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及其弟子贊 其五十三
兄弟之邦,士有廉庸。
涵泳素教,表揭儒宗。
杏壇探賾,洙泗從容。
作興一時,莒父其封。
兄弟之邦,士有廉庸。
涵泳素教,表揭儒宗。
杏壇探賾,洙泗從容。
作興一時,莒父其封。
在兄弟般友好的邦國里,士子有廉潔平庸之分。沉浸在傳統的教化中,彰顯儒家的宗師地位。在杏壇深入探究學問,在洙水和泗水之畔從容講學。一時之間興起了良好的風氣,在莒父獲得了封地。
廉庸:廉潔平庸。
涵泳:沉浸、浸潤。
表揭:彰顯、揭示。
杏壇:相傳為孔子聚徒講學處。
探賾:探究深奧的道理。
洙泗:孔子講學的地方,代指儒家文化。
作興:興起、發動。
莒父:古地名。
《文宣王及其弟子贊》是對孔子及其弟子的贊頌之詞。這類贊詞通常創作于重視儒家文化、尊崇孔子的時期,多是官方或文人出于弘揚儒家思想、紀念圣賢的目的而作。在古代,儒家思想是社會的主流思想,統治者和文人都希望通過對孔子及其弟子的贊美,來宣揚儒家的道德觀念和教育理念。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儒家宗師及其教育成就。其突出特點是用簡潔語言展現儒家文化的傳承和影響。在文學史上,這類贊詞體現了古代對儒家圣賢的尊崇,對研究儒家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有一定價值。
我到昌州看海棠,恰逢時節近重陽。人言好種亦難得,只有州衙一樹香。
赤日簾櫳如火然,野夫懷秋病欲顛。安得海風吹霹靂,九淵呼起蟄龍眠。
風定晴云欲墮崩,林梢樓閣旋添增。一生高世清閑侶,千尺當門紫翠層。對客不妨拴壞衲,倦禪時作靠枯藤。暮年古格叢林在,重撥塵龕大智燈。
愛爾城南隱者居,春田繞屋總膏腴。兒孫候暖晨驅犢,燈火分涼夜校書。入社有懷占樂歲,趨朝無夢候公車。相逢自嘆飄零久,投老歸來愧不如。
琳瑯觸目路人驚,上有黃鸝深樹鳴。喚起一聲腸斷處,枝頭時見子初成。
九衢華月霽燈宵,帝里韶年景自饒。吳地歌聲傳子夜,漢家樓閣入煙霄。三陽淑氣迎黃道,四海仁風樂圣朝。正喜中臺布時令,盡看南畝事春苗。
有物莫不由,萬古長安道。區區往來者,總向塵中老。年年雨灑清,日日風驅掃。行人竟無跡,涸轍生秋草。我欲謝帝閽,離居事幽討。束載無良辰,幾回問蒼昊。
兵戈故國日彫殘,野蔓荒煙白骨寒。目送飛鴻度關塞,有書無處報平安。
太史書云日,周家紀歷年。一樽供笑里,五載客江邊。城暗催春雨,山連作雪天。功名驚過隙,節物自推遷。
茌平有賢簿,讀書不下堂。母病在床褥,為計正蒼皇。參苓無近效,堂局少奇方。百拜謝天地,請以身自當。股肉落金刀,七箸生殊香。百靈感孝誠,母病轉平康。想彼刲股時,豈不戒毀傷。但得母病愈,兒身甘自戕。至今旌孝坊,赫赫官道旁。日夕往來人,一見一徬徨。
本以牢騷著,多因幽憤成。雌黃招眾口,青紫誤今生。落落無窮意,遙遙不朽名。萬言難卒歲,掩卷獨傷情。
磨湯漬酒重分攜,景霽風和二月時。莫忘天津別君處,黃梅庭下半離披。
三世如來尊頂法,覆藏深密碧螺寒。通身是眼自不見,擘面出頭窺更難。四義僅能分肉髻,八還終恐隔花冠。爭如劈佛丹霞手,揭露從教覿體看。
荒涼棋社隔秋春,世事年來著著新。眼底相逢論成敗,誰知當局苦心人。
萬山形勝,新安高據開城闉,江連三百六十灘頭多綠蘋。移根拔秀歸何人,獨收兩間元氣津。梧桐正花雨露春,鳳凰振翼文彩新。海霞綺麗耀侵晨,影落巨波翻龍鱗。片霞可握文可擅,左能萬化右千變。大將縱橫誰不見,老成已識古人面。豈學傍門色求茜,美人自是金閨彥。壯圖不凡且京縣,北瞻斗極倚樓遍。聞說蒲城古跡仲由堂,滿地月浮寒光如素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