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集勝
彝倫明處日星光,光景熙然道義場。
肄雅歌風周禮樂,董醇賈茂漢文章。
宏開講席來鳣兆,師濟青衿列雁行。
蚤晚升堂皆入室,賢才端的勝虞唐。
彝倫明處日星光,光景熙然道義場。
肄雅歌風周禮樂,董醇賈茂漢文章。
宏開講席來鳣兆,師濟青衿列雁行。
蚤晚升堂皆入室,賢才端的勝虞唐。
倫理道德彰顯之處如同日月星光般明亮,那和樂美好的景象就是道義的場所。學子們研習高雅的詩歌,踐行周朝的禮樂制度,有著董仲舒般的醇厚、賈誼般的才學,展現出漢代文章的風采。大規模開設講席,預示著人才輩出,老師們教導著學子,學子們如大雁排列有序。不久之后,學子們都能學有所成,這些賢才確實能勝過虞舜、唐堯時代的人才。
彝倫:指天地人之常道,即倫理道德。
熙然:和樂的樣子。
肄雅歌風:肄,研習;雅、風指《詩經》中的雅、風部分,這里指研習高雅的詩歌。
董醇賈茂:董指董仲舒,醇指其學問醇厚;賈指賈誼,茂指其才學豐茂。
鳣兆:古人以夢到魚和鱔為得賢才的征兆。
青衿:指學子。
蚤晚:早晚,不久。
端的:確實。
虞唐:指虞舜、唐堯時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當時可能有著良好的教育氛圍和文化環境,詩人目睹了教育場所中學子們積極學習、傳承文化的場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教育和人才培養的肯定與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教育和人才培養,突出了教育在傳承文化、培養賢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意象鮮明,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文化教育觀念。
竹外松邊一兩稍,迥臨村落傍溪橋。
堪將亂蕊添云肆,苦被芳風透綺寮。
春事頓隨花片薄,清吟半逐夢魂銷。
卻思前載孤山下,踏雪相尋豈憚遙。
遠峰近嶂似環連,
擁翠排青到面前。
可圣可賢桑落酒,
不寒不暖菊花天。
吐吞湖海酎金兕,
批判煙云揮玉蟬。
此客坐中應不欠,
逢場何惜一跫然。
古剎蕭條隱石根,
荒城高下帶沙墩。
斷云南雁日初出,
曠野北風天正昏。
羽檄屢傳淮甸急,
龍艘猶滯海門屯。
湖山不盡登臨興,
回首鄉園獨愴魂。
青縣興濟閘,緣減運河水。中流行御艫,高出見閘底。
去歲夏霖盛,率已泄由此。其奈至津城,猶余二百里。更無殺漲處,潦行乃所以。
因之圖再減,芥園請示指。意欲稍移南,回蹕當細揣。
而此底實高,閘墻亦壅蔽。況茲足浮送,無慮轉漕滯。
擬易閘為壩,更低尺以幾。減之以其漸,緩急庶可恃。
然未能自信,博議命詳視。
昔年曾過秀容樓,
樓上佳人挽紫騮。
今夕秀容來入座,
昭君一曲淚還流。
白狼河水西北流,西烏日夕上城頭。
美人荷珠隔黃土,韓生德欽空抱愁。
左羅殽核右漿酒,暗草蕭蕭生隴邱。
深情幽意兩未通,長夜急景難久留。
他年此意當語誰,天雞旦旦無人知。
游客憑欄趣最宜,構軒兀坐看花枝。
含英沁露微醺際,吐卉當風送馥詩。
蓓蕾似于邪黨妒,清香偏與正人期。
繁華眼界空千里,茂叔淵明怎得知。
濃陰散作漫天雪。和入春泥融難劫。忽如銀海濺千珠,更向玉樓凋萬屑。
無人深巷終澄潔。點砌侵階重又疊。商量暝色肖梨花,約略幽光期好月。
練裙縞袂雪精神,
夢在羅浮江上村。
竹屋紙窗清不俗,
風臺月觀悄無言。
笑拈霜管題詩句,
靜愛寒香撲酒尊。
誰遣胡兒吹塞笛,
分明哀怨曲中論。
近畿賢太守,陸地隱神仙。功高玉記,名通紫府自長年。拂拭壺中光景,游戲人間風月,富貴本青氈。十載五分牧,惠澤浸江天。
把文章,做勛業,德才全。龜峰堂上,滿城和氣入歌筵。春在百花庭院,坐擁十眉珠翠,壽酒吸長川。來歲稱觴處,穩向鳳池邊。
元冥凜冽風氣剛,同云蔽野天無光。漫空柳絮亂飛舞,大地一色瓊瑤妝。
先生臞然坐茅屋,左有圖書右筆床。竹爐石鼎燒榾柮,須臾取雪烹成湯。
武夷游子多相識,龍芽雀舌隨意將。陶家近可說風味,黨尉不必誇羔羊。
一啜能令睡魔走,再啜齒頰生馀香。三啜搜枯句已就,澹然意趣偏悠長。
翻憶天廚大嚼者,經年戶素何所償。安得相從語清絕,一洗紛紛腥穢腸。
北堂酒浮金爵光,
東曹帶系銀魚長。
柏舟節操冰霜迥,
翠翟威儀錦繡香。
列鼎端居馀慶澤,
稱觴詞客盛文章。
從今老福如川涌,
看列孫枝玉樹行。
高閣都將萬象收
憑欄睇望興何悠
張郎遁世誰家谷
孫子成仙何處洲
風雨喜無臨九日
江山幸有答三秋
年豐市井多歡笑
老子婆婆亦可不
溽暑避華構,清風迎早朝。楓槐高自舞,冰雪晚初消。
南訛初應歷,五日未生陰。靈藥收農錄,薰風拂舜琴。
皇心本夷曠,一氣自炎涼。不廢荊吳舊,民風見未央。
九門已散秦醫藥,百辟初頒凌室冰。飲食祈君千萬壽,良辰更上辟兵繒。
雨遲麥粒尤堅好,日麗蠶絲轉細長。入夏民間初解慍,宮中時舉萬年觴。
汴上初無招屈亭,沅湘近在國南坰。太官漫解供新粽,諫列猶應記獨醒。
一陪鸞鳳入仙臺
四見薰風舞禁槐
自笑平生無夢到
那知今日以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