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一○一首 其八
饑冷嫩草遙山去,
渴飲寒泉曲澗回。
放蕩不耕空劫地,
暮天何用牧歌催。
饑冷嫩草遙山去,
渴飲寒泉曲澗回。
放蕩不耕空劫地,
暮天何用牧歌催。
饑餓寒冷時,嫩草向著遠山延伸而去;口渴難耐時,飲用寒泉,泉水從曲折的山澗回流而來。放任自在,不刻意耕耘那空劫般的虛無之地;黃昏時分,又何須牧歌來催促呢?
嫩草:喻指修行中細微的生機或自然狀態。
遙山:遠處的山,象征超脫世俗的高遠境界。
寒泉:清冷的泉水,喻指禪法的清凈無染。
曲澗:曲折的山澗,形容修行路徑的迂回自然。
放蕩:放任自然,無拘無束,指禪修中不刻意強求。
空劫地:佛教術語,指世界成住壞空前的虛無階段,此處喻指未被污染的本心。
暮天:黃昏時分,象征修行成熟、自然圓滿的狀態。
牧歌:原指牧人之歌,此處代指外在的引導或催促。
此詩為“頌古”體裁,常見于禪宗文獻,多為禪僧對古德公案或禪理的闡釋。宋代禪門盛行頌古之風,通過詩偈形式開示學人。本詩或作于禪門開示場景,旨在以自然意象點化修行者放下執著,回歸本心虛寂。
全詩圍繞“任運自然”展開,借日常飲啄、山水景象喻指修行無需刻意,本心本自清凈,如空劫之地無需耕耘。語言質樸而禪意深微,體現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點,是禪詩中“以境傳禪”的典型之作。
今朝臘月二十,依舊眼橫鼻直。
從頭收拾將來,恰似一棚雜劇。
便是抹土涂灰,我也阿誰相識。
九百木大小進,處分全由節級。
忽然出至棚前,也解打躬相揖。
駝起要打便打,放下要泣便泣。
驀然冷笑一聲,笑倒判官五十。
來歸迨一載,借屋已三遷。
易覺林間寺,難求郭外田。
瓶儲朝乏粟,市糴日增錢。
屢起瞻云漢,今年甚去年。
饑鹓爾何來,聞自天上墮。世人不知為奇祥,聞聲而驚反懼禍。
何為牽汝頭,縛汝腳,使汝烏不烏,鵲不鵲。
墻傾月明,庭低露涼。秋蟲食之,令人心傷。
徘徊不能行,我見驚是饑鳳凰。
君不見,鳳凰雖已饑,光彩自不藏。猶吐五色云,高若百尺檣。
世人文章休目迷,我辨毛質皆山雞,不然何以饑鹓苦饑汝苦肥?
披拂春風散曉霜,從來仁者敢誰當。戢戈自我人人悅,買犢歸田處處忙。增灶不勞虞詡計,鏖兵真笑紀明狂。大書刻石憑誰手,高揭乾坤鎮此方。
仁作春風義作霜,滔天巨寇等閒當。也知疥癩終無害,何用兵戈更許忙。一紙飛書存大信,幾人投死敢為狂。古為心戰如公得,誰羨先鋒取勝方。
長途多少傷心事,錦字報秦嘉。
無端風鶴,嚴城鼓角,分散天涯。
關河回首,柔腸寸斷,淚漬紅紗。
重逢何日,片帆去遠,千里云遮。
館里高歌似鄭虔,
藜羹麥飯已經年。
何來阿堵呼兒舉,
誰信先生只有氈。
敢作故園主,幸當花木春。東風曾識舊,為我歲華新。
嶺外春光早,階前氣色多。庭花知我意,呼類引陽和。
近識庭梅意,功成讓百花。芳為一歲斂,色與二陽賒。
臨風分巧笑,倚日共新妝。煙景無留色,青春合斷腸。
全身呈素質,滿面去紅妝。有意從人淡,何心令蝶忙。
八行諸孫盛,三公嗣子賢。連收四鶚薦,祇欠一青氈。郎省刑章肅,侯邦政譽傳。平生憂國意,赍志入重泉。
學問源流遠,樂哉賢父兄。人琴亡舊曲,風木愴寒聲。深痛幾成毀,沉痾汔喪生。孝恭無可憾,猶得傍佳城。
少小相從久,自慚雌甲辰。交情日加厚,姻好晚逾親。別去驚葭律,歸來見棘人。西莊行樂地,望斷為沾巾。
濯錦江頭芳草綠,
成都新酒家家熟。
有錢且向酒家眠,
勸君莫去臨邛宿。
白沙村畔路,日腳下高原。
山色青垂岸,江流碧到門。
苔侵靈運屐,花滿辟疆園。
并坐盤陀石,閒心試共論。
昨晚夢亡夫,飄飄步煙霧。
握手不得語,凄然忽驚寤。
膝下鮮兒女,祭掃闕供具。
哀哉未亡人,欲往無由赴。
且復遣傒僮,奠汝荒丘墓。
今日忽感悟,閉門謝曲生。
未危卻二孺,不戰仇三彭。
掊擊北海樽,嚌量東坡羹。
尚恨薄滋味,未能免虧成。
我欲咽元和,默坐朝上京。
坐等梨棗熟,小試升天行。
簇繡江城醉乍醒,西湖東畔舊經行。
獨簪寒玉樓心倚,雙笑征塵陌上花。
惆悵事,短長亭,野棠開過幾清明。
山頭閑淚都無著,替濕春愁瀉雨聲。
十年不作游山夢,每嘆忙人自不閑。
卻復一辭彭澤宰,暫來相對皖公山。
小晴殘雪數峰見,落日遠煙孤鳥還。
負此林巒不高臥,故人西望有愁顏。
葉葉濃愁寸寸陰,
碧云天末澹疏吟。
年時憶聽同峰雨,
人與芭蕉一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