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理卿挽詩
風骨相期眾,才名為底窮。策雖高似董,位卻劣于洪。沒世臣卿少,他年史筆公。賜詩宸訓在,無愧是清忠。
二紀中年廢,清時晚歲收。如斯封馬鬣,謾爾跨鰲頭。雅度人何忤,虛名世浪仇。論交思少日,文會飲榕樓。
白首同收召,追隨僅一冬。公由卿出使,我去掖為農。上節歸曾見,攜琴愿莫從。傷心湖水外,石獸倚長松。
風骨相期眾,才名為底窮。策雖高似董,位卻劣于洪。沒世臣卿少,他年史筆公。賜詩宸訓在,無愧是清忠。
二紀中年廢,清時晚歲收。如斯封馬鬣,謾爾跨鰲頭。雅度人何忤,虛名世浪仇。論交思少日,文會飲榕樓。
白首同收召,追隨僅一冬。公由卿出使,我去掖為農。上節歸曾見,攜琴愿莫從。傷心湖水外,石獸倚長松。
眾人都期待您有剛正的風骨,為何您的才名卻如此困厄?您的策論雖如董仲舒般高明,職位卻比鄭洪還要低微。離世后像您這樣的賢臣少有,未來史官定當公正記載。皇帝賜詩的訓示仍在,您無愧于清正忠誠之名。中年被廢黜長達二十年,晚年才在太平盛世被起用。如今只能筑下低矮的墳冢,空有當年狀元的虛名。您寬和的氣度從未與人交惡,卻因虛名遭世俗無端怨恨。想起少年時相交的情誼,曾在榕樓下共飲論文。晚年一同被召回朝廷,追隨相處僅一冬。您以卿職出使外邦,我則退居鄉野為農。曾見您持節歸來,共攜琴的心愿卻未實現。傷心地望著湖外,墓前石獸倚著長青的松樹。
風骨:指剛正的氣概、品格。
底窮:為何困厄。底,通“抵”,疑問詞,相當于“何”。
策高似董:策論高明如漢代董仲舒(以賢良對策聞名)。
位劣于洪:職位低于漢代鄭洪(泛指歷史上賢而位低的臣子)。
馬鬣(liè):指墳墓封土的形狀,如馬頸之毛,代指墳墓。
跨鰲頭:科舉中狀元的代稱(傳說宮殿前石鰲為狀元站立處)。
掖為農:指退居民間務農,掖通“野”。
石獸:古代墓前常立石獸(如石馬、石羊)作為裝飾。
此詩為哀悼友人吳理卿而作。據詩中“論交思少日”“白首同收召”等句推測,二人早年相交于文會,晚年曾短暫共事。吳理卿才德兼備卻仕途坎坷,中年被廢,晚年方得起用,逝世后詩人感其清忠,作此挽詩以表追思。
全詩通過追述吳理卿生平才德、仕途際遇及與詩人的交游往事,贊頌其風骨清忠,哀其才高位卑,情感真摯深沉,是一首典型的悼友挽詩,展現了宋代文人對賢能之士的推崇與對命運無常的感慨。
去年已賦傷春曲,曾與潘郎歌斷續。
細雨梨花爛熳愁,東風楊柳凄迷綠。
今年又賦傷春詩,燒燈華屋雨絲絲。
天公歲歲能作惡,偏在春光最好時。
東風陣陣花狼籍,老夫鉤簾空嘆惜。
往來扶病欲出門,門外春泥深一尺。
徐家園里葛家樓,回首繁華逐水流。
安得紅顏生羽翼,玉笙吹上昆崙丘。
流轉韶光,早紅藥翻階時節。名花盛處說豐臺,竟游人如織。
因見和風麗日。也乘閑、興尋芳陌。看來鋪錦,望去蒸云,花光欲滴。
羨殺輕盈,嫣紅嫩紫同嬌白。梭巡小步繞雕欄,衣袂幽香襲。
隨宦喜依親膝。得□高、賞春城色。故園此際,綺閣紛披,還堪遙憶。
把酒河橋獨送行,春風此別若為情。
布衣卻起東山臥,京國爭傳北海名。
極浦寒潮迎去棹,清川斜日滿重城。
舊游白社成寥落,莫厭題詩慰后生。
能將身入地,拔取母生天。
歲歲盂蘭會,今猶說目連。
春禽啄破青苔封,吟人未到先游蜂。曉日時正三竿紅,此花允合精廬供。
荷鍤先薙菅與蓬,位置無使遮西峰。是何娉婷姿態工,效顰寧比施家東。
重萼疊跗不概見,星冠霞佩神女同。一留伴我一歸翁,翁能無愧身龍鐘。
云收雨卷香何許,睡起月下還相逢。桃李夭郁一掃空,楊妃姊妹肌多豐。
垂絲持較鐵干罕,鈴索將護吾寧慵。
客路艱難始見真,滿階見露但傷神。
庾郎棲托同鷦羽,蘇季音書仗雁賓。
潦倒功名成氣短,飄零骨肉為家貧。
秋煙西望三秦樹,應共慚為負米身。
君知龍門不易陟,
頗欲乞書南郡胡。
一幅斜行半年得,
費君趼足幾工夫。
畫圖曾費吟惾,錦堂舊是分題處。塵縑淡墨,廿年零落,黯然非故。夢里韶華,興亡滿眼,燕梁誰主?痛冰霜摧折,斯人憔悴,終撒手,隨塵去。
還記深燈院宇,倚清宵、客窗風雨。一灣野水,迷茫煙艇,夕陽無語。烽火危城,倉皇違難,感時同賦。恁而今又灑,數行鉛淚,寫吞聲句。
陽律將回玉琯風,吹噓今在柏臺中。
楊州幸拜單車早,漢殿誰如八使雄。
大國詩從歌衛得,諸生論頗借秦工。
懸知推轂歸朝去,門下何人似孔融。
師曠聞弦日,相如作賦年。
雖慚眾人后,貪值主文賢。
北道初聞召,南江正遠遷。
平生闕親近,遺恨屬新阡。
樹影入清漢,蟬聲動小樓。
憑闌弄清笛,微月在釵頭。
晴川一望曙煙收,靜坐蓬窗得自由。
爆竹千門催臘去,明燈萬盞映江流。
和風習習占年稔,春日遲遲攬勝游。
遙憶京華多盛事,五云佳氣滿龍樓!
屈指江西老,多言劍外人。
身心已無著,鄉黨漫相親。
竄逐知何取,周旋意甚真。
仍將大雷雨,一洗百生塵。
攜女娟兮游清池,臨徬徨兮步委蛇。
翠管兮東靡,丹蓉兮西披。
俄風鬟兮霧鬢,忽雨帶兮云衣。
悁余脰兮延佇,望君馬兮來遲。
翡翠為竿兮虹蜺為絲。
拾海月兮采江離。
?魚媵兮慒龍妃。
蘆中兮怊倡空悲。
前有樽酒兮羞以滇芝。
君不醉兮曷歸。
往者靈溪路,君嘗過我廬。相期千載事,竟欠一行書。論定終何有,生平合自如。九原不可作,宰木夜臺虛。
養志年方盛,持身德已明。一官雖未達,百歲豈銷聲。師友嗟零落,賓親自送迎。翩翩丹旐遠,老淚亦須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