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魚
比目之鱗,別號王馀。
雖有二片,實則一魚。
協不能密,離不為疏。
比目之鱗,別號王馀。
雖有二片,實則一魚。
協不能密,離不為疏。
比目魚的鱗片,它還有個別名叫王馀。雖然它身體分為兩片,實際上是一條魚。它們合作時不能靠得緊密,分開時也不算疏遠。
比目:即比目魚,鰈、鲆等魚的統稱。
王馀:比目魚的別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可能是作者觀察到比目魚獨特外形后有感而發,從比目魚特點中領悟到一些關于合作與獨立的哲理。
這首詩主旨是描述比目魚特點并蘊含一定哲理思考。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簡潔,以魚喻理。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細致觀察與思考。
耶娘年七十,不得遠東西。
出后傾危起,(“起”,伯三五五八、伯三七一六、斯三三九三卷作“去”。)
元知兒故違。(“故違”,伯三六五六卷作“固違”。)
鳥逸溪云靜,人行野岸稀。
茅峰三點翠,練水一條輝。
晚蝶花心少,陰瑩草里微。
何妨孟朱舍,夜飲醉歌歸。
何處足落花,漂泥與藉沙。
春深上林苑,日晚五侯家。
遍地輕難掃,當風勢易斜。
無心媿蜂蝶,來歲即榮華。
美人殊不見,惆悵望行云。
竹翠靜含粉,榴花輕曳裙。
嬋娟非月色,散漫是蘭薫。
無復荊王夢,子規空夜聞。
那有唐年客,青山獨閉門。
云泉一少事,琴史皆忘喧。
在濬人猶縶,遷喬友未言。
不知幽谷草,何意老王孫?
(此詩見《永樂大典》卷二五三九“七皆”“齋”字“山齋”條。〖三函三十冊〗)
白紙書屏風,客來即與讀。
空飯手捻鹽,亦勝設酒肉。
津亭一望海西壖,舊說湖開是幾年。
風起半山云出寺,雨余深岸水平舡。
竹林上拔高高筍,荷葉中藏小小蓮。
長愛向南些子地,兩三家近野唐邊。
筑室枕隋流,貧居喜自由。
未為齊國悲,爭免魯人丘。
不畏長堪恥,無成久更羞。
家須男子繼,國合丈夫憂。
茍利他相與,誅當我自求。
輪回飜礙直,劒折卻思柔。
老虎終開眼,微蟲會叩頭。
但令吾舌在,何畏不封侯。
金紫清門美丈夫,圣人憂地詔分符。
猶將儉德同朝客,不著尊官傲世儒。
經術在心長說體,吏材臨事必開模。
西來郡界逢鄉老,盡說而今是坦途。
天臨黃合如秋凈,日照洪鈞若晝清。
虎帳坐分真宰氣,象筵吹出泰階聲。
云霞自入淮王夢,風月誰含煬帝情。
見說蓬萊百王發,玉皇吟出廣陵城。
(此見《永樂大典》卷二七四四“八灰”“崔”字“崔某”條引《維揚志》〖四函三十四冊〗。)
養兒從少打,(“少”,伯三五五八、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卷作“小”。)
莫道憐不笞。
長大欺父母,
后回(一本作“悔”。)定無魚。(一本作“疑”。)
兄弟寶難得,(“寶”,張錫厚錄作“實”。)
他人不可嗔。(“嗔”,伯三五五八、斯三三九三卷作“親”。)
{亻|口/工}(關校本作但。)尋莊子語,
手足斷難論。(“斷”,伯三五五八卷作“但”。)
夙夜寧無準,憂勤事萬機。
良宵猶未曙,深殿早求衣。
長樂鐘才動,華胥夢已歸。
絲綸傳紫禁,黼黻進彤闈。
被處燭仍在,垂時星始稀。
豈(一作“恭”)惟漢文帝,因此致巍巍。
暮鵶不噪禁城樹,
衙鼓未殘賓衛秋。
(賓衛,《唐詩紀事》卷五一作“兵衛”。)
(見唐張為《詩人主客圖》。)
耶娘絕年邁,不得離傍邊。
曉夜專看待,(“看待”,伯三六五六卷作“看侍”。)
仍須省睡眠。(“省睡眠”,斯三三九三卷作“更省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