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老馬二首 其二
驪山沙苑總荊榛
暮景翻憐塞草新
夢怯吹笳明月夜
別思啼鳥綠楊津
身羸似學支公病
價賤還因伯樂貧
幾載冰霜愁力盡
何時重踏嶺頭春
驪山沙苑總荊榛
暮景翻憐塞草新
夢怯吹笳明月夜
別思啼鳥綠楊津
身羸似學支公病
價賤還因伯樂貧
幾載冰霜愁力盡
何時重踏嶺頭春
驪山、沙苑之地如今都長滿荊棘榛叢,暮色中反而憐惜邊塞新生的春草。夢中害怕聽到明月夜吹笳的聲音,離別愁思如綠楊津邊的啼鳥哀鳴。身體贏弱似學支公久病難愈,身價低廉只因伯樂也家貧無人賞識。多年在冰霜中愁苦力盡,何時能重新踏上嶺頭的春日?
驪山:位于今陜西臨潼,為唐代行宮所在,此處代指曾經繁華之地。
沙苑:唐代重要的牧馬場所,在今陜西大荔,此處與驪山并指昔日盛景之地。
荊榛:荊棘與榛樹,泛指荒野叢生的灌木,喻指荒涼衰敗。
笳:古代邊塞樂器,胡笳,其聲悲涼,常引發征人思鄉之情。
支公病:支公指東晉高僧支遁,此處借指身體虛弱多病。
伯樂:古代善相馬的名家,此處喻指識才之人。
此詩當為詩人晚年或人生困頓時期所作。詩中“驪山沙苑總荊榛”暗指昔日繁華之地的衰敗,或反映社會動蕩;“價賤還因伯樂貧”則暗示無人識才的境遇,結合“幾載冰霜愁力盡”,可見詩人長期處于艱難處境,借買老馬抒發身世之嘆。
全詩以“買老馬”為線索,通過老馬的凄涼境遇映射自身困頓,既有對時代變遷的感慨,又有懷才不遇的無奈,末句“何時重踏嶺頭春”以春景作結,隱含對未來的希望,情感深沉而含蓄,是一首借物抒懷的佳作。
飛沖鼓角陷危城,
痛哭全家竟舍身。
血漬苔痕秋井塌,
煙消柳色夜鵑鳴。
中原沈溺由夷甫,
南國凄涼吊屈平。
四負堂前春晝永,
一泓寒碧有余清。
鋒鏑叢中得命回,北征一曲使人哀。春申江上花如錦,莫羨劉郎今又來。
獨憐申水太多情,兩度相勞接送行。此去到家三百里,東流莫作斷腸聲。
疏欞十二月如鉤,人面依稀隱隔樓。今日樓空人已去,重來崔護不勝愁。
歡聲忽自滿江淮,知是公車匪日來。
霖雨會當蘇歲旱,薰風正欲長民財。
公才酬酢有馀閑,六路從容指顧間。
仁澤但令民共樂,不妨清賞遍江山。
不見當年花木春,丹青臺榭欲荊榛。
簿書到日應無事,會與江山作主人。
淥水荷花一片開,池塘終日少塵埃。
鸕鶿鸂鶒無窮喜,總擬將迎畫舫來。
病里憶行蹤,
征車不可從。
知君回首處,
天上二茅龍。
國中近事欲言難,
得禍何嘗為臘丸。
肯負永陵一抔土,
千秋休議肉臺盤。
雨余一杖輕
林塘引秋步
溪漲石梁平
別尋花間路
徑轉岸稍頹
丘壑莽回互
奇石擁秋花
寒苔蝕古樹
孤亭不逢人
偶得閑中句
石磴久徘徊
林外山光暮
雪消閒出郭,
騎馬踏山橋。
池響冰澌落,
泥融雁齒消。
重晤遼東老令威,方瞳碧眼世間稀。
劍光出袖青蛇活,舄影翻空白鶴歸。
閒理素琴調道性,靜參秘箓悟元機。
遙知云履星冠客,即日丹成列紫薇。
探騎通番壘,
降兵逐漢旗。
境僻遠塵跡,
湛然風雨林。
一泉通地脈,
千古照人心。
灌菊增花蘤,
煎茶得味深。
石渠才此爾,
誰向道山尋。
中和過了,又花朝清霽,無邊煙景。水綠天青歸雁喜,風暖一灣漁艇。嫩柳園亭,新蒲池館,寒盡松筠嶺。樓臺初啟,曉來翠袖輕冷。
堪愛細草芊綿,踏青絲履,轉過秋千影。暗禱封姨休折損,秾李緋桃紅杏。上苑金鞍,后庭玉樹,都是神仙境。芳菲撲蝶,為誰良會馳騁。
大海明珠得最難
白云渺渺水漫漫
山川至寶多靈秘
不世佳人奉一丸
富貴貧窮各有由,
宿緣分定莫罔求。
不曾下得春時種,
空守荒田望有收。
蒼崖天一圍,徑轉吐雄瀑。
靈山孕真源,金膏出其腹。
奔云從空來,數里勢屢曲。
意嫌鴻濛隘,未肯受迫束。
化工惜元氣,萬古與之蓄。
跌為孤潭幽,神物有起伏。
紆徐向平川,余響戛寒玉。
誰云一泓窘,百寶可沐浴。
倒穿大瀛底,日月入亦綠。
地深云霞幽,自暮抵朝旭。
如聞清猿啼,下飲澗水淥。
茲區實琴德,幽接軒與頊。
遂令遺世士,無言轉溫肅。
鐫痕洗春苔,萬石盡可讀。
我游豈云多,終老難饜足。
綿暖天地心,清寥在奇服。
駱丞詞筆未登科,長爪通眉憔悴多。
《錦瑟》春心迷斷夢,銅笳霽吹入悲歌。
才難為用應緣傲,詩到能窮始不磨。
幾許宰言圖作佛,圓成竟讓病維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