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橋 其一
云收霧霽水風高,
百丈虹橋氣勢豪。
疑是玉龍藏爪距,
潛來江上看波濤。
云收霧霽水風高,
百丈虹橋氣勢豪。
疑是玉龍藏爪距,
潛來江上看波濤。
云霧消散,水風高高揚起。百丈長的虹橋氣勢豪邁。讓人懷疑是玉龍藏起了爪子,悄悄來到江上觀看波濤。
霽:雨后或雪后轉晴。
爪距:爪子。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是在云收霧散之時看到長橋,被其氣勢所震撼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長橋的雄偉氣勢,通過奇特的想象賦予長橋以生命力。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對自然景觀的敏銳觀察力。
于生動以擾,既死靜且潛。
黃土假面目,青草為須髯。
榮華春風吹,憔悴秋霜沾。
回嗟在世人,不識此理兼。
古樹寒鴉集復驚。
北風涼透薄羅層。
小塘殘水漸成冰。
日色淡來花意散,
雁聲孤處客愁凝。
那時離別此時情。
寫遍階頭萬葉紅,
不成無味只書空。
絳綃剝盡紅酥凸,
給與煩襟作冷風。
有伴沙行穩,無云楚望深。江湖席下出,樓觀鳥邊陰。共系南來跡,孤帆北逝心。徘徊忽復晚,朗月散松林。
晚俯林煙靜,居然盡一城。江圍三面白,雨過四時清。沙廣偏升月,花疏轉喚鶯。可言南岫矮,青槩斗牛平。
北郭浮沙暝,西山擁坐真。日猶銜殿閣,江巳下星辰。禹服苗風雜,豐郊劍氣伸。獨嗟征艦日,歌吹滿城闉。
美樹沙能秀,高花夏不疏。江山百戰后,登眺兩人初。楚月垂鮫淚,燕山澀雁書。異時羊續壁,喜接豫章魚。
火德中興漢祚隆,江山依舊昔時同。
布衣昆季推通軼,魚水君臣起鄧馮。
訓政早知圖郅治,論功又見罷兵戎。
洛陽此日千官擁,堪繼西京乃祖風。
良工冶鑄金鐵英,鍊出寶劍真天成。
燁燁芙蓉比荷艷,猶如綠水涵秋清。
一從中道沈埋久,紫氣猶能貫牛斗。
沈埋夜夜想飛騰,匣里時時作悲吼。
君今得此耀細微,觀者拂拭光陸離。
防身震懾魑魅膽,露鍔刜劘霜雪披。
自來靈物神呵護,愿子殷勤重垂顧。
莫教佩服過延津,只恐跳波化龍去。
三生石碎四禪空,
情夢重溫雪上鴻。
貪傍一株紅豆樹,
不知清露濕懷中。
香霧無情作薄寒。銀燈吹處氣如蘭。憑肩人愛夜闌珊。
花語綠窗涼月聽,云敧文枕畫鸞看。釧聲微戛夢兒難。
瓊瑤萬斛瀉孱顏,曾界青天掛碧山。
濺沬止馀殘滴翠,涓流空灑舊苔班。
何時地軸翻雷電,不見天風響佩環。
可是馮彝新捲去,欲為霖雨到人間。
正尋芳草春山路,忽憶孤城折柳時。
別幾日來多遠夢,行無人處得新詩。
鳥藏深樹啼誰見,花照空潭落自知。
對此寂寥長獨笑,寒塘公子久相期。
長城無盡處,我行無已時。
十里或五里,堠火明參差。
窟室似蠮螉,往來只狐貍。
行經幾城壘,寂無犬與雞。
但聞角聲悲,又見風吹旗。
少年慕遠游,半老投邊陲。
時平賤戎馬,詆挫憐微卑。
豈知邊塞士,如此其寒饑。
竊祿三十年,回首慚輕肥。
天外歸心一羽輕。枕前幽恨斷還生。
叢臺寂歷梁王苑,廢堞依稀魏主營。
霜露白,水波明。幾人玄發變星星。
何堪往事從頭想,缺月疏桐夜四更。
長驅到處積人頭,
大旆連營壓上游。
建業烏棲何足問,
慨然歸去王中州。
三世諸佛是奴婢,一大藏教是涕唾。
從歸青嶂里,不出白云來。
自從游紫陌,誰肯隱青山。
家里已無回日信,路邊空有望鄉牌。
滄海盡教枯到底,青山直得碾為塵。
天地尚空秦日月,山河不見漢君臣。
鶯囀千林花滿地,客游三月草侵天。
深水取魚長信命,不曾將酒祭江神。
火號更深喝道來,
普門關棙一時開。
圓通大師呵呵笑,
不是峨嵋與五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