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一日孤雁忽飛去四首 其四
上林非夙昔,繫帛亦徒勞。
爾去從飄泊,余心轉郁陶。
空庭添寂寂,中澤總嗷嗷。
何日清江海,孤云許共翱。
上林非夙昔,繫帛亦徒勞。
爾去從飄泊,余心轉郁陶。
空庭添寂寂,中澤總嗷嗷。
何日清江海,孤云許共翱。
如今的上林苑已不是往昔模樣,就算像當年那樣系帛傳書也是徒勞。你離去從此漂泊不定,我的內心愈發憂愁煩悶。空蕩蕩的庭院更添寂靜,湖澤中一片哀鳴聲。什么時候能風清江海,讓我能與你如孤云般一同翱翔。
上林:上林苑,古代皇家園林,這里可能象征理想之地。
夙昔:往昔,從前。
繫帛:指蘇武牧羊時系帛書于雁足傳訊之事。
郁陶:憂愁、煩悶。
中澤:湖澤中。
嗷嗷:哀鳴聲。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情感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處于人生不如意階段,看到孤雁離去,引發自身對漂泊、理想等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借孤雁抒發自身情感,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藝術表達能力。
蕊撒冰沙。葉亸金芽。托根枝、喜傍山家。春風倚笑,香霧秾花。白婆娑,深澗雪,灑松丫。
常開二月,清芬七里,澹悠悠、月襯青霞。芝蘭結伴,躑躅同華。韓壽香,何郎面,許同夸。
秣馬臨朱明,理策還自支。登高自林麓,因得窮幽奇。
二樓標石叢,一橋跨水湄。羅山屹中天,浮山郁相持。
四百三十峰,羅列如諸兒。夜來仙樂鳴,呼童酌清卮。
蘿月映孤岑,山風搴薄帷。須臾海色動,萬國迎朝曦。
因思孔圣沒,豈有長夜時。起視庵之前,寸心空自悲。
西北尚浮云,東南日繭絲。所愿答升平,功業愧未熙。
倘遂營丹砂,來尋鹿與麋。愴然別羽客,且結汗漫期。
別離長憶帝京春,邂逅相看各愴神。
絕域論心鄉語合,中年作客故交親。
扳留喜就煙霞洞,歸去應為水竹鄰。
南往北來同燕雁,前程莫不寄雙鱗。
環海丹邱鎮上頭,七閩佳氣望中收。
蜃樓晴挾千峰出,鰲柱雄爭萬壑流。
鞭石欲看天際日,乘槎應趁海門秋。
白云東去三山近,矯首驂鸞事可求。
問巖云朵朵為誰飛,向來讀何書。道江南名宦,掉頭勿顧,彩服歸與。無限山中風物,今古屬潛夫。渺渺遼天鶴,應費招呼。
謾說緇巾縞帶,與豸冠犀劍,憂樂如何。漸橋橫采石,國步已趑趄。想歸來、頓成憔悴,嘆季鷹、聞早憶莼鱸。丹泉冷,崖鐘絕響,夕照啼烏。
兩峰堂上兩峰寒,
不許他人俗眼看。
我覺秋晴林路穩,
步回幽處葉聲乾。
滿天云物正垂垂,何處青春欲到時。花信未從風里得,豐年先自雨中知。
先自逢春老倍傷,兩檐疏雨更淋浪。眼前無復新幡勝,只有寒菹照庾郎。
春光先已到誰家,風里釵頭小燕斜。只有幽人了無事,臥看疏雨濕梅花。
戰格東西破,孤城誓始終。
自揮朱雀幟,眾擁紫髯公。
吳楚哀歌滿,江湖控制雄。
為憐巡遠義,須愛晟瑊風。
老樹空村,借風幔斜張,盡堪棲寄。飲如渴驥。碧筒勸領略,野香荷氣。詎料蒼莽中原,有黏天云水。依稀似。莼脆鱸肥,風光故園還記。
攜手散步林塘,羨無愁鷗鳥,向菱蘆睡。江南游子。誰憐我水上,倚闌心事。擬倩繫日長繩,奈斜陽貪逝。風飐處、十萬紅衣,乍眠旋起。
稻田漠漠淡云遮,
碧水蒼煙去路賒。
乍聽鄉音翻疑夢,
此身誰信老天涯。
五月五日端午節,好事當陽難掩塞。
歸宗突出拄杖頭,閑神野鬼俱消滅。
俱消滅,砌下寒泉忽倒流,嶺上白云不敢白。
無待太無中,有待太有際。
大小同一波,遠近齊一會。
鳴弦玄霄顛,吟嘯運八氣。
奚不酣靈液,眄目娛九裔。
有無得玄運,二待亦相蓋。
粉刺叢叢斗野芳,
春風搖曳不成行。
只因愛學宮妝樣,
分得梅花一半香。
偶然見說茅包錦,
此語端為知者辭。
慎勿妄將茅作錦,
免令堪鄙又堪嗤。
百戰中原今見公,廟門檜柏夕陽紅。
黃龍山色余殘酒,白馬河聲望故宮。
入洛年華輸杖策,背嵬軍略痛臨戎。
功名三十神休笑,尚有人間鐵石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