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饋太常卿未會
有緣千里能相會,
咫尺無由得見之。
七科不中天留意,
四□無聞我自知。
國史使非伯玉使,
太常辭豈孺悲辭。
不悄教中真教誨,
退而脩省是吾師。
有緣千里能相會,
咫尺無由得見之。
七科不中天留意,
四□無聞我自知。
國史使非伯玉使,
太常辭豈孺悲辭。
不悄教中真教誨,
退而脩省是吾師。
有緣分即使相隔千里也能相遇,近在咫尺卻無緣相見。七科應試未中或許是天意留意,四方無訊我心中自明。國史的使命并非蘧伯玉那樣的使命,太常的推辭哪像孺悲被拒之辭。不輕視教導中的真正教誨,退而修身反省是我的老師。
咫尺:比喻距離極近,古代八寸為咫,十寸為尺。
七科:漢代察舉取士的七類科目(如孝廉、茂才等),此處或指科舉應試的科目。
伯玉:蘧伯玉,春秋時衛國賢大夫,孔子曾贊其“君子哉蘧伯玉”(《論語·衛靈公》)。
孺悲:孔子弟子,《禮記·雜記》載其欲見孔子,孔子以疾辭,實不愿見。
脩省:修身反省,脩同“修”。
此詩或為詩人奉命出使,欲拜訪太常卿而未得會面時所作。結合“國史使”“太常”等詞推測,可能涉及公務往來中的未遇場景,詩人借此抒發對際遇的感慨與自我反思。
全詩圍繞“未會”展開,前半寫未遇之憾,后半借典故與自勉轉向內省,既展現人際阻隔的現實,又凸顯自我修養的精神追求,語言通俗而意旨深刻。
我愛周郎美,雅如王子猷。官閒騎曹馬,興盡剡溪舟。坐客中清圣,園租比素侯。白狼河畔雪,知不上君頭。
少日佳公子,中年賢大夫。自回司仆馭,祇憶步兵廚。入坐峰峰玉,揮毫字字珠。龜貂未全敝,時付酒家胡。
洞里煙霞歲月多,
桑田幾見涌滄波。
先生不是貪酣醉,
自向乾坤養太和。
爐裊麝香濃。花影重重。夢醒倚枕意還慵。試問海棠知道否,昨夜東風。
憔悴鬢云松。蹙損眉峰。銜泥雛燕覓芳蹤。無那新愁愁怎解,明月簾櫳。
到處逢人便誚姍,十年只自誤儒冠。從知世上多皮相,聊與村童一例看。
綠樹陰陰覆客程,清和天氣暢游行。多情最是堤邊柳,解折輕腰學送迎。
雙梧尤愜雨中聽,
莫恨庭前古月明。
簌簌西風吹又急,
卻疑攲枕得秋聲。
春看洛城花,
秋玩天津月。
夏披嵩岑風,
冬賞龍山雪。
雷轟電掣走重洋,不限來途萬里長。
破浪雙輪看雪滾,飛煙幾縷斗風狂。
教傳東土天能主,市互西歐海失防。
流禍莫如鴉片毒,諸公猶競說通商。
藉寇兵誰罪,佗城復喪軍。絕憐兒女子,縱殺虎狼群。
陰陽翻莫辨,水火益為殷。后出滿囹圄,歌謠曾見聞。
久發臨河嘆,今聞隔谷歌。蒼黎屠日甚,臣仆命如何。
虛授將軍鉞,徒橫義士戈。甲兵端欲洗,無力挽天河。
巢覆幾遺卵,泥空并壞梁。可憐歌舞地,翻盡戰爭場。
作鎮非羊杜,殉城愧許張。不知何處所,奔走自狼忙。
蝸蟄廬寒,禽啁山曉,霜迎菊序。
鄧尉前塵,羅浮冷夢,似堯年鶴語。
征裘凋敝,奚囊掇拾,剩得鬢霜幾縷。
騷心續、吟逋賦璟,硯蘸玉泉金露。
香中誓住。教花長惱,枉責約期輕誤。
月白昏黃,風梭雨線,心在孤山路。
疏泉傍竹,攜鋤親種,擬補巡檐千度。
君休問、故鄉信息,綺窗著處。
又傳高軒去幽燕,
天高氣爽步輕前。
臨歧珍重秋風緊,
兩字平安一路寬。
祖孫先后享殊榮,
胙土分茅在此城。
破虜起家歸命覆,
大吳終始在烏程。
臨岐意緒轉紛紛,為戀青山與白云。
盛世不聞歌鳳德,壯懷何事狎鷗群。
公車此去隨流輩,汗竹他年更策勛。
一臥滄江驚再出,可能免勒北山文。
一干一花山谷語,
今蘭不是古時蘭。
重陽菊畔千絲紫,
隆準曾孫卻解看。
董氏寧都盛,夫君說最良。忽捐招隱操,空貯活人方。斷簡藏家塾,殘碑立墓場。由來天報德,貤贈托名郎。
提攜雙稚子,孤月幾回秋。綵服時經眼,珠冠老上頭。院松終抱節,庭草詎忘憂。太史應裁傳,千年重女流。
薄宦六年辭故山,
故山祇在夢魂間。
簪紳何苦自纏縛,
卻羨歸牛自在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