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峨眉還眉州陳蒙山丈從錦城以詩訊問登山辭甚清妙依韻酬答
名山幾句望中登,御氣乘風恨未能。
春日偶然成獨往,閻浮從此不堪憑。
眼觀大地原非相,身到寥天別有燈。
為問浣花溪上客,幾時還得共鶱騰。
名山幾句望中登,御氣乘風恨未能。
春日偶然成獨往,閻浮從此不堪憑。
眼觀大地原非相,身到寥天別有燈。
為問浣花溪上客,幾時還得共鶱騰。
在遠望中念著幾句關于名山的話語,遺憾自己不能御氣乘風登上那山巔。春日里偶然獨自前往,從此覺得世間的一切都不可依靠。親眼看到大地本就沒有固定的相狀,身到高遠天空仿佛另有明燈指引。想問那浣花溪畔的友人,什么時候還能一起自由翱翔。
御氣乘風:指憑借著某種力量在空中飛行,化用“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之意。
閻浮:即閻浮提,梵語,指人世間。
非相:佛教用語,指事物沒有固定不變的相狀。
寥天:指遼闊的天空。
浣花溪上客:代指陳蒙山丈,浣花溪在成都,是文人聚集之地。
鶱騰:飛翔,比喻自由超脫的境界。
詩人從峨眉返回眉州,友人陳蒙山丈從錦城寫詩詢問登山情況。當時詩人可能在登山過程中有了深刻的感悟,結合自身對現實和精神世界的思考,寫下此詩回應友人。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精神超脫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禪意濃厚,將現實與理想、塵世與精神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想和情感。
●最高樓壽梅屋儒學譚提舉九月十九 西江水,分潤到全閩。芹藻亦生春。秀鐘東壁雙躔瑞,祥開南極一星明。把紫陽、年月算,恰同庚文公庚戌九月十五生。 前十日、重陽秋正好。后十日、小陽春未透。梅與菊,此交承。酌公菊水來稱壽,期公梅實去和羹。要教人,看久遠,是功名。
蘭閨深窅。正畫簾不卷,煙篆低裊。整日相看,玉骨娉婷,清絕小窗晴曉。陳王曾識凌波步,想一樣、盈盈嬌小。是誰將、倩影移來,化作一枝香草。 為憶深宮舊事,杜鵑啼血后,幽恨多少。洗凈鉛華,展盡芳心,只有閑愁未了。孤根已分隨冰雪,莫更被、東風吹老。算幽香、肯讓梅花,耐得十分寒峭。
雷塘無限白楊花,寒食西風集暮鴉。 莫向舊堤窺柳色,春鋤爭上玉鉤斜。
瀟灑江梅,向竹梢疏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霜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惟是有,年年塞雁,歸來曾見開時。 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詩。微云淡月,對孤芳、分付他誰。空自倚,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憶昔西池池上飲,年年多少歡娛。別來不寄一行書。尋常相見了,猶道不如初。 安穩錦衾今夜夢,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問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無。
丹篆釵符彩縷鮮,承恩侍宴玉皇前。 一年一度為端午,此去應須億萬年。
昨夜東風入律新,朝來蕙露凈無塵。 玉觴椒酒陪歡宴,總道今春勝舊春。
千年泰山頂,云起漢皇封。不作奇峰狀,寧分觸石容。 為霖雖易得,表圣自難逢。冉冉排空上,依依疊影重。 素光非曳練,靈貺是從龍。豈學無心出,東西任所從。
雙鬢蕭蕭城一阹,自斟濁酒倍躊躇。 星霜遇景悲時邁,身世閑愁集歲除。 久已逃名安薜荔,漸看偶語禁詩書。 清溪何處桃花渡,欲向花源深處居。
高樓秋氣正蕭森,罷酒憑欄且獨吟。 何處吹簫催暮雨,有人孤策倚荒林。 癖如米芾差存石,懶似嵇康并廢琴。 早已投閑吾計得,入山何必更求深。
幸自山東無賦稅,何須雨里太倉黃。 尋思此個人間世,畫出人來也著忙。
誰將空谷貯閑身,念子悠悠白發新。 調募累年兵愈弱,征輸滿地國方貧。 可能高臥吟《梁父》,仍恐私憂累杞人。 若問近來朋友事,依然騎馬踏京塵。
開簾小坐怯風涼,新月如鉤隱畫廊。 夜久不聞深院語,到人惟有落花香。
舉杯呼月,問神京何在,淮山隱隱。撫劍頻看勛業事,惟有孤忠挺挺。宮闕腥膻,衣冠淪沒,天地憑誰整。一枰棋壞,救時著數宜緊。 雖是幕府文書,玉關烽火,暫送平安信。滿地干戈猶未戢,畢竟中原誰定。便欲凌空,飄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風長嘯,夜深霜露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