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機
舌上雷轟一默間,
纖塵不動鼓波瀾。
拈花會上人無數,
輸與頭陀一破顏。
舌上雷轟一默間,
纖塵不動鼓波瀾。
拈花會上人無數,
輸與頭陀一破顏。
言語如雷霆轟鳴,卻在沉默中蘊含力量;表面纖塵不動,內里已激蕩起波瀾。拈花法會上眾人云集,卻都不如那位頭陀的一個微笑。
舌上雷轟:形容言語如雷霆般有力,亦指佛法宣講的震憾力。
默:沉默,此處指超越言語的禪機體悟。
纖塵不動:形容表面極其平靜,無絲毫擾動。
鼓波瀾:引發內在的波瀾,指禪意的深層流動。
拈花會:佛教典故,據《五燈會元》載,佛陀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得傳心法。
頭陀:佛教苦行僧的稱謂,此處指領悟禪機者。
破顏:指展露微笑,象征頓悟的瞬間。
此詩應為禪門之作,創作背景或與詩人參禪悟道的經歷相關。佛教禪宗重“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詩中通過“默”“破顏”等意象,暗合“拈花微笑”的禪宗公案,反映了禪宗以心傳心、頓悟成佛的核心理念,可能作于詩人領悟禪機后的抒懷之時。
全詩以禪機為核心,通過矛盾意象與典故運用,揭示了“言語不如沉默”“形式不及本心”的禪理,語言簡練而意境深遠,是一首典型的禪意小詩,體現了禪宗文學“直指人心”的藝術特色。
瓊臺原不在人間,
素艷何來綠玉鬟。
長見蕊珠宮里雪,
只緣地近補陀山。
斷橋橫落淺沙邊,沙岸疏梅臥曉煙。新雨漲溪三尺水,漁翁來覓渡船錢。
柳著輕黃欲染衣,汀沙漠漠草菲菲。曉風吹斷寒煙碧,無數鴛鴦溪上飛。
鳥路縈回洞壑深,出塵風景愜招尋。山圍下界青天迥,日照中巖翠柏森。浮世可須論去住,病身元不厭登臨。釣磯無恙綸竿整,悵望仙潭玉鯉沈。
洞門黃葉鎖秋深,野客來游悵古今?;秀甭鼾堐E在,虛明真似佛光臨。蒼空日月流元化,白晝云雷起太陰?;韬谙律教}徑遠,殿鐘龕磬裊馀音。
臘月三十日,
臘月二十九。
等是歲華終,
無事窮相守。
羨爾通衢即要津,江干鼓角不勝春。
設筵次第多公祖,擊楫高歌有碩人。
千里云程偕女眷,五章華服稱郎身。
政馀細玩周南什,早報螽斯慰老親。
松梢淺著馀冬雪,
蘭若閒燒丙夜鐙。
一枕夢回衾似水,
不知仙洞隔朱陵。
夢里蕭蕭雨,驚看月一床。
西風吹敗葉,半夜響空廊。
似我無依客,終年辭故鄉。
暫謀棲息地,狼藉避繁霜。
笳鼓周南地,公嘗此保釐。
都人懷舊德,行路起新悲。
昔我祈難老,今天莫慭遺。
呼嗟如可贖,猶愿百身為。
世事驚遷改,人生苦別離。
一年仍異地,千里共勞思。
雁足傳來信,蠅頭寫到詩。
丁寧林下意,端不負心期。
行館傍花宮,林巒益致靜。
山游薄暮歸,篝燈夜方永。
定鐘近宵聲,弗霜亦念警。
安禪付彼僧,我自娛清省。
氣勢不容陳茂罵,奔騰難著謝安吟。
十洲遍歷橫洋險,百谷同歸弱水沈。
黔浪隱檣天在臼,神光涌棹日當心。
方知渾沌無終極,不省人間變古今。
何處木犀植,
風吹斷續香。
香無今夕異,
重桂坐高堂。
朔方禹版畫雍州,天設秦關扼上游。統萬城含沙月白,赫連臺壓海風秋。七襄織錦輸江右,萬騎黃金出帝邱。痛哭敢陳三表策,儒生須識大官憂。
石隙乾坤帝制雄,蟠江丹嶂截飛虹。貔貅豈料從天下,螻蟻焉能斗穴中。五郡牙璋新禹貢,千盤巖壑舊蠶叢。于今海寓車書合,青幕非邀一戰功。
咄咄人皆怪老夫,奈何此客去難呼。
招溫處士為羅否,待穆先生設醴無。
我有青芻堪秣馬,君言白發久占烏。
人生蟬冕腰金印,未抵斑衣膝下娛。
長林為汝挽斜暉,一笑還山發未晞。
當道豺狼誰敢問,失時麟鳳欲安歸。
北堂萱草春無恙,西掖蟬聲今更稀。
自是圣朝無闕事,小侯四姓尚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