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方密之
彩毫長挹袖中書,
秋色寥寥寄凈居。
金粟后身仍怖鴿,
碧山回首漫焚魚。
潮生白下聞仙梵,
葉墜樅陽見舊廬。
誰遣湯師吟怨別,
暮云江上倍躊躇。
彩毫長挹袖中書,
秋色寥寥寄凈居。
金粟后身仍怖鴿,
碧山回首漫焚魚。
潮生白下聞仙梵,
葉墜樅陽見舊廬。
誰遣湯師吟怨別,
暮云江上倍躊躇。
彩筆長久地書寫著袖中的書信,秋意寂寥中寄往你清凈的居所。你如金粟如來的后身仍似驚怖的鴿子,回望碧山時隨意焚燒了魚形信匣。白下江潮涌起時聽到佛國梵音,樅陽落葉紛飛中望見舊日屋廬。是誰讓湯師吟誦起離別的哀怨,暮云籠罩的江上更添我滿心躊躇。
彩毫:彩色毛筆,代指文墨。
挹(yì):本指舀取,此處引申為書寫、持握。
凈居:清凈的居所,指方密之的住所。
金粟后身:金粟如來即維摩詰菩薩,佛教中智慧與辯才的象征;后身指轉世之身。
怖鴿:典出《涅槃經》,鴿子被鷹追逐,喻指處境困頓或心懷憂懼。
焚魚:古代書信以魚形木匣盛放(魚傳尺素),焚魚指焚毀書信,或喻斷絕音信。
白下:南京舊稱。
仙梵:指佛教梵唄(佛樂)。
樅(cōng)陽:今安徽樅陽縣,方密之故鄉。
湯師:或指湯顯祖(明代戲曲家),此處借指善寫離情的詩人;或泛指引發離怨的人。
躊躇:猶豫、心有牽掛。
方密之(方以智)為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學家,與作者當為故交。此詩或作于二人分離之際,時方以智或因世事(如明亡后避世)居于清凈之地,作者以詩寄懷,既關念其處境,亦抒離別之思。
全詩以‘寄’為核心,通過文墨、秋景、佛意、故地等多重意象,既展現對友人方密之的深切關懷,又暗含離別的惆悵。用典與寫景交融,情感深沉而含蓄,是一首典型的文人寄友之作。
啟靈發纼告從容,宏毅齋前燭淚濃。默默非真無驗兆,如卿到底是溫恭。
涉江種芙蓉,青荷幾時有。但使蓮心生,何慮不成偶。桑葉老欲盡,春蠶已就眠。那能不作繭,絲子自纏綿。彊言共寢食,十日九不俱。桐花夜夜落,梧子暗中疏。出亦陰憶汝,入亦陰憶汝。石闕四面生,悲來定何許。蕩舟芙蓉池,紅顏在池水。儂與芙蓉花,有何不相似。宿昔結同心,絲發與眉齊。轉動如春風,不離郎君懷。相憐須及時,紅顏不難老。郎自行由豫,它人已相保。始欲識儂時,白頭誓相憐。一日三唐突,持底解千年。歡心楊柳花,春風為顛倒。到頭有感化,不離浮萍草。愿因斗酒會,發歡桃花容。蹉跎自不飲,雙杯持勸儂。
無用頑皮作氣毬,誰人趯得上高樓。如今潦倒渾無力,輥得行時即便休。
窈窕文窗,朦朧花影,無聊舊徑重游。草綠閑階,珠簾不上銀鉤。無情垂楊自碧,弄絲絲、未解人愁。記當日,釵蟲對剔,細語綢繆。惆悵而今兩地。望盈盈一水,難瀉離憂。徙倚江亭,教人錯認行舟。一幅蕓箋欲寄,勸加餐,難覓庚郵。頻屈指,倚風前、惟盼三秋。
淵明高世士,小試慚牛刀。江山非典午,富貴輕鴻毛。胡為向督郵,五斗時折腰。歸來三徑中,黃花露霜饒。濁酒一瓢興,清風千古高。
蠢爾寧無敵,前驅忽被欺。儒臣誠奮勇,危地敢逶迤。血染征衫濕,鋒環戰馬嘶。魂歸應有恨,一念重須斯。
樛木蟠崖錯節深,拍天風浪捲江心。有人來問夕庵境,萬里孤云無處尋。
東西潮水此歸虛,
津吏狺狺禁挾書。
笑問秦時舊童丱,
祖龍政策更何如!
飄飄飛蓋入仙山,
樓閣初逢碧靄間。
為問蟠桃今熟未,
客來一食欲忘還。
勝國有遺民,心比巢由苦。
作畫弗求工,超超謝規矩。
煙云花鳥熊,初苦無意取。
奇宕不可名,天然生媚嫵。
贗鼎資紛紜,兼金索市賈。
效顰乃奇丑,西施反遭侮。
十年竭冥搜,今朝始快睹。
我如作者懷,萬物皆塵土。
縱筆入混茫,眼底忘今古。
白禿及石濤,好手難悉數。
空門文字禪,應推第一祖。
懸之雪色壁,蕭蕭下風雨。
天遠峰嵐凈,
秋高樹色濃。
扶藜隨獨鶴,
散步任西東。
斑斑綠繡土花蝕,
首山之銅鬼工鑿。
背鑄篆籀人不識,
持向九天問蒼頡。
云是漢時波祗國中物,
森森寒氣侵兩眸。
石破云缺天雨秋,
莫懸高臺最上頭。
肝膽照見秦女愁,
又驚山鬼魑魅啼啾啾。
風約亂云歸隴首,角催明月出波心。
浩瀚霜風刮天地,溫泉火井無生意。
但看黃鶴山頂云,化作白龍潭上雨。
墮杳靄更上,迎暉亭徙倚。
春鳥既集渚,春花復著林。高臺不可望,春色蕩儂心。
綺窗媚初月,羅帳褰春風。歡復自顧慮,崎嶇當奈儂。
三伏天雨火,郎但籠窗坐。何處汲寒漿,金瓶井中墮。
婉伸華簟上,不下葳蕤鑰。郎君已自前,羅衣那及著。
庭含明月光,蟋蟀入床語。獨自理寒衣,秋風動砧杵。
熒熒斜月輝,累累清露垂。中宵不還臥,徘徊獨為誰。
郎從何處來,重袍那如水。酒無沙糖味,為他沃寒爾。
北風振枯林,嚴霜殺百草。歡不與時競,獨向相思老。
何物儒生動眾知,
盛筵祖餞北門時。
猶虞越禮干陰譴,
功布銘旌分別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