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四首 其一
七制之間最絕倫,
如何恩嬖夢中人。
若教夢在商巖下,
或者朝來記未真。
七制之間最絕倫,
如何恩嬖夢中人。
若教夢在商巖下,
或者朝來記未真。
漢代七位賢明君主統治時期堪稱最為卓越,可為何對夢中之人如此恩寵偏愛呢?要是這夢是夢到在商巖之下遇到賢才,或許是早上醒來記憶不太真切了。
七制:指漢代七位賢明的君主,即西漢文帝、武帝、宣帝,東漢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
恩嬖:恩寵、寵愛。
商巖:指傅說隱居之地,后以“商巖”比喻賢才隱居之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詩人應是在研究漢代歷史時,對君主的用人決策有所感觸。漢代多位君主賢明,政治較為清明,但也存在因一些偶然因素如夢境而重用他人的情況,詩人借此表達對用人制度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思君主用人,突出特點是借歷史事件進行反問和假設,引發思考。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體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入思考和獨特見解。
棲息消心象,簷楹溢艷陽。
簾櫳蘭露落,鄰里柳林涼。
高閣過空谷,孤竿隔古岡。
潭廬同淡蕩,仿佛復芬芳。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風華已眇然,獨立思江天。
鳧雁野塘水,牛羊春草煙。
秦原曉重疊,灞浪夜潺湲。
今日思歸客,愁容在鏡懸。
海榴開似火,先解報春風。
葉亂裁箋綠,花宜插鬢紅。
蠟珠攢作蒂,緗彩剪成叢。
鄭驛多歸思,相期一笑同。
苒弱樓前柳,輕空花外窗。蝶高飛有伴,鶯早語無雙。剪勝裁春字,開屏見曉江。從來共情戰,今日欲歸降。
從小識賓卿,恩深若弟兄。相逢在何日,此別不勝情。紅粉座中客,彩斿江上城。尚平婚嫁累,無路逐雙旌。
送君游楚國,江浦樹蒼然。
沙凈有波跡,岸平多草煙。
角悲臨海郡,月到渡淮船。
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
故道木陰濃,荒祠山影東。
杉松一庭雨,幡蓋滿堂風。
客奠曉莎濕,馬嘶秋廟空。
夜深池上歇,龍入古潭中。
世機消已盡,巾屨亦飄然。一室故山月,滿瓶秋澗泉。禪庵過微雪,鄉寺隔寒煙。應共白蓮客,相期松桂前。
蘭亭舊都講,今日意如何。有樹關深院,無塵到淺莎。僧居隨處好,人事出門多。不及新春雁,年年鏡水波。
水容侵古岸,峰影度青蘋。
廟竹唯聞鳥,江帆不見人。
雀聲花外暝,客思柳邊春。
別恨轉難盡,行行汀草新。
白首方辭滿,荊扉對渚田。
雪中無陋巷,醉后似當年。
一笈負山藥,兩瓶攜澗泉。
夜來風浪起,何處認漁船。
賓筵得佳客,侯印有光輝。
候騎不傳箭,回文空上機。
塞城收馬去,烽火射雕歸。
惟有嚴家瀨,回環徑草微。
楊柳縈橋綠,玫瑰拂地紅。
繡衫金騕褭,花髻玉瓏璁。
宿雨香潛潤,春流水暗通。
畫樓初夢斷,曉日照湘風。
驅車何日閑,擾擾路岐間。
歲暮自多感,客程殊未還。
亭皋汝陽道,風雪穆陵關。
臘后寒梅發,誰人在故山。
黯黯閉宮殿,霏霏蔭薜蘿。
曉峰眉上色,春水臉前波。
古樹芳菲盡,扁舟離恨多。
一叢斑竹夜,環佩響如何。
想君秦塞外,因見楚山青。
槲葉曉迷路,枳花春滿庭。
祿優仍侍膳,官散得專經。
子敬懷愚谷,歸心在翠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