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一首 其五十七
瞿塘三峽風波險,
棧閣連云行路難。
烽火相連兵刃接,
一封鄉信報平安。
瞿塘三峽風波險,
棧閣連云行路難。
烽火相連兵刃接,
一封鄉信報平安。
瞿塘峽所在的三峽風急浪險,那高聳入云的棧道行走艱難。烽火連天,刀兵相接,卻收到一封報平安的家鄉來信。
瞿塘三峽:指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水流湍急,地勢險要。
棧閣:在懸崖絕壁上鑿孔架木建成的通道。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指戰爭。
兵刃接:指交戰、打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描述的戰爭場景推測,可能創作于社會動蕩、戰亂頻繁的時期。詩人或許身處異地,面臨著自然和戰爭的雙重困境,此時收到家鄉來信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和戰爭場景抒發對家鄉的思念。其特點是將自然艱險與戰爭殘酷結合,以鄉信的平安作轉折。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生動反映了特定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情感。
今朝三月初十,擊鼓禪徒畢集。
欲知時節因緣,雨落階頭便濕。
會即各自歸堂,不會何勞久立。
不到奇窮總不奇,田園鬻盡忍長饑。
家貧幸免官催稅,事少惟來友索詩。
日出尚眠宵坐久,客來待借午炊遲。
窮途莫道生涯盡,盡有文章作酒貲。
上界足官府,
大仙多拘束。
遂令東方朔,
只戀殿前肉。
指板付青童,衰顏一笑紅。斜波冰閃日,虛屋柳啼風。
樹影溪紋路,鷗心鶴貌翁。顛毛翮種種,只合老墻東。
衰至學無功,家鄉是醉中。更無催老歷,只有解酲風。
日日添髭白,連連喚頰紅。騰騰一沈去,直欲傲天工。
德成于謹,業盛于勤。
日計在旦,歲計在春。
習之成性,勵之由人。
女職是首,婦道是敦。
秋蟲響夕,寒雞司晨。
黽勉夙夜,亹亹振振。
輕綃剪盡不成妝,冷艷魂招海路長。
三徑落英悲白首,半橋春水隔斜陽。
羅浮夢醒窗前月,隴首悲深磧里霜。
惆悵仲圭遺墨失,不教疏影伴窮荒。
弱冠交游三十年,乃今如此共天邊。
送行詩自獄中寫,安得不令我惻然。
送君不肯淚漣漣,知為男兒心志堅。
歸去友人來訊問,道吾長夜已三年。
目斷秋云遠盍簪,側身西望淚沾襟。
再將半紙新詩出,寫我留連不盡心。
一片空明水月光,
碧梧紅樹映池塘。
銜魚翠鳥欄干立,
也愛南園草閣涼。
何處鳴桹歌濁清,
鷺飛鷗舞慣忘驚。
卒逢已覺翩然逝,
猶欲因之問水程。
鴛水流。涇水流。詠絮才高并斗牛。芳名邑乘留。
桂影浮。月影浮。蕉夢詩篇重十洲。冰心比柏舟。
故人名重沈休文,為問秋來瘦幾分。
山色捲簾猶可見,雨聲欹枕不堪聞。
枯棋三百坐成隱,美酒十千愁易醺。
客里相逢須盡興,莫教他日謾停云。
趙北燕南節制雄,
漢家深倚右扶風。
看君別乘行春去,
桑棗陰連一郡中。
父疾亦云篤,如何豁爾平。
孝經惟泣誦,晝夜不停聲。
今古興亡感慨同,
時窮世亂見孤忠。
曾聞夢繞熊湘閣,
公泣潭州我泣公。
客有感于明季,弘光畢竟庸夫。
望風先自出南都。進退大家失據。
何似艱危今日,吾民微禹其魚。
執殳誰欲作前驅。眾口咸呼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