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哭玄子
龍髯一墜恨身存,
萬里崎嶇哭主恩。
鄧禹未能追鄴下,
秀夫終合殉崖門。
詞林尚吐文章氣,
沙磧頻招忠義魂。
從此千秋滄海上,
風濤怒捲血猶渾。
龍髯一墜恨身存,
萬里崎嶇哭主恩。
鄧禹未能追鄴下,
秀夫終合殉崖門。
詞林尚吐文章氣,
沙磧頻招忠義魂。
從此千秋滄海上,
風濤怒捲血猶渾。
君主逝去,我遺憾自身仍存;歷經萬里崎嶇,只為哭悼主上的恩遇。未能如鄧禹追隨君主于地下,卻似陸秀夫終當殉國于崖門。文壇仍留存著您的文章氣概,沙漠中頻頻召喚著忠義之魂。從此千秋萬載的滄海之上,狂風怒濤翻卷,血色依舊渾濁。
龍髯一墜:用《史記·封禪書》典故,黃帝乘龍升天,臣下攀龍髯,髯斷墜地,后以“龍髯墜”指帝王或尊者去世。
鄧禹:東漢開國功臣,此處借指未能追隨逝者于地下。
秀夫:陸秀夫,南宋末丞相,崖山之戰背負幼帝投海殉國,“崖門”即崖山,南宋滅亡之地。
詞林:指文壇、文人群體。
沙磧(qì):沙漠,此處代指偏遠或戰場之地。
此詩或為明末清初悼念忠義之士所作。玄子當為堅守節義、殉國捐軀之人,作者因無法親赴其喪,故“遙哭”以寄哀思,反映了當時士人對忠義精神的推崇與對國破家亡的深切悲痛。
全詩通過典故與意象的交織,深情悼念玄子忠義殉國之舉,既哀其逝,更贊其節,展現了忠義精神跨越時空的永恒力量,是一首兼具歷史厚度與情感深度的悼亡之作。
張公愛神鍔,佩服近玉麟。
又拭華陰土,光彩一以新。
百里無惡獸,千里無冤人。
今朝欲何之,去去延平津。
應當出匣飛,騰波決秋旻。
看取主人無俗調,風前喜御夾衣涼。
競邀三五最圓魄,知比尋常特地光。
艷曲旋教皆可聽,秋花雖種未能香。
曾非惡少休防準,眾寡而今不易當。
月黑見旄頭,芒角漸西向。八月邊草黃,胡人馬初壯。
無奈我兵雄,方為漢偏將。嘗聞登壇人,亦未免得喪。
得為凱歌還,鐃鼓喧亭障。千蹄使椎牛,百甕令設醠。
喪乃軍之羞,節制由處上。進退從其呼,何能求必當。
二事非己專,愿思古挾纊。
秋雨一向不解休,連昏接晨終窮秋。
梅生不量仰天問,神官夜夢言語周。
日月是天之兩目,忽然生瞖無藥瘳。
只知淚滴為赤子,赤子豈悮天公憂。
天公哭????,灑涕落九州。
地祇不敢安,泥潦已沒頭。
乃因從容詰神官,后稷今在帝所不。
從前后稷知稼穡,曾以筋力親田疇。
曷不告帝且輟泣,九谷正熟容其收。
早時不泣此時泣,憂民欲活反扼喉。
神官發怒髭奮虬,下士小臣安預謀。
恐然驚覺汗交流,樹上已聽呼雌鳩。
履道坊中白家宅,五橋莊北晉公堂。
昔年二老曾相樂,今日五知名獨光。
舉事是非都不問,接花時節暫能忙。
清尊雅曲易為厭,自有圖書列在傍。
哀憂向二年,朋戚誰與書。
敢意大丞相,尺題傳義廬。
從來鳳凰鳴,不厭寒竹疎。
茂林多翔鳥,要路盛高車。
窮巷一如此,江深無鯉魚。
鼓聲闐闐眾戲屯,百仞太華臨端門。
端門兩廊多結彩,公卿士女爭來奔。
接板連簾坐珠翠,簾疎不隔夭妍存。
車駕適從馳道入,燈如撒星天向昏。
赭衣已御鳳樓上,露臺宣看簇鈿轅。
山前絳綃垂霧薄,火龍矯矯紅波翻。
金吾不飭六街禁,少年追逐乘大宛。
呼庖索醑鬭豐美,東市憧憧西市喧。
持錢下數買歌笑,玉杓注飲琉璃盆。
落然遺俗監主簿,夜對經史多討論。
比諸豪俠乃自苦,明日苜蓿盈盤餐。
去年昭亭陽,今夜苦風雪。
及雪在京城,宵燈亦將滅。
石花廣袖輕,梅蕊新粧絜。
怱怱競還家,陌上亂車轍。
聞君作茅廬,正在西軒西。
定移舊蔬圃,稍改新藥畦。
其高如伯鸞,況亦有隠妻。
今方漢德盛,不必之會稽。
西接都門才百里,壓城殘雪照牙旗。
風煙古是諸侯國,鴈鶩新來仆射陂。
餽食且依當日具,鑄刑無改昔人為。
濃薰舊舍青綾被,不越常衙睡足時。
大梁美酒斗千錢,欲飲常被饑窘煎。
經時一滴不入口,漱齒費盡華池泉。
昨日靈昌兵吏至,跪壺曾不候報箋。
赤泥坼封傾瓦盎,母妻共嘗婢流涎。
鄰家莆萄未結子,引蔓垂過高墻巔。
當街賣杏已黃熟,獨堆百顆充盤筵。
老年牙疎不喜肉,況乃下箸無腥膻。
空腸易醉忽酩酊,倒頭夢到上帝前。
賜臣蒼龍跨入月,不意正值姮娥眠。
無人采顧傍玉兔,便取作臘下九天。
拔毛為筆筆如椽,狂吟一掃一百篇。
其間長句寄東郡,東郡太守終始賢。
切莫汲竭滑公井,留釀此醑時我傳。
一夜北山云,吹作南湖雨。
南湖迎使君,荷聲競笳鼓。
頻年吳境旱,吳儂相聚語。
今日見賢侯,魚蝦亦跳舞。
從來戎馬地,饗士日椎牛。
介胄奉儒服,詩書參將謀。
隴云連塞起,渭水入關流。
豈似瀛洲下,窮年事校讎。
老葉已足蠹,風振猶在柯。
高高低低聲,切切感我多。
不念四散飛,尖圓競相磨。
當茲思再春,宛然同俟河。
莫驚衡山雁,莫問洞庭波。
徒聞漢武帝,獨有橫汾歌。
往在河南佐王宰,王收書畫盈數車。我于是時多所閱,如今過目無遯差。
石君屏上懷素筆,盤屈瘦梗相交加。蒼虬入云不收尾,卷起海水秋魚蝦。
毫干絹竭力未盡,山鬼突須垂髿髿。牽纏回環斷不斷,秋風枯蔓連蔕瓜。
縱橫得意自奔放,體法豈計直與斜。客有臨書在屏側,豪強奪騎白鼻?。
超塵絕跡莫見影,競愛此家忘彼家。賞新匿舊世情好,射殺逢蒙亦可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