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 又疊前韻,柬林正郎陳大尹三首 其四
楊柳煙疏,芙蓉露冷,丹桂香風撲面。池上芳尊向夕開,喜千里、故人相見。
金縷高歌,霓裳慢舞,宛轉六么初遍。何處清砧響更哀,都并作、秋聲一片。
楊柳煙疏,芙蓉露冷,丹桂香風撲面。池上芳尊向夕開,喜千里、故人相見。
金縷高歌,霓裳慢舞,宛轉六么初遍。何處清砧響更哀,都并作、秋聲一片。
楊柳在輕煙中顯得稀疏,荷花帶著清冷的露珠,桂花的香氣隨風撲面而來。傍晚時分,池邊的美酒已經擺開,欣喜與千里之外的老友相見。高唱著《金縷曲》,緩緩跳起《霓裳羽衣曲》,婉轉的《六么》曲剛剛奏完。何處傳來的搗衣聲更加凄哀?都融入了這一片秋聲之中。
芳尊:即芳樽,指精美的酒器,此處代指美酒。
金縷:指《金縷曲》,唐宋時流行的詞牌名或曲名,多表深情。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宮廷舞曲,此處代指優美的舞蹈。
六么:又名《綠腰》,唐代流行的琵琶曲,節奏婉轉多變。
清砧(zhēn):清冷的搗衣聲。砧,搗衣石,古代婦女洗衣時用砧杵捶打衣物,秋夜搗衣聲常引發思秋之情。
此詞為作者與友人林正郎、陳大尹唱和之作(題中‘又疊前韻’指依前作同韻再填),創作于秋季與友人相聚之時。通過秋夜宴飲場景的描寫,反映文人雅集的交游生活與秋意觸發的情思。
全詞以秋夜為背景,由宴飲歡聚的樂景轉入搗衣秋聲的哀音,將重逢之喜與秋意之思巧妙融合,意境層次豐富,語言凝練生動,展現了詞人對生活場景的細膩捕捉與情感的含蓄表達。
建芽精嫩鳳為團,海錯珍鮮鰒作干。
遠物方慚容易獻,來篇不似等閑看。
始忻報玖情何厚,幡覺陽春和獨難。
寫寄中州傳好事,須教紙價踴長安。
二月東風勢渺漫,侵陵和景作清寒。
發揚造化非無力,鼓動芳菲自有端。
鬭草戲兒憂手瘃,懷邊思婦忍眉攢。
祗輸便腹忘機者,不廢書帷晝寢安。
臲卼肩輿半側身,嵚嶇石磴但無塵。
山行從隸難成列,路轉前驅卻向人。
更瞰江潭尤覺險,獨憐桃李解妝春。
他時躍馬康莊穩,莫忘欹危蹙頞頻。
穿云度水涉修程,日日長亭復短亭。
秋老聲音聞過雁,夜涼精彩見飛螢。
羈懷遇物如縈絮,詩思投閑似建瓴。
卻羨野人收刈畢,寂然無事掩柴扃。
花里深深使語傳,銀壺乘酒副珍鮮。
翰林舊德垂情至,鶴髪慈親荷惠偏。
壽琖此時添樂只,彩衣今日倍忻然。
卻吟鄙句通鈴閣,匪報尤慚木李篇。
孤城四面插群峰,云翳經旬雨氣雄。
自愧不才為縣令,近來無事若山翁。
幾思羽翼飛騰去,幸有英豪咫尺中。
獨上高樓方引脰,喜逢嘉句載清風。
天子需賢慮逸遺,詔書間歲出丹墀。
嗟予袞袞成無狀,羨子飄飄正得時。
能將必先期敵勝,善占當自照心疑。
相將岐路青云近,莫厭蕭條更下帷。
巴山險阻備嘗之,笑讀豪篇似抵巇。
況是歲華垂盡日,卻為賢者獨勞時。
寒多未放泉聲活,春近先從柳眼知。
早晚星軺趣回轡,東園共醉小枝枝。
吏冗拘人好思慳,憐君遠遠發昏頑。
梅花嶺外題詩寄,萍實江邊繼韻還。
數幅密緘迢遞去,寸誠都寫別離間。
翻思舊日賡酬樂,鼓噪當時更有顏。
乳霧浮浮啜新茗,祇疑春自壑原來。
開筵人日逾三晝,試焙申年第一杯。
首面光肥香已透,輔車津潤味全回。
不須七碗清風至,滿盞依稀在楚臺。
釡中何慮致魚生,庭下寧論輟運瓴。
夜厭繁聲驚夢枕,朝愁潤色浥書屏。
無聊搔首憐垂白,遣興題詩寫殺青。
此段公居正岑寂,還如舊隱掩柴扃。
夜宿陳倉驛,朝行三里山。
千峰排欎鬰,萬石激潺潺。
征馭來何亟,幽禽語自閑。
塵勞亦知幸,勝景得躋攀。
身作名卿早掛冠,飲冰清節久堅完。
門弧遠想當年慶,壽琖宜深此日歡。
簪紱詵詵侍佳?,弦匏苒苒戰輕寒。
葭莩敢以詩為獻,唯祝公如衛武安。
明月上天稽,中秋已過期。
十分初減處,萬目共憐時。
不見昨宵盛,安知今夜衰。
清光比他夕,猶勝滿如規。
檢玉將封岱,遺弓已上僊。
新陵崇永裕,舊節罷同天。
哀仗愁云外,悲笳慘月邊。
攀髯臣子恨,萬淚欲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