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興濟減水閘議改為壩,命侍郎郎裘曰修至其地與總督楊廷璋、藩司周元理會堪集議,詩以示意
青縣興濟閘,緣減運河水。中流行御艫,高出見閘底。
去歲夏霖盛,率已泄由此。其奈至津城,猶余二百里。更無殺漲處,潦行乃所以。
因之圖再減,芥園請示指。意欲稍移南,回蹕當細揣。
而此底實高,閘墻亦壅蔽。況茲足浮送,無慮轉漕滯。
擬易閘為壩,更低尺以幾。減之以其漸,緩急庶可恃。
然未能自信,博議命詳視。
青縣興濟閘,緣減運河水。中流行御艫,高出見閘底。
去歲夏霖盛,率已泄由此。其奈至津城,猶余二百里。更無殺漲處,潦行乃所以。
因之圖再減,芥園請示指。意欲稍移南,回蹕當細揣。
而此底實高,閘墻亦壅蔽。況茲足浮送,無慮轉漕滯。
擬易閘為壩,更低尺以幾。減之以其漸,緩急庶可恃。
然未能自信,博議命詳視。
青縣的興濟閘,本是用來宣泄運河多余水量的。我乘船行于河中,看到閘底高高露出水面。去年夏天雨水充沛,洪水大多通過這里排泄。但從這里到天津城,還有二百里路程。這一段再沒有其他削減水勢的地方,洪水只能順流而下。因此打算進一步減少此處水量,之前已在芥園指示過相關事宜。我想將減水設施稍向南移,待回鑾時再仔細考量。但興濟閘的閘底實際上很高,閘墻也阻擋水流。況且現在的水位足夠讓船只通行,不必擔心漕運受阻。因此計劃將閘改為壩,再降低一尺左右。這樣可以逐步削減水量,無論水勢緩急都能應對。但我仍不能完全確定,故命官員們詳細勘察商議。
御艫(yù lú):皇帝乘坐的船,艫指船頭,代指船。
殺漲:削減水勢,殺意為減弱。
潦行(lào xíng):洪水流動,潦指大雨積水。
轉漕(zhuǎn cáo):漕運,指通過運河運輸糧食等物資。
回蹕(huí bì):皇帝出行返回,蹕指帝王車駕。
壅蔽(yōng bì):阻擋、遮蔽,此處指閘墻阻礙水流擴散。
庶可恃(shù kě shì):或許可以依靠,庶意為或許、大概。
此詩為乾隆考察興濟減水閘時所作。興濟閘是運河重要泄洪設施,但因下游天津段仍有防洪壓力,乾隆擬將其改建為壩以優化泄洪。詩中記錄了他實地觀察后的初步構想,并命侍郎郎裘曰修、總督楊廷璋等官員實地勘察商議,反映了清代帝王對水利工程的直接關注與決策過程。
此詩是乾隆政務詩的典型代表,以水利工程改建為核心,兼具紀實性與決策指導性。通過描述興濟閘的現狀、問題及改建思路,展現了清代最高統治者對民生工程的務實態度,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藝術成就,卻為研究清代水利史提供了珍貴文獻。
瘦盡紅英綠已肥,杜鵑何事苦催歸。未甘淑景堂堂去,更挈壺觴上翠微。
被發伊川嘆昔賢,憂來誰為洗腥膻。漫師辟世陶徵士,宣統居然紀六年。
五月北風多,聲來撼遠柯。飄蕭今已甚,震蕩復如何。昧昧思嘗膽,紛紛謾擁戈。唐時洗兵馬,誰為挽天河。
懷歸心正苦,九日懶登高。舊恨纏孤劍,新霜入二毛。松揪懸遠夢,岐路念綈袍。不作悲秋賦,抽毫漫續騷。
楊柳悲兮波練練,萸菊芳兮霜片片。暑往急賓鴻,秋來歸社燕。驅人形役困紅塵,眼底光陰奔赤電。人生得喪恒有時,天道循環滄海變。機心世態任如鉤,鄙性吾生本如箭。君不見九衢遢邋何賢豪,傾奪經營互矜艷。相逢浩飲但高歌,莫問榮華與衰賤。
倚杖江風起,呼船水面開。人從州觜渡,帆破浪頭來。月色共千里,天恩遍九垓。當年送客處,待看赤車回。
禹甸佳山水,仙家此卜鄰。煙波隨釣艇,霞谷可樵薪。讀罷鋤云曉,詩成覓草春。息心榮利外,清世一高人。
夜來枕席喧風水,忽坐長嘆恨無已。為客愁多在九秋,況復淪流更千里。
堂前芳草又離離,坦蕩襟懷護秀姿。一自周公三吐哺,千秋士子尚風儀。唯因道藝尊師教,但為青衿展絳墀。問學思行明辨識,春暉桃李總相宜。每念當年創校人,榮光偉業惠斯民。紅墻碧瓦綢繆處,雪骨冰懷負荷身。紓難興邦謀略遠,鞠躬盡瘁事功新。如今康樂園中樹,寸寸清蔭慰苦辛。華夏人文氣運收,先生意趣在清流。幽蘭空谷身難立,狷士紅朝志忍休。豈許靈臺蒙垢恥,唯憑學術寄殷憂。不知鶴駕今何在,仍為斯民問自由。曾經此地是汪洋,何世悄然變馬崗。云樹蒼茫禽自在,百花次第氣芬芳。謝公違宋遷留短,百姓因之教化長。一代風標君子志,詩人最愛小池塘。芳林秀木出仙姿,許是康園第一枝。大隱書生恒仰止,乘涼政客暫棲遲。風霜歷歷年輪富,物理幽幽命運奇。雷電忽然摧巨冕,孤高依舊最豐頤。虬枝曲干葉扶疏,閱盡光陰閱盡書。碧綠不因時令改,從容能使患憂除。窮通總伴求知路,冷暖相隨毓志居。持續弦歌風韻古,仁懷淑氣永寬舒。荊花總是愛清寒,不趁炎時鬧樹端。入眼容顏唯燦燦,怡心意趣自姍姍。何辭風雨隨流水,樂伴冬春染素壇。任爾修身求道者,芳華一度一憑欄。任是紅塵舉世浮,行人到此意清幽。前賢跨海移嘉種,后學憑園辨品儔。百鳥啁啾存爽籟,青枝歷落解煩愁。虛心有節無貪欲,不為榮華改去留。人生何事可流芳,歲月悠悠待忖量。未必心機周密處,便成美譽祀明堂。前賢列隊緣誰立,善士捐資為底彰。坎坎伐林興館舍,此間不復荔枝香。進士牌坊幾度修,斑斕不復舊鰲頭。江山已改朱明色,世事仍存漢晉憂。八角亭前煙雨路,馬崗頂畔大鐘樓。何時養得經綸士,再振中華四百秋。
越嶠迢迢與楚津,行行如夢半虛真。宣尼有道甘環轍,孟氏何心肯致臣。蹠縱百年難謂壽,顏雖如洗未為貧。胸中自有靈丹在,不問街頭賣藥人。
富陽城下泊,落日映川原。云起連天目,潮生自海門。客星春渚白,仙舫夜濤喧。嘉遁思前哲,終期不負言。
俯仰視茫茫,天地如許大。不知有何物,更在天地外。
楚楚儒冠映綵衣,生平教育賴慈闈。十年燈下存丸膽,萬卷窗前想斷機。烏哺深恩時有待,鮭珍厚養志無違。曳裾已遂娛親樂,白發還看衣錦歸。
別卻春寒,小園又見婆裟影。山川滿目碧參差,恍若當年景。長記吾兄豪猛。卻難堪、京華蹭蹬。故宮剪紙,虎落平陽,悠悠天命。劫后余生,男兒熱血殊難冷。杏壇狷傲展長才,大業追賢圣。誰許英雄馳騁。月當空、高懷耿耿。素心雅趣,琴劍萍蹤,方臻佳境。
碧樹遙連海上峰,朗吟仙子舊相逢。銀潢倒影天街近,玉屑浮香露氣濃。一笛落梅飛逸響,五弦流水寄遐蹤。鉤簾獨倚西闌暮,云在青山鶴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