
歸來星斗猶橫漢,坐對香煙獨捲簾。
淑氣晴光隨處好,旅情鄉念個中兼。
故園倍占春光早,料是蘭芽漸發尖。
畫角聲傳宣告夜色漸淡,入朝奏對時氣氛清肅威嚴。歸來時星斗還橫在天河,獨自坐著面對香煙卷起簾子。和暖的氣息與晴朗的陽光處處美好,旅途情思與思鄉之念交織其中。故鄉應更先占得春光,想來蘭芽已漸漸抽尖。
畫角:古管樂器,發聲哀厲高亢,多用于軍中。傳宣:宣布傳達。
對揚:臣下對答并頌揚君主的詔命。清肅:清峻嚴整。凜:令人敬畏。
橫漢:橫在天河。
淑氣:溫和之氣。
個中:此中。
蘭芽:蘭草的嫩芽。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難考。推測作者在元旦參加拜圣節活動,儀式結束后有感而發。當時可能處于朝廷穩定、社會相對平和時期,作者在履行臣子職責后,觸發思鄉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入朝后的復雜情感,既有對朝廷的敬畏,又有思鄉之情。特點是情景結合,先寫嚴肅儀式,后轉自然與思鄉。在文學上展現了傳統文人在公務與鄉情間的情感糾葛。
小時如夢里,官舫泊名山。弱葛緣霄路,陵苕拂佩環。峰殊三十六,水竟九重灣。手澤成龍杖,仙源渺莫攀。
花柳千家郭外村,老夫官屋近荒園。晴林渺渺浮云氣,細草油油疊浪痕。川上畫船爭載酒,煙中長笛自銷魂。暮年況復追游倦,落日泥墻獨閉門。
狼藉花因昨夜風,春歸了不見行蹤。孤吟煢坐清如水,憶得輕離十二峰。
清泉浸白石,瑩在古銅槃。銅槃照眼碧,赤日生高寒。
經劫歸環恨未忘,盈盈猶是淚時妝。掃除且喜魔氛靜,耒用棲禪禮法王。
羚羊峽束牂牁注,群峰闔辟如門戶。霧蒸霞蔚慶云深,龍降虎伏師王踞。相聞邃古軒轅翁,此地曾來開鼓鑄。范成神鼎即登遐,留與空王作常住。云頂老人手眼高,開辟恰當無佛處。一區金地萬山中,丹梯鎖斷紅塵路。鐘磬出林天籟空,松杉匝地秋聲聚。磴轉羊腸過九回,石橫虹影凡三度。芒鞋踏破嶺頭云,鐵缽饒探石中乳。隔山隱隱有人聲,舉頭乍與孤僧遇。手攜杖笠摘茶回,相呼相喚同歸去。白犬林間不吠人,玄豹山中方澤霧。三堂寂歷四門開,百萬人天擁調御。孤峰頂上鐵浮屠,多寶莊嚴萬德具。七層六面面一燈,燈燈相映交回互。天花天樂下香臺,設利流輝遍贍部。夜來寶鏡出匣光,高掛東山無影樹。一時龍象斫額看,爭向指中尋顧兔。無端笑倒老瞿曇,直下金輪行七步。大家稽首大法王,不辨龍蛇與緇素。歸堂坐愛月孤明,板響鐘鳴天又曙。起來卻與老僧期,策杖前峰觀瀑布。水簾朝捲風雨生,石發晴梳魚蛤露。坐久不知云出門,百衲驚寒毛發豎。山窮水盡悄無人,側耳如聞隔溪語。絕壁聞聲不可尋,斷崖欲度難飛渡。攀藤直上最高峰,始會蒲團好安措。半閒云住半閒僧,品字柴頭三橛芋。山僧久擬謝塵綠,是處真堪送衰暮。自信貧兒免盜憎,薄福不消神鬼護。但須半把茅蓋頭,誓不因人求解悟。歸來舉似阿阇黎,多謝山中好鹽醋。愿將骨董換空拳,拚與人張雜貨鋪。
全晉咽喉地,城橫萬疊山。西屏句注塞,東控紫荊關。砧杵三秋急,旌旗一代閒。天心元朔漠,臨眺且開顏。
古今三絕。唯鄭國三良,漢家三杰。三俊才名,三儒文學,更有三君清節。爭似一門三秀,三子三孫奇崛。人總道,賽蜀郡三蘇,河東三薛。歡愜。況正是,三月風光,好傾杯三百。子并三賢,孫齊三少,但篤三馀事業。文既三冬足用,名即三元高揭。親朋慶,看寵加三錫,禮膺三接。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瞻彼日月,有望有弦。慨彼中年,別友實難。有芹于池,有芝于山。式遄其歸,勿遠其還。
吳人饕,越人俎。一臛忤舌死杖下。肉少甘,骨為土。
一曲春風《子夜歌》,相望只是隔銀河。梁間片月盈盈水,不照郎君照妾多。
古誼惟君獨,征途訪我遙。夢來淮水月,棹發廣陵潮。脫粟期同飯,村醪為解貂。羈心正愁絕,賴有桂叢招。
稚竹緣崖瘦,蒼藤翳樹昏。野花渾少態,谷鳥自能言。獨曳煙中策,來傾月下尊。樂哉無與共,幽興在桑門。蝸舍三間小,龜泉一勺甘。楞嚴渾不看,彌勒久同龕。潭影千峰倒,云梢萬木參。巖花自無主,紅雨落毿毿。
步出雞鳴埭,潮溝見落花。風時下急水,雨處泊危沙。在溝猶故土,出浦是天涯。莫學溝上客,老來無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