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郡齋六首
近來無事學攖寧,聊得齋居養性靈。臥著麻衣穿草履,誰知參魯解忘形。
山亭側畔構山房,便是耕云釣月鄉。未達功名窮飲水,此生應不誤行藏。
桐花著地雪成痕,時有幽禽巧語言。應笑使君林野性,日依山水避塵喧。
使君非是愛山閒,道在盈虛消息間。不見白云無一事,等閒為雨卻歸山。
荀令當年此謫居,空文惟有七篇馀。我今亦作蘭陵守,不忍援毫便著書。
一麾來此下巖丘,也學東山謝傅游。今日鳥聲并水色,不知何似五亭幽。
近來無事學攖寧,聊得齋居養性靈。臥著麻衣穿草履,誰知參魯解忘形。
山亭側畔構山房,便是耕云釣月鄉。未達功名窮飲水,此生應不誤行藏。
桐花著地雪成痕,時有幽禽巧語言。應笑使君林野性,日依山水避塵喧。
使君非是愛山閒,道在盈虛消息間。不見白云無一事,等閒為雨卻歸山。
荀令當年此謫居,空文惟有七篇馀。我今亦作蘭陵守,不忍援毫便著書。
一麾來此下巖丘,也學東山謝傅游。今日鳥聲并水色,不知何似五亭幽。
近來沒什么事就學習道家的清靜無為,暫且在書齋中修養心性。穿著麻衣、草鞋躺著,誰能知道看似愚笨的我已能忘卻形骸。在山亭旁邊建造山房,這里就是能耕云釣月的地方。未取得功名只能安于貧困,這一生應該不會選錯出處行止。桐花落在地上如雪痕一般,不時有幽禽巧妙啼鳴。它們應該會笑我有山林野趣,每日依傍山水躲避塵世喧囂。我并非喜愛山林清閑,而是懂得盈虛消長的道理。不見白云本無事,卻輕易化作雨又歸山。當年荀令被貶到這里居住,只留下七篇文章。如今我也做了蘭陵太守,不忍心提筆著書。我持著旌麾來到這山下,也學著東山謝安出游。今日的鳥聲和水色,不知和五亭相比誰更清幽。
攖寧:道家所追求的一種清靜無為的境界。
參魯:曾參為人遲鈍,這里指代看似愚笨之人。忘形:指忘卻形骸,超脫塵世。
耕云釣月:指過隱居的閑適生活。
窮飲水:安于貧困。
行藏:指出處或行止。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這里是作者自稱。
盈虛消息:指事物的消長變化。
荀令:指荀彧,曾被貶此地。
一麾:指持旌麾,赴任。
東山謝傅:指東晉謝安,曾隱居東山。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作者在擔任常州太守期間,面對官場的紛擾,渴望在自然中尋求寧靜,感悟人生哲理,從而創作了這組詩。
這組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人生哲理相結合,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心境和文學素養。
為愛幽棲客,停舟問草堂。片云移遠樹,孤雁帶斜陽。招隱詩空詠,談玄意不忘。柴門秋色里,何處采幽芳。
夕陽浮遠空,西峰背殘照。爽氣轉分明,與君共晚眺。
詩題怨鶴與驚猿,一幅溪藤照麝煙。聞道省郎方結綬,可容名士乞歸田。嚴安召見天嗟晚,賈誼歸來席更前。何況班家有超固,應封定遠勒燕然。
君去華亭鶴又殂,眼前空見眾禽雛。欲憑轉乞為閒伴,許史多情許我無。
瀧岡何處表新阡,教鐸分持二十年。官秩貌能高死后,丹青誰解判生前。蟲聲唧唧悲朝露,冢木圍圍鎖暮煙。一代光榮過一代,幾人無恨抱終天。
澄霞幻綺滿江隈,依約昔年光氣回。百劫騷魂終夢補,千秋古木待春來。撫平心底猶深痛,檢盡坑中未冷灰。萬感只今惟一哭,更于何處奠清杯。
洛陽山勢互聯絡,獨有龍門稱險惡。不知何年鬼斧鑿,兩崖壁立猶鐵削。水之東注孰敢遏,奔流直與黃河合。春來洪濤相噴薄,魚龍變化爭飛躍。我時西游初至洛,駐馬臨觀履峎崿。尋讀石刻將苔剝,鐵畫銀鉤宛猶昨。登臨自愧無新作,把酒風前澆磊落。浩歌仰觀天漠漠,萬里悠悠見孤鶴。
魏其雖失勢,侯印尚累然。立散千金賜,寧慳數頃田。當時籍福解,遠勝灌夫憐。尚識沾沾意,田郎跪起年。
日出望車塵,徘徊至日曛。拾得紅茜草,染就石榴裙。
蛺蝶來,踰苑墻,為是百卉芬芳。悲哉蛺蝶,不睹百卉。但睹翩翩之燕,銜哺其子。燕有三子,忽失其二。燕乃舍我而東西,仰見一老鴟。耽耽下視,喙血流離。蛺蝶聳身而奮飛。顧謝此燕,始謂爾彊。曷不更哺其子,令我揶揄道旁。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
明心弘十力,寂慮安四禪。青禽承逸軌,文驪鏡重川。鷲嚴標遠勝,鹿野究清玄。不有希世寶,何以導濛泉。
軒轅已仙去,空有故宮遺。石榻自秋草,云巖半夕暉。澗水疑玄調,山花尚翠帷。峰頭舊時月,應照鶴同歸。
茫茫一島是天留,父子經營作首丘。亮在自能存社稷,橫來那得更王侯。君臣不肯歸魚腹,舟楫從教到石頭。恨絕生降虛百戰,桓文事業委東流。
三年渴想玉堂紅,六月都隨一夜風。卻憶去年當此際,一時臺府饋筠籠。
可憐連理枝,黃檗生里許。外面雖合歡,中情其實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