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富春
好山猶記富春名,碧嶂清波滿縣城。
越樹遙連魚浦暝,浙江低入海門平。
客星寂寞千年事,仙棹夷猶此日情。
試問吳儂學吳語,涌金門外好聽鶯。
好山猶記富春名,碧嶂清波滿縣城。
越樹遙連魚浦暝,浙江低入海門平。
客星寂寞千年事,仙棹夷猶此日情。
試問吳儂學吳語,涌金門外好聽鶯。
秀美的山巒依然記得富春的名字,青碧的峰巒與清澈的水波盈滿縣城。越國故地的樹木遠連魚浦的暮色,錢塘江緩緩流入海門,水面平闊。嚴子陵的故事如客星寂寞,已流傳千年;今日乘舟漫游,心情悠閑自在。試著詢問吳地百姓學習吳語,涌金門外黃鶯的啼鳴格外動聽。
富春:富春江一帶,今浙江桐廬、富陽等地。
碧嶂(zhàng):青綠色如屏障的山峰。
越樹:古越國地域的樹木,越地約今浙江一帶。
魚浦:地名,具體所指待考,或為富春江畔漁區。
浙江:即錢塘江。
海門:指錢塘江入海口,今杭州灣一帶。
客星:用東漢嚴子陵典故。嚴子陵與光武帝劉秀同游,夜臥時足壓帝腹,被天文官視為“客星犯御座”,后世以“客星”代指嚴子陵。
仙棹(zhào):仙人的船,此處指詩人所乘之舟。
夷猶:從容舒緩的樣子。
吳儂(nóng):吳地的人,吳語稱“儂”為“你”或自稱。
涌金門:杭州西湖南岸城門名,宋時為繁華之地。
此詩當為詩人途經富春江時所作。富春一帶自漢魏以來因嚴子陵隱居而聞名,詩人行至此處,既為山水之美所動(碧嶂清波),又因嚴子陵典故生歷史幽思(客星千年),同時留意吳地風物(學吳語、聽鶯聲),綜合形成對富春的多維度感受。
《過富春》以“記富春名”起筆,描繪富春江畔山水之勝、暮色江景,借“客星”典故引歷史感慨,再轉寫吳地生活情趣(學語聽鶯),脈絡清晰。詩中自然與人文交融,既有對風光的細膩刻畫,又含對歷史的深沉追思,語言輕快而意蘊豐富,展現了詩人對富春的獨特感悟。
拈題邇英閣,
親度御毫曾。
地回依香案,
歸遲擁院鐙。
登臺看袞袞,
執卷尚兢兢。
笑問源頭水,
生寒可勝冰。
野草幽花無歇時,
一窗終日對東籬。
病猶獨醉雖堪笑,
老未全衰亦自奇。
古紙硬黃臨晉帖,
矮箋勻碧錄唐詩。
個中疑是忘憂處,
問著山翁卻不知。
寵辱無休變萬端,
阿誰能向靜中看。
消磨利欲十分盡,
免得臨機剖判難。
高陵南望碧波流,但見公安水上浮。
青草蛙鳴騎馬路,夕陽客渡釣魚舟。
凌風白鳥臨前浦,向日紅蕖映晚樓。
怪道神仙來吏隱,更于何地覓瀛洲。
高人如鶴鳴能和,好句疑仙理少加。
書信巧將江上客,風煙愁隔洛中花。
心驚去日真成世,身似孤云不憶家。
算有翠禽最知我,佩環原未慣胡沙。
吾子廉吏孫,
讀書昧生理。
三十未成名,
徒然還鄉里。
外侮旋復來,
內憂方未已。
忽然遠行役,
披衣中夜起。
明星光在天,
河流正彌彌。
行云有返期,
游子靡所止。
攬涕下高堂,
長途從此始。
崖蜜熟,
應是十分甜。
寢廟及新宜早薦,
林鶯當令莫輕銜。
留與絳唇含。
天既勞我佚我
侯偶得之失之
安用爾銅魚使
且伴吾竹馬嬉
謾言明哲保生全,凡圣分途豈泛然。肘腋難防身外變,肝腸不改性中天。夕陽一片悲遼鶴,夜月三更泣蜀鵑。十六年來題舊恨,幾行清淚筆頭傳。
烈烈孤忠志不違,揮刀斬逆逐霞飛。一朝昔嶺甘殉節,萬古花溪沐圣輝。崇慶恨無瞻德范,西充悲弗睹神威。英靈夜夜陪星斗,不讓當年溫序徽。
玉立佳人窈窕姿
園林掩映幾多時
橫斜影里蕭蕭竹
冷月疏煙伴最宜
僧汲水聲處,旋歸未掩關。
喜尋黃葉濕,已度夕陽閒。
今之太守古諸侯。
露冕專城拜寵優。
羨爾福星臨越徼,
慰予鄉思在羅浮。
梅花驛路傳應早,
柳色關河望轉悠。
共理亦知明主意,
惠聲能不忝茲州。
天兵十萬著犀衣,
手執金幢踏彩霓。
龍共玉麟相次列,
群鸞班在鳳凰西。
古人翳深壑,孤云時往還。嵓花與藥蔓,無人終日閒。泉響落林曙,有路穿其間。未覺前山夕,悠然還入山。
幽賞盈所抱,心期信一邱。林煙貯茅屋,歲月懷良儔。草青不近路,日斜聊系舟。夕水涵秋白,孤鴻自去留。
酷愛鳥鳴山更幽,
墻陰風雨但颼颼。
筠籠買得春禽語,
不會憂時也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