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以道赴漢東兵官因呈繡使吳勝之同年兼簡李伯行檢法許定夫軍使三首 其二
仗斧暴公子,酌泉吳隱之。
斯人未易得,于我最相知。
見義為常勇,求賢信不疑。
典刑今在此,此去有馀師。
仗斧暴公子,酌泉吳隱之。
斯人未易得,于我最相知。
見義為常勇,求賢信不疑。
典刑今在此,此去有馀師。
您如持斧執法的暴勝之般威嚴,又似飲泉自潔的吳隱之般清廉。這樣的賢才世間難覓,與我相交最為知心。您見義勇為常顯勇敢,求賢若渴毫無疑慮。如今您便是典范所在,此去赴任定能成為眾人效仿的良師。
仗斧:手持斧鉞,代指執法官員。
暴公子:指漢代暴勝之,字公子,以執法嚴峻著稱。
酌泉吳隱之:吳隱之,東晉廉吏,任廣州刺史時飲“貪泉”水而保持清廉,傳為佳話。
典刑:同“典型”,指可作模范的人物或事跡。
有馀師:有足夠的老師,意為可作為他人效仿的榜樣。
此詩為送別友人以道赴任漢東兵官而作,詩中提及呈給吳勝之、李伯行、許定夫等人,當創作于友人啟程之際。詩人通過此詩既表達對友人品德的認可,也向相關人物推薦其賢能。
全詩通過用典與直接贊揚,突出友人剛正清廉、勇義求賢的品格,表達深切相知與送別之情,強調其作為典范的價值,是一首兼具贊美與期許的送別佳作。
曉鶯無賴,也把啼痕,花間沾灑。
幾絲絨線,東風分派,暗將濃淡配。
繡勻白白紅紅態,黃和黛。
野圃層層界。
朝來小摘簾外,趁他微雨賣。
遠臣真與近臣殊,世事無言只漫吁。
縲紲未先迎使節,綈袍翻辱賁僑居。
塵埃泯泯憐初志,愁思源源續舊書。
近侍只今難浪跡,杜陵千載不欺予。
郁郁南山松,亭亭千空青。
結根既以固,天籟自為鳴。
雨露不成滋,冰雪莫為零。
鸞鳳朝暮棲,虬龍宛自驚。
匠石構明堂,思采以作楹。
作楹非不好,無乃彫吾貞。
誰識入地脂,已作千歲苓。
獨對寒檠事短吟,
有懷偏向故人深。
卻因華扁生新感,
惆悵春風萬古心。
湘江好,城郭帶江斜。官柳渡頭朝系馬,估帆堤畔晚歸鴉。水上有人家。
湘江好,樓閣隱高層。白入空江三里霧,紅搖半夜一痕燈。獨客畫闌憑。
湘江好,洲渚暮潮中。打槳又添三尺浪,歸帆時送一聲鐘。煙雨太溟蒙。
湘江好,山水最清明。曉起漁家貪曬網,夜涼歌舫學彈箏。人去遠峰青。
湘江好,浮黛是君山。種偏靈妃新淚竹,畫成湘女小眉彎。空翠有無間。
湘江好,競渡有龍舟。遠見旌旗搖隔岸,近聞簫鼓沸中流。淘盡暮江愁。
湘江好,帆樹岸邊齊。鷗影白迷天外路,鵑魂紅過夕陽西。春漲乍平堤。
湘江好,士女踏青期。宮樣鞋幫還卻步,蘇州風景學裁衣。嬌勝若耶溪。
湘江好,風景最宜春。魚買江村低論價,酒沽山店薄能醺。處處子規啼。
湘江好,風景最宜秋。潮落千帆爭樹出,江清雙鳥向人愁。沉醉洞庭舟。
一夜江門春水生,
東風吹浪海云輕。
從來不識王侯面,
兩兩漁舟盡日橫。
玄云蕭瑟望鄉臺,雪影霜聲雁自哀!
消息鸰原家難后,行藏蜃市國仇來。
孤蹤橫被黃金笑,晚節爭禁白發猜。
回首故園花萼冷,誰知三徑總蒿萊!
閣雪峰陰未肯明,
臥聽寒玉瀉檐聲。
官居不事閒來往,
閉戶焚香養性靈。
即念離念,覺與非覺。
有心無心,若善若惡。
攪成一塊,將錯就錯。
近來無事學攖寧,聊得齋居養性靈。臥著麻衣穿草履,誰知參魯解忘形。
山亭側畔構山房,便是耕云釣月鄉。未達功名窮飲水,此生應不誤行藏。
桐花著地雪成痕,時有幽禽巧語言。應笑使君林野性,日依山水避塵喧。
使君非是愛山閒,道在盈虛消息間。不見白云無一事,等閒為雨卻歸山。
荀令當年此謫居,空文惟有七篇馀。我今亦作蘭陵守,不忍援毫便著書。
一麾來此下巖丘,也學東山謝傅游。今日鳥聲并水色,不知何似五亭幽。
迎時上下本謀身,
身老難禁物態新。
到得朱金為我樂,
卻嫌人笑我知津。
瀛海青云見帝丘,
玉光浮動五城樓。
茅君借我山中鶴,
飛上天門看九州。
竹圃云齋謝病還,
更將禪號擬香山。
詔恩敘舊君何讓,
從古英賢不得閒。
鎮看花淚眼,悄立遍、池頭凝碧。曉鐘乍臨,芳暉驚過隙。一逝難覓。
望帝魂歸夜,舊時臺榭,剩斷紅狼藉。零環碎佩添蕭瑟。絮影空迷,簫聲旋寂。佳人更無消息。但苔痕襪印,猶認香跡。
留君今夕。對清尊易泣。萬里青蕪苑,非故國。江關老去詞客。
便重逢鏡里,玉顏殊昔。闌干外、燕愁鶯歰。君不見、日暮東風,御柳可憐行色。芳華怨、莫問天北。
縱錦箋、遍寫相思字,何由寄得。
書生難得是金吾,近日登科記總無。
半夜進儺當玉殿,未明排仗到銅壺。
朱牌面上分官契,黃紙頭邊押敕符。
恐要蕃中新道路,指揮重畫五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