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劉訥畫趙韓魏王文潞公司馬溫公歐陽文忠公王荊公蘇文忠公黃太史像
勛業文章各致身,
精神未易寫丹青。
八朝三百年間事,
付與承明著作廷。
勛業文章各致身,
精神未易寫丹青。
八朝三百年間事,
付與承明著作廷。
他們憑借功勛業績和文章各自成就了自身,其精神氣質難以用繪畫展現出來。這八朝三百年間的事跡,都交付給了在承明廬任職的著作之臣去記載。
致身:指成就自身、有所作為。
丹青:本指丹砂和青雘兩種可作顏料的礦物,后泛指繪畫。
八朝:可能指宋太祖至宋徽宗等八朝。
承明著作廷:承明,即承明廬,為漢宮殿名,是著作之臣待詔之處;著作廷指掌管著作的官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宋朝是文化繁榮的時代,這些人物都是宋朝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作者看到劉訥所畫他們的畫像,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處于對宋朝歷史文化進行回顧和反思的階段。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先賢的功勛文章,強調他們在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其突出特點是議論與感慨結合,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對歷史人物和文化傳承的關注。
許身報國重南金,泄冶當年未諫淫。
何況泰陵傳是水,幾人肉食不關心。
朝陽鳴鳳淩霄立,峭壁孤松耐雪侵。
正值圣明求讜論,未聞山海擇高深。
高梧枝折鳳皇飛,
山色凝愁似死灰。
惆悵暮春風雨暗,
百禽多噪鬧芳菲。
前回滴未融,密灑又重重。
半刺慶三白,載歌賡四封。
獵圍尋跡去,吟思為誰供。
沉想山陰夜,來如去興濃。
一雙草履一邊瓢,
一卷殘書伴寂寥。
莫道無枝枝未穩,
從今更不羨鷦鷯。
往年見君黎州城,荒林明月尾虎行。
凸杯百罰醁醽酒,么弦四犯玲瓏聲。
十六年來若反手,天涯白發遞相驚。
君今結舫漁磯宿,愁霖我住癡禪屋。
空江瑟瑟縈霜葭,濕磴層層阻云木。
晴風何日飏茶煙,策杖相求慰幽獨。
仙云妝簇,笑電冥迷,秾春特地愔愔。人在風花里,斜陽外、絲絮盡日沈沈。燕窺鶯逗銷魂地,東風倦、誰締同心。還珍重、通明奏筆,畫成一片春陰。
畫屏不傳芳訊,憔悴而今。香掾憑肩慣,芳菲地、辜負此日登臨。內家妝束矜嚴甚,無人會、捐佩情深。薰香久、真真姚冶,慰人夜夜零衾。
人鲊甕甜,鬼門關隘。
虎頭狼尾灘形怪。
夷陵盡處是黃陵,凈江又在黃陵外。
喬遷君已達龍津,市宅憑誰可卜鄰。
倚馬雄才賡卅韻,贈頭豪氣許千緡。
休言屈子難容世,始信曾參不殺人。
獨有奇愁俱未解,前生或是女兒身。
淚多陳后愁離殿,
浴出楊妃困倚闌。
吁嗟我生年十九,頭發未長顛已朽。
病寒三月苦沉吟,面貌如煙戟露肘。
贏枯博得妻兒憐,七尺浪為鬼神有。
篋里殘書別故人,幾上龍鐘斗老叟。
無情莫問囊中錢,有狇還克床下酒。
蟲臂鼠捍彼何人,嗟來子桑真吾友。
淡墨寫生綃,微茫景色遙。
白云迷谷口,綠樹繞山腰。
此地真堪隱,何人肯見招。
浮生但適意,不必問漁樵。
元亮折腰嘻已久,故山應有欲蕪田。因君辦作送酒客,憶我北窗清晝眠。
清絕仍香如橘露,甘馀小苦似松肪。官槽重濁那知此,付與街頭白面郎。
一語為君評石室,三杯便可博涼州。百年兀兀同渠住,何處能生半點愁。
換步移形兒著棋,勝何足喜敗何悲。
白龍魚服重歸日,金弩潮聲得意時。
鑄鐵每聞成錯易,操蛇猶恨負山遲。
紅棉飄起蠻天雪,蝸角蕭墻費后思。
干戈倒用識安危,
方便垂慈接個誰。
每每見僧陪面笑,
祖師門戶放教低。
何處非吾得志時,
山麋野雀共嬉嬉。
獨行率意還同阮,
但到窮途淚不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