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高漫士為道人游月窗作水墨圖
茲山連峰勢磅礴,空翠濛濛坐中落。始悟方壺醉里涂,復訝商公興時作。竹澗堂臨溪水濱,龍門墨客問通津。相逢大醉仙家酒,戲墨持歸鶴上人。鶴上仙人與山好,每見此山應絕倒。云斷嵩丘少室閒,龍鳴華頂天臺早。我亦平生苦愛山,塵緣未割竟何顏。愿隨飛落花源去,一見秦人遂不還。
茲山連峰勢磅礴,空翠濛濛坐中落。始悟方壺醉里涂,復訝商公興時作。竹澗堂臨溪水濱,龍門墨客問通津。相逢大醉仙家酒,戲墨持歸鶴上人。鶴上仙人與山好,每見此山應絕倒。云斷嵩丘少室閒,龍鳴華頂天臺早。我亦平生苦愛山,塵緣未割竟何顏。愿隨飛落花源去,一見秦人遂不還。
齊主蕭道成,乃是蕭何孫。
武帝鬰林王,海陵鳴帝鸞。
東昏至和帝,七主不足論。
二十有四年,蕭梁遂建元。
以物養物,如水沃木。推彼有余,益此不足。
惟直與氣,如木有根。本既充盛,枝葉自繁。
氣言其形,直言其理。與生俱生,無彼無此。
云何謂直,養此氣耶。直果外來,氣內出耶。
孟氏此言,我知其自。則以告子,以義外計。
謂直養氣,其差則同。疑其不然,愿啟我蒙。
行輩多名宦,鄉閭愛老成。
身名了無恨,韋布卻為榮。
久矣追談笑,居然隔死生。
朔風搜宇宙,何日閉佳城。
淺紅深翠綠高低,各出精神不肯齊。
山色好時新雨沐,湖光遠處淡煙迷。
不知醉后無言句,逼近前來乞品題。
我亦未能勤領略,只煩鶑囀與烏啼。
鄱陽江上是瀛洲,中有神仙暫此游。
明月襟懷民善頌,浮云喜怒我無留。
蟠桃一熟三千歲,玉陛重瞻十二旒。
諳盡民情并世道,從容借筯屬君侯。
樓欄倚碧空,綠樹正搖風。
我獨來從容,笑歌于其中。
微涼吹我衣,碧袂紗玲瓏。
詩成自長吟,宛轉音和融。
此意無人會,只許清風同。
亦許空間云,悠然西又東。
亦許林間禽,幽囀聲無蹤。
亦許山間翁,笑語天機通。
前山對我吟,突兀青重重。
終日賡我歌,知音無瞽宗。
知音自古少,日月空臨照。
天地終不秘,造化今未了。
生平有志在山水,得紱此邦非偶爾。
行行白鹿書院來,小輿竹逕松陰里。
輕雷急鼓山前聞,飛梁截截水下噴。
有如蛟龍卷滄海,怒氣直欲山前吞。
勸客倚欄同把盞,低頭千夫眩雙眼。
自非建始決金隄,端是晉陽徹三板。
手摩題石苔蘚斑,駐看未飽不忍還。
誰能挽之出廬山,一洗塵俗清人間。
吾聞讀書人,惜氣勝惜金。累累如貫珠,其聲和且平。忽然低復昂,似絕反可聽。有時靜以默,想見?繹深。
心潛與理會,不覺詠嘆淫。昨夕汝讀書,厲響驚四鄰。方其氣盛時,聲能亂狂霖。倏忽氣已竭,口亦遂絕吟。
體疲神自昏,思慮那得清。安能更雋永,溫故而知新。
永歌詩有味,三復意轉精。勉汝諷誦余,且學思深湛。
岡涌金沙來幾里,貼天袞袞白云里。
雄峰健隴四奔馳,每每囘顧慈溪水。
慈溪慈溪孝名美,即天之經地之義。
子思不知萬物我發育,推與圣人自固蔽。
己自固蔽禍猶小,固蔽后學禍甚大。
孔子沒近二千年,未有一人措其愆,汩汩昏昏到今日。
所幸慈溪卻不然,灼見子思孟子病同源。
不得已指其蔽,寫出世所不傳。
大道蕩蕩而平平,圣訓至明至坦夷,一無荊棘相維纏。
學子首肯斑斑焉,靜明莊敬非強參。
學者多覺近二百,事體大勝于已前。
學徒轉相啟告又未已,大道行乎詎非天。
列寺名卿重,慈闈壽母尊。
眼中看五世,膝下擁重孫。
九九登遐算,三三達妙門。
哀榮極終始,全福更何言。
中年仍再別,歸意苦難留。
風雨傷心夜,江山滿目秋。
西堂詩入夢,東閣酒添愁。
他日荊溪上,無違具一舟。
家風惟孝友,世系本神僊。
丹藥能延壽,衣冠不乏賢。
享齡余七十,積行滿三千。
存歿無遺恨,青氈有子傳。
耆舊頻凋喪,懷人念里閭。
哦詩三嘆息,廢卷一嗟噓。
造膝言猶在,謀身計亦疎。
功名今已矣,英爽竟何如。
太守興賢極選掄,奏書飛上帝王閽。
幾年霧隠南山豹,今日風摶北海鯤。
得士不孤天子詔,贈行仍有古人言。
向來勸駕應無此,且喜成周禮樂存。
拱璧墮泥涂,康瓠置壇墠。
天心與人事,頗似好乖舛。
賢愚真是非,每向死生辨。
哀榮若相迕,遺恨常不免。
前年建安公,罹此二氣沴。
今年公復死,殞我一世善。
龍文百斛鼎,功在白玉鉉。
斯人太薄命,長苦樂事鮮。
時因思賢憂,終夕長展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