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雪公游千頂紀事十首 其七
半日不離松霧里,牽藤穿穴各忘疲。
才披破衲瞻新像,旋洗重苔讀古碑。
幾處茆堂聞蟋蟀,千年石甕守熊羆。
僧頭似雪心無事,手煮黃薺進白糜。
半日不離松霧里,牽藤穿穴各忘疲。
才披破衲瞻新像,旋洗重苔讀古碑。
幾處茆堂聞蟋蟀,千年石甕守熊羆。
僧頭似雪心無事,手煮黃薺進白糜。
半天時間都沒走出松樹林與霧氣籠罩的地方,大家拉著藤蔓、穿過洞穴,都忘記了疲憊。剛披上破舊僧衣瞻仰新塑的佛像,緊接著又擦去碑上厚厚的青苔去研讀古碑。好幾處茅堂中能聽到蟋蟀的叫聲,千年石甕旁仿佛有熊羆守護。僧人頭發像雪一樣白,內心毫無牽掛,親手煮著黃薺,端出白色的粥。
雪公:可能是一位僧人。千頂:具體所指的地方,或許是有眾多山峰的一處名勝。破衲:破舊的僧衣。茆堂:即茅堂,茅草蓋的堂屋。熊羆:熊和羆,這里可能是石甕造型類似熊羆或此地有相關傳說。黃薺:一種野菜。白糜:白色的粥。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與雪公一同游覽千頂這樣的山林寺廟之地,被當地的自然景觀、人文古跡以及僧人的生活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放松、探尋自然與文化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游覽千頂時的所見所聞所感,突出山林寺廟的清幽寧靜和僧人生活的閑適。其特點是畫面感強,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為研究當時的山林寺廟文化和文人的游覽生活提供了生動的資料。
鐵甕城邊甲第崇,門庭蕭瑟相公風。御書題后樓常鎖,法輦過來宅尚空。徑老孤松巢野鶴,臺留片石蔭疏桐。懷賢佇想當年事,花馬誰終筑塞功。
無風無雨并無云,今歲中秋盡十分。畢竟冰輪誰為轉,碾穿玉宇不生痕。坐看兒輩紛然飲,也遣先生半欲醺。自是清樽負明月,不關明月負清樽。
利欲烈炎火,虐?起縱橫。區區一子輿,死以口舌爭。豈不念迂遠,安能負平生。皇皇斯須困,炳炳萬世明。
漙漙白露望秋零,涼入人間洗郁蒸。表里自澄毫發鑒,煙云何礙太空升。指呈頃刻華嚴相,光滿諸天無盡燈。一世將心齊向月,瓊樓須躡最高層。
何如渭亭賦,二十四登高。九子龍殊好,五侯鯖合淘。持鞭嘗百草,為頰助三毛。贈世綏山果,不仙亦足豪。
饑年得雪意殊佳,天亦終憐田父家。是處連云畦宿麥,一時積水散空花。預占餅餌真堪喜,若比瓊瑤未足誇。我正坐須來歲麨,夜中踏甕喜無涯。正思覓食繞諸村,咄咄今朝雪塞門。屋角空囷饑雀噪,床頭敗絮凍鴟蹲。分無醽醁能相熟,賴有符貲僅自存。堪笑少陵窮不死,區區苦欲問黎元。
煙塵倉猝到淮東,僅亢衰宗擾擾中。浩氣不為憂患折,直辭寧與詭隨同。西清自愧名浮實,河潤深慚惠未豐。白發相看真惜別,祗憑一溉養衰翁。
鳥性悅儔匹,人情豈無慕。亟見不云數,獨行必相呼。昨有城上眺,今復郭南步。膏雨回原綠,豐林宿殘霧。久蕪慨我廬,旱水兩妨誤。夏禾既岑漠,秋秫庶能穫。釀具粗巳足,念子有長路。
萱葉何青青,萱花何盈盈。花繁識土沃,葉盛由根萌。霜臺有客雙瞳清,愛花惟恐花飄零。花前歌舞花下行,繡衣光與花爭明。我對花忘憂,花向我欲語。我心見花即歡樂,花亦相迎共相與。白日遲遲行,流年遲遲過。春歸花若老,我心將奈何。但愿此花長在目,老不遷官心亦足。
月旦推文學,丘園起力田。盡知官可貴,誰道野無賢。散木留空谷,虛舟在遠川。白頭成底事,閉戶枕書眠。
乾坤真妙此臺開,一一皆因造化裁。意了梅花難著句,眼空江海笑浮杯。未分無極源頭在,誰畫先天樣子來。碧玉樓中閒隱幾,千千山繞又川回。
早蠶上箔將成繭,晚界蠶方起大眠。兩月辛勤敢胥怨,成絲成絹更成綿。
茲山連峰勢磅礴,空翠濛濛坐中落。始悟方壺醉里涂,復訝商公興時作。竹澗堂臨溪水濱,龍門墨客問通津。相逢大醉仙家酒,戲墨持歸鶴上人。鶴上仙人與山好,每見此山應絕倒。云斷嵩丘少室閒,龍鳴華頂天臺早。我亦平生苦愛山,塵緣未割竟何顏。愿隨飛落花源去,一見秦人遂不還。
弱纜斜牽渡晚潮,秋風裊裊送輕?。蕭疏林影依云暮,蒙密人煙斂月宵。來水潺湲如有訴,去山俯仰復相招。清輝滿目誰能數,漫許幽光入畫描。
驛路迢迢過建溪,回巖古木野禽啼。征衫上馬秋風早,荒店聞雞曉月低。新酒一番留客醉,寒花幾樹與人齊。定知明日吟詩處,楊柳依稀水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