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親堂為建昌閻明賦
仰觀天蒼蒼,俯視地茫茫。
天地亦何極,人命如朝霜。
靈椿忽已摧,萱草凌北堂。
慈烏反哺心,悲思結中腸。
夜夜吐哀音,涕淚沾我裳。
圓景淡無色,浮云慘不揚。
羹墻終乃身,參閔同翱翔。
孤芳振千載,黃泉耿幽光。
仰觀天蒼蒼,俯視地茫茫。
天地亦何極,人命如朝霜。
靈椿忽已摧,萱草凌北堂。
慈烏反哺心,悲思結中腸。
夜夜吐哀音,涕淚沾我裳。
圓景淡無色,浮云慘不揚。
羹墻終乃身,參閔同翱翔。
孤芳振千載,黃泉耿幽光。
抬頭仰望天空蒼蒼茫茫,低頭俯瞰大地廣闊無邊。天地如此遼闊無盡頭,人的生命卻像早晨的霜露般短暫。父親忽然像椿樹般倒下,母親也在北堂凋零。我懷著烏鴉反哺的孝心,悲傷的思緒在心中糾結。每夜都發出哀傷的聲音,淚水沾濕了衣裳。月亮暗淡沒有光彩,浮云也顯得凄慘不舒展。一生都思念父母的音容,如同曾參、閔子騫般秉持孝道。高潔的品格將流傳千年,即使在黃泉之下也閃耀著光芒。
朝霜:早晨的霜露,比喻生命短暫。
靈椿:《莊子》中說大椿長壽,后以靈椿代指父親。
萱草:傳說萱草可以忘憂,古代常種于北堂(母親居所),代指母親。
慈烏反哺:烏鴉長大后會反過來喂養母親,比喻子女孝養父母。
圓景:指月亮,景通'影'。
羹墻:出自《后漢書·李固傳》'昔堯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于羹,食則見堯于墻',后指對先人的思念。
參閔:曾參(孔子弟子,以孝著稱)和閔子騫(孔子弟子,二十四孝之一),代指孝子。
孤芳:指高潔的品格。
黃泉:指地下,人死后的居所。
此詩為建昌閻明所作,主題是思親。推測創作于閻明父母離世后,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閻明喪親之痛的理解與慰藉,同時贊揚其孝道。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因資料有限,結合古代思親詩常見背景推斷,可能為詩人與閻明交好時所作,旨在抒發對親情的重視和對孝道的推崇。
此詩通過天地與人命的對比,突出生命短暫;以'靈椿''萱草'象征父母離世,'慈烏反哺'表達孝思,結合自然景物的慘淡描寫,深切抒發了喪親之痛。結尾以'參閔'自比,'孤芳振千載'強調孝道傳承,既哀婉又不失莊重,是一首情感真摯、結構嚴謹的思親之作。
收拾衡云作羽衣,便如屈子遠游歸。離騷忘卻題天柱,為立斜陽問翠微。
岸柳禁持人學舞,墻花勾引客窺鄰。速將事當悠悠夢,剩買歡歸袞袞身。
日者真奇中,春風畫鹢行。東山須繼起,南浦獨傷情。越岸江山麗,都門祖道榮。里閭高臥際,趣詔逐追程。
問姓曾驚座,藏名類接輿。到偕京口雁,歸趁武昌魚。竹素千秋上,蕓編萬帙馀。相逢不成醉,天末意何如。
心賞他年屢,湖光此處全。春生鷗鳥外,人醉杏花前。細竹侵除道,殘陽滿系船。毋將比西子,吾實愧華顛。
一徑自明月,誰能此婆娑。床頭易未了,如此良夜何。
咿咿軋軋櫓聲歇,凄凄切切寒蛩鳴。滿空星斗不解語,時與漁火爭晶熒。
暮涼浮座暑光微,竹底風來暗舉衣。假寐不知清夜久,掛檐星斗向人稀。
東日照瓦霜,西向界馀白。莫言日不到,日光來未及。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
靈峰山上寶陀寺,白發東坡又到來。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猶記妙高臺。
山環湖水水環山,短艇白鷗窗幾間。野外更將供給至,飽參著得十僧閑。
重來問訊東橋竹,竹里鋤云結草堂。隔草淮山當雁汊,半陂春水護麋場。交游契闊頻搔首,今古興亡一斷腸。田野不妨聊卒歲,宦途何處是康莊。
束帶拜先生,郡齋芳樹底。渴心慰疇昔,婉孌增色喜。玉貌澤且溫,霜髯奮而理。高詞軋金石,勁氣參碣砥。為指煙水東,微茫脩竹里。煉形有仙客,頗遂虛玄旨。挾我往訪之,凌晨涉中沚。客從清浪去,云竇扃不啟。時見巖洞陰,芳華耀桃李。桃李亦何言,忘言相對倚。開樽不停手,作書動盈紙。試問還丹客,長生古今幾。君材匪庸流,聲望滿遐邇。愿為吾道計,茲事宜力抵。
檻泉依石古名馗,細轉輕流有令姿。不覺籃輿歸日暮,坐憐清泚住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