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張十遺牡丹二朵
已過谷雨十六日,
猶見牡丹開淺紅。
曾不爭先及春早,
能陪芍藥到薰風。
已過谷雨十六日,
猶見牡丹開淺紅。
曾不爭先及春早,
能陪芍藥到薰風。
已經過了谷雨節氣十六天了,還能看見淺紅色的牡丹盛開。它不曾在早春時節爭先開放,卻能陪伴著芍藥一直到暖風輕拂的時節。
張十:詩人朋友,排行第十。遺(wèi):贈送。
谷雨: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在每年4月19 - 21日,谷雨之后氣溫升高,是牡丹盛開的時節。
薰風:和暖的南風。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是在暮春時節,友人張十贈送牡丹,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較為和平,詩人有閑情欣賞花卉。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牡丹不與百花爭春的品性。其特點是通過簡單的描寫和對比,突出牡丹的獨特。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花卉的細致觀察和獨特感悟。
聞道溪橋澀欲乾,
黃昏縞袂不禁寒。
愛之不見空搔首,
玉立亭亭可得干。
二十空門元不著,
三乘五教都拈卻。
指頭消息甚分明,
病瘉何須重點藥。
驀直中原掌似平,
范陽巢穴奈天成。
未能太古全無事,
黃帝如何不治兵。
林香不畏荔枝欺,名品由來備四時。茂苑城邊稱碩果,梵云回首嘆歸遲。
蘇臺五日楝花香,東洞庭邊枇杷黃。為憶赤崖山下樹,空垂葉露在窮鄉。
共惜參天古杏殘,
一株拋向隔墻看。
夜來月出生清影,
依舊只林雙樹寒。
鑾輿曉發帶春曦,韎韐桓桓起六師。御路塵清森虎韔,神皋風暖掣龍旗。寢園祗薦存周典,原廟修祠陋漢儀。濟濟公卿扈仙蹕,不才何幸亦追隨。
曉駐旌旗遍野紅,貔貅百里衛行宮。山連北極三千刃,身在中堅十二重。散騎徐牽金絡馬,將軍齊帶寶雕弓。八珍已進天廚膳,甲帳彈棋啜紫茸。
御營五夜發沙頭,滿路金蓮散不收。天外長風驅鐵騎,海東初日耀戈矛。花香遠逐龍涎噴,草色低承鳳輦游。圣德神功彌宇宙,萬年玉刻護松楸。
翠樹重重寶殿開,五云常日繞蓬萊。才趨玉座函香進,忽報黃麾導駕來。下輦還須中使引,合班不待禮官催。鼎湖悵望飛龍遠,空抱遺弓淚滿腮。
人間節序屬清明,天上時思軫圣情。法從班連庭陛肅,粢盛香拂幾筵清。禮嚴陟降終三獻,孝格幽明在一誠。此日微誠陪祀享,只歌潛頌答升平。
圣皇閱武禁門西,翠葆葳蕤簇仗齊。云擁旗幡輝日月,雷轟笳鼓振山溪。材官結隊皆羆虎,寶馬成群盡駃騠。勛業由來輸衛霍,卻慚簪筆侍金閨。
日上千峰紫霧消,銀山蒐獵按鑾鑣。露香芳樹攢紅錦,風淡長楊亸翠條。迥野鳴鞘圍萬馬,層空飛箭落雙雕。從官誰道相如吃,賦就淩云氣獨飄。
水殿筵開對碧峰,大官頒賜拆黃封。方壺縹緲環三島,靈瀑鏗鏘噴九龍。在鎬昔聞同豈樂,奔流今見總朝宗。幸逢上巳當修褉,分得恩波似酒濃。
三陵辭罷啟高牙,振振還宮輦路賒。上將方移行殿壘,前茆已駐曲河沙。九天日馭臨黃道,萬乘霓旌擁翠華。時喜昌平賢父老,爭持牛酒進官家。
清道龍驤已載途,甲光映日似銀鋪。百年禮樂逢昭代,萬古山河壯帝都。朝士蕃王齊覲謁,黃童白叟競攜扶。詞臣歸從鑾輿后,惟聽嵩高振地呼。
三月風光不貸人,千紅百紫已成塵。
牡丹底事開偏晚,本自無心獨占春。
盤盂周秦遺,寶之萬鎰重。
儒術法三代,迂闊乃無用。
盛世不復古,何貴麟與鳳?
舊宅湘水頭,聊過一帆送。
太傅安在哉?城郭人民眾。
嗟我非其才,歸園學抱甕。
山中何所有,
嶺上多白云。
祇可自怡悅,
不堪持贈君。
碧瓦高梧響疏雨,坐倚薰籠時獨語。
守宮一著死生休,狗走雞飛莫為女。
云間簫鼓夜厭厭,禁漏誰將海水添。
一春門外羊車過,又見秋風拂翠簾。
總把丹青怨延壽,不知猶有《竹枝鹽》。
青翠春來未見奇,
麗紅正是夭夭時。
霜寒十月花開盡,
祗有松筠秀舊枝。
歸來萬卷載書船,
正是安仁奉母年。
難得人生安樂境,
閒居暫賦亦陶然。
空閨工六法,取勢入微茫。
野渡漲秋水,遠山明夕陽。
古心無麗藻,淡墨有冰霜。
不點雙飛鳥,圖中斷頡頏。
耕煙何處好,長傍水云居。遇雨行無笠,逢人揖帶鋤。嘉蔬容易長,蔓草已先除。更待中田熟,南窗暇著書。
野人閒俯仰,山曲獨腰鐮。赤腳踏泥路,蓬頭依草檐。鋤云僮易懶,剪韭客嘗淹。誰信于陵子,桔槔稱最廉。
昨有南山客,相期蚤種瓜。雨沾園一畝,云覆屋三家。蟲小頻書葉,禽幽喜近花。共安生計拙,不是癖煙霞。
白紆秋瀑勢,青削晚峰層。
勝地雄千古,私心盡一登。
莽深僧識路,崖黑鬼藏燈。
激烈思前事,憑高意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