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王威古
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春風吹淺草,獵騎何翩翩。
插羽兩相顧,鳴弓新上弦。射麋入深谷,飲馬投荒泉。
馬上共傾酒,野中聊割鮮。相看未及飲,雜虜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塵高際天。長驅救東北,戰解城亦全。
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
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春風吹淺草,獵騎何翩翩。
插羽兩相顧,鳴弓新上弦。射麋入深谷,飲馬投荒泉。
馬上共傾酒,野中聊割鮮。相看未及飲,雜虜寇幽燕。
烽火去不息,胡塵高際天。長驅救東北,戰解城亦全。
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
三十歲的羽林將領,出身便常征戰邊疆。春風吹拂著淺草,狩獵的騎兵英姿颯爽。箭上羽翎兩人相互對視,新上好弦的弓發出聲響。射中麋鹿深入山谷,牽馬去荒泉飲水。在馬上一起舉杯飲酒,在曠野中隨意割食鮮肉。彼此相看還沒來得及喝酒,眾多敵寇就侵犯了幽燕。烽火連綿不斷,胡人的塵土高與天齊。長驅直入救援東北,戰斗結束城池得以保全。報效國家奔赴危難,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羽林將:禁衛軍將領。
出身:出仕、從軍。
插羽:指箭,因箭尾插羽。
雜虜:指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者。
幽燕: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
解:結束。
此詩創作于唐代,當時邊疆戰事頻繁,詩人可能是看到像王威古這樣的將領平日訓練、狩獵,戰時奮勇殺敵的情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他們的敬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將領為國赴難的精神。其特點是將將領的生活與戰斗場景相結合,生動展現形象。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唐代邊塞詩豪邁的風格,反映當時人們的愛國情懷。
千里寧親舍,云霄爾不群。
歸舟風欲落,別路雁初聞。
嘯共蓬池客,書投滄海君。
青箱推世業,去有薦雄文。
山外無山只有天,天光常在未明先。陽春到處增和氣,瘴藹開時起瑞煙。綠樹經年遲落葉,花村無雪早耕田。居民樂得東風暖,總把單衣換木棉。
大地春回大海中,韶華不與異鄉同。林椰葉老無窮碧,海漆花嬌別樣紅。鐘鼓響低千瘴月,客船牽動五更風。平明縱步瓊臺看,描畫丹青四面通。
一島南來地脈長,東風文物曉青蒼。絳唇微罩檳榔醉,螺髻斜簪茉莉香。巢鳥乍驚桑土濕,臥龍初起海云忙。梅梢尚有嬋娟月,分得馀光過短墻。
特頒鸞誥到天涯,帶得春陽著物華。曲徑暖風醫病草,滿林香雨吐奇花。七洲波靜鰲山聳,五指天開鳥道斜。榆柳陰中煙霧曙,數聲雞犬野人家。
環海生黎半熟黎,一聲犬吠一聲雞。雨馀紅槿先春吐,露里黃茅向曉低。拾翠滿溪無鳥跡,蹈青隨處有霜蹄。熙熙總向陽春化,來自東南北與西。
鷺車飛下遍南州,趁曉春光總勝游。楊柳風中金勒馬,桃花浪里木蘭舟。山因日出收殘照,江為潮來向上流。民族與時俱一變,也應海屋又添籌。
海不揚波風不號,太平光景滿江皋。陶公東下清流遠,婺母南來碧嶂高。春釀小糟翻鴨腳,曉寒單袷褪鵝毛。明時更喜多人杰,一破天荒盡白袍。
火輪初出照寒微,茅屋齊開白板扉。傍曉江山偏有色,向陽花木倍生輝。游蜂課蜜紛紛去,乳燕離巢數數飛。愿得東君長自在,臨風不用聽催歸。
使節來時島上春,玉驄嘶曉自行巡。薰風振起炎蒸地,和氣噓回凍餒民。千里謳歌千載遇,一年光景一時新。天工卻也資寅亮,高慕春臺在海濱。
地連滄海海連天,春日朝來得最先。千里山河開曙色,幾家漁火起新煙。檳榔樹底無源水,布谷聲中小熟田。讀罷小窗猶不寐,寒襟頓覺暖如綿。
千丈清溪百步雷。柴門都向水邊開。
亂云剩帶炊煙去,野水閑將日影來。
穿窈窕,歷崔嵬。東林試問幾時栽。
動搖意態雖多竹,點綴風流卻少梅。
天家自給山林費,
高隱爭談著作郎。
笑煞史臣難執筆,
荷衣墨綬費平章。
腳踏虛空手弄春,
一人頭上要安身。
忽然線斷兒童手,
骨肉都為陌上塵。
子期聞笛暗心驚,去盡風流賦不成。
抱病來書猶細語,論交回首感平生。
故人塵海半為鬼,長夜文星獨放明。
我死更無兄悼念,隨園祭妹古今情。
鷗起蘋中,魚驚荷底,畫船天上來時。翠灣紅渚,宛似武陵迷。
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帶、遠雨絲垂。清歌里,金尊未掩,誰使動分攜。
竹林、高晉阮,阿咸瀟散,猶愧風期。便棄官終隱,釣叟苔磯。
縱是冥鴻云外,應念我、垂翼低飛。新詞好,他年認取,天際片帆歸。
昔年居羅浮,長與群仙游。蝴蝶如車輪,飛上大石樓。五彩映朝日,跨之恣優悠。幾度訪云母,逍遙過丹丘。
不見何仙姑,使我生離憂。今春入增城,駐棹相水頭。仙姑故居在,林木生清幽。披幃一長揖,躊躕重遲留。
如登姑射山,綽約莫可儔。我思古仙人,道成羽化去。朝游旸谷東,暮向西崦住。廣帶飄長風,云鬟銷煙霧。
時來戲人間,宴婉同歡處。窈窕誰家子,捲簾當官路。灼灼如蕣華,傾城一回顧。不惜千金軀,長恐時光暮。
適意在閨房,孰謂丹經誤。
合浦珍珠光照夜,
結為簾幕價連城。
玉鉤不上黃昏后,
十二瓊樓月倍明。
雨后涼蟬隔院鳴?;ㄓ爸型?。月影桐陰。
碧天云斷雁無聲。閑里秋情。忙里秋心。
蟲語凄涼雜夜吟。幾個黃昏。幾處銷魂。
高樓歸夢故鄉人。無數寒砧。無限思尋。
春草碧如煙,莫是春歸路。
細雨織疏簾,獨坐愁無語。
淚眼認春痕,點點飄香絮。
翠尾小蜻蜓,飛過花陰去。
離宮乙夜靜,
堪將歲月除。
懸燈覽奏摺,
終始復如初。
飆輪疾馳五洲通,上客旌旗入望中。
鐘毓何曾別歐亞,才賢原不論西東。
曩游嶺嶠驂云鶴,今蒞齊疆印雪鴻。
我愿相從渡瀛海,乘槎萬里破長風。
東風惠我好詩篇,兩地相思心欲然。
不為陽春消別恨,更期景福與文全。
避賢坐接龍門會,指日旋看鳳詔宣。
落落竟成平素志,秕糠應笑反居前。
因陳柳絮濕還飛,脫卻鵝毛亂點泥。只見烏鴉天外過,不知白鷺澗邊棲。謾增水氣成冰骨,怕映陽光損玉肌。恨殺綿花飛滿地,不堪收拾著寒衣。
朔風吹雪冷颼颼,不是堪傷涕亦流。布被蓋身難閉目,火爐烘手怕梳頭。缊袍徒自希華袞,狐貉何曾問敝裘。只為浮名累肌體,思量好個沒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