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藏主師
驚傳白馬度關(guān)來,大法東流亦快哉。
剖出微塵憑慧力,插將莖草仗雄才。
竿頭但進看飛鳳,麈尾時揮起怒雷。
溝壑馀生吾自分,雙眸何意獨君開。
驚傳白馬度關(guān)來,大法東流亦快哉。
剖出微塵憑慧力,插將莖草仗雄才。
竿頭但進看飛鳳,麈尾時揮起怒雷。
溝壑馀生吾自分,雙眸何意獨君開。
驚訝地聽聞高僧如白馬馱經(jīng)般度關(guān)而來,佛法東傳真是令人暢快之事。憑借著智慧之力剖析微妙的佛法義理,依靠雄才如同豎起莖草般樹立佛法。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斷進步,如飛鳳般超凡,講法時揮動麈尾好似怒雷震動。我本已自認余生如處于溝壑般平凡,沒想到雙眼卻因您而豁然開朗。
白馬度關(guān):這里可能借用“白馬馱經(jīng)”的典故,象征佛法的傳播。
大法:指佛法。
微塵:佛教用語,喻指極細微的事物,這里指佛法中細微的義理。
莖草:在佛教中有特殊象征意義,這里可理解為樹立佛法。
竿頭但進: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麈尾:魏晉清談家經(jīng)常用來拂穢清暑,顯示身份的一種道具,后成為講經(jīng)說法的工具。
溝壑馀生:指自己平凡的余生。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在佛法傳播的時期,有高僧來到詩人所在之地傳播佛法。詩人被高僧的智慧和講法所打動,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當時佛教可能在當?shù)赜幸欢ǖ挠绊懥Γ娙藢Ψ鸱ㄒ灿幸欢ǖ呐d趣和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高僧傳播佛法的功績和智慧。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意象豐富,生動地展現(xiàn)了佛法的魅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從側(cè)面反映了當時佛法傳播的情況和人們對佛法的態(tài)度。
彩毫長挹袖中書,
秋色寥寥寄凈居。
金粟后身仍怖鴿,
碧山回首漫焚魚。
潮生白下聞仙梵,
葉墜樅陽見舊廬。
誰遣湯師吟怨別,
暮云江上倍躊躇。
天作斯文鼓大聲,
賢科今已定章程。
諸生自此升堂去,
讒說安能復震驚。
巑岏千筍地,古洞晝冥冥。
中有無家客,石床閑誦經(jīng)。
休糧時斷火,汲水偶攜瓶。
不許俗人到,白云常掩扃。
云際翻風斷雁斜,
城陰槃暮噪棲鴉。
春容落景寒猶嫩,
望盡遙天數(shù)縷霞。
新涼天氣。
已透深秋意。
愁病也如秋閨起。
慵戀半床羅被。
伶仃母弟江鄉(xiāng)。
可憐夜短憂長。
似此中年哀樂,教人那不回腸。
平生依玉樹,幾疏抗金閨。
嶺海千年下,文溪配武溪。
清風期晚節(jié),種菊作生涯。
聞道崔丞相,剛傳李探花。
扶頭霧雨催春盡。十日舊游花尚嫩。東風一夜損芳菲,滿地落紅深幾寸。
風前弱絮吹成陣。欄外綠陰經(jīng)雨潤。回頭一笑囑花王,來歲花開仍過問。
淡泊存吾素,
羈棲何所營。
春山隨意老,
細雨帶愁生。
歸雁難成隊,
饑烏不定聲。
聯(lián)床惟手足,
和淚對鐙檠。
知之一字,眾禍之門。
殺人放火,活捉生擒。
不是今日樞要,亦非上古典刑。
與賊過梯了也,攻墻割壁何人。
到地無霜月有痕,
夜闌曲罷轉(zhuǎn)銷魂。
青衫詎為琵琶濕,
說著天涯淚已繁。
倒影棱觚蕩碧漪,九城門外動旌旗。忘機泛泛群鷗鳥,海又生桑尚不知。
宮廷叢怨到金貂,罪已君王又早朝。太液池蓮應獨笑,六郎死后勝花嬌。
中原二子分飛后,
不見滄溟跋浪開。
阿大相逢初問訊,
王郎落魄使心哀。
江山入蜀多奇氣,
風雨論交必雋才。
請為楚狂盡卮酒,
高歌西望故人來。
云軿回處引笙簫,
疑向春宵度鵲橋。
橋上茗杯烹白雪,
枯腸搜遍俗緣消。
名齋取義本凡庸,
借屋蓬萊理釣篷。
特為紫陽訪霞紫,
臨流一笑就稱翁。
丈人祠西山谷盤,
麻姑洞前松櫟寒。
仙翁欲覓渺無處,
聞在青溪浴大丹。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