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店樓
四月深山似九秋,
瀟瀟寒雨長離愁。
仲宣無復荊州意,
日暮他鄉一倚樓。
四月深山似九秋,
瀟瀟寒雨長離愁。
仲宣無復荊州意,
日暮他鄉一倚樓。
四月的深山就像深秋一樣寒涼,瀟瀟的寒雨更增添了我的離愁別緒。如今我已沒有了王粲在荊州時的心境,黃昏時分,只能獨自倚靠在他鄉的樓上。
九秋:指秋季九十天,這里形容深山在四月時的寒涼如同深秋。
瀟瀟:形容風雨急驟的樣子。
仲宣:王粲,字仲宣,東漢末年文學家,他曾流寓荊州,作《登樓賦》抒發思鄉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感。這里作者以仲宣自比。
無復:不再有。
荊州意:指王粲在荊州時那種復雜的心境,包括思鄉、懷才不遇等情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四月身處深山之中,可能是在旅途之中,或者是在他鄉任職等。當時的社會環境或許并不安穩,詩人漂泊在外,看到深山的寒涼景象,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的離愁和思鄉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和用典,使情感表達更加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不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但它以細膩的情感和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是一首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抒情詩。
酡顏一笑夭桃綻,寸寸柔腸。無限思量。未解知羞最愛狂。
金釵斜帶宜春勝,玉佩珠珰。帶繡鴛鴦。并蒂芙蓉本自雙。
昨夜羅幃始覺霜,月中疏柳一時黃。曉燈欲暗將離室,不道離人畏曙光。
九月江南似小春,偷春花鳥殢歸人。妝樓直對長干道,愁見行車起暮塵。
楓落鴉翻秋水明,長橋衰柳古今情。從來歌板銀罌地,多為傷離不忍行。
華裾賦別酒初醺,《水調》吳歌夜入云。此曲由來能解恨,一時凄切半緣君。
又見月明如故。
憶素心人何處。
風定露寒時,
碧玉搔頭斜墮。
休負。
休負。
一歲能逢幾度。
銀盤日日飽朱櫻
不負歸轅過兩京
身到江南梅未熟
故園風味夢關情
風波世路信多艱,千里羈危未得還。慈母倚門垂白發,故園回首隔青山。
交游半達云霄上,弟妹相親夢寐間。寂莫空齋誰顧問,只將詩句慰愁顏。
雙扶鳩杖慶長春,
定是仙橋降謫神。
槐澤爭傳三世舊,
菊香競薦一杯新。
從來里巷推名宿,
況有文章壽此身。
籠就碧紗珠玉滿,
樗材愧乏雅懷伸。
晴巒抱叢薄,野水縈孤村。驅車犖確中,來款村肆門。坐中一老叟,白發垂繽紛。叩我來何方,問姓驚重陳。曩有勞委員,按事曾來存。今君與同族,彼是君何人。笑言我即是,狂喜如有神。大呼是天降,果是吾神君。吾村昔年獄,家家皆戴盆。鷹鹯一搏擊,怨毒從茲伸。荏苒三十年,念誦今猶新。導我還其家,兒女羅饎餴。偕我陟林麓,指點鴻雪痕。峰嵐猶藹藹,原隰猶畇畇。回首若夢境,惝恍移心魂。老者聞我來,重道當日恩。壯者聞我來,緬述兒時聞。雜遝話舊事,語拙情彌真。愧我德涼薄,得此殊不倫。此邦俗良厚,足可稱里仁。愿言挈細弱,來結山家鄰。為我求山田,叱犢耕春云。為我覓村舍,茅檐納朝暾。呼兒學把耒,植杖觀耔耘。晨炊飽脫粟,夕膳甘菜根。愿為童子師,執卷故業溫。理亂不入耳,共作羲皇民。夕陽下西崦,我仆促返輪。幽棲堅后約,臨別還諄諄。
草枯蓬斷正紛紛,
翠干排檐不改陰。
自是孤根難挫抑,
驕霜傲雪本無心。
方瞳如水衲披肩
邂逅相逢為灑然
五百僧中得一士
始知林下有遺賢
謝公游眺地,春草已無根。
夕巷牛羊下,空檐鳥雀喧。
可憐盱盼盡,徒有簡編存。
淚灑西州路,何人酹一樽。
霜色燕郊橫吹聲,西南天府借君行。交龍曾寵巡邊使,五馬今成諭蜀名。巴子市通邛竹杖,花溪春滿錦官城。不知劍閣題銘后,何日能來賦二京。
早辭天子詔,晚掛大夫車。文雅三朝舊,風流二祖馀。眼前甲乙石,胸次丙丁書。自古誰無死,前休得似渠。東都方枕奠,方鎮尚根盤。不得裴中立,誰承田季安。威棱行閫外,聲績在朝端。猶使江陽隸,聞風亦膽寒。玉樹擎雙干,靈椿老一株。林泉閒富貴,屋漏靜功夫。靖節自為傳,耆英還有圖。碑材徒鎮石,此墓不須諛。
野樹迷深岸,荒荊露淺沙。
還思乘四載,豈效泛浮槎。
殘花飛滿簾前路。深沉院宇。
許多心事誰傳與。晝長無侶。
欲憑鶯語留春住。煙迷津樹。
紗窗一陣蕭蕭雨。閑愁幾許。
幽討日欲曛,
歸來聊隱幾。
魂夢不知疲,
仍在群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