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張注先生
蚤得投簪理,緬欽遺俗情。
丘園白日靜,眉宇紫芝明。
上德綏多祉,賢孫復令名。
道全身愈泰,慮澹物俱輕。
壽酒山人勸,柴車縣尹迎。
坐臨沖逸境,于此學無生。
蚤得投簪理,緬欽遺俗情。
丘園白日靜,眉宇紫芝明。
上德綏多祉,賢孫復令名。
道全身愈泰,慮澹物俱輕。
壽酒山人勸,柴車縣尹迎。
坐臨沖逸境,于此學無生。
早早地就辭官歸隱,深深欽佩您遺世獨立的情懷。山丘田園在白日里寧靜安謐,您的眉宇間如紫芝般光彩照人。您品德高尚,能帶來諸多福祉,賢能的孫子也有美好的名聲。道德完備身心更加安泰,思慮淡泊對萬物都看得很輕。山人勸飲壽酒,縣尹用柴車來迎接您。您置身于沖淡超逸的境界,在此學習超凡脫俗的無生之理。
蚤:通“早”。投簪:指棄官隱居。簪是古代官員束發戴冠用的簪子,投簪即扔掉簪子,象征棄官。
緬欽:深深欽佩。遺俗:超脫世俗。
丘園:指山林田園。
紫芝:靈芝的一種,常被視為祥瑞之物,這里形容人的神采。
上德:指高尚的品德。綏:安,引申為帶來。多祉:諸多福祉。
令名:美好的名聲。
泰:安泰。
澹:淡泊。
壽酒:為祝壽而飲的酒。
柴車:簡陋的車子。
沖逸:沖淡超逸。無生:佛教語,指萬事萬物的實體本無生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官場紛擾,而張注先生選擇早早辭官歸隱。詩人可能是在參加張注先生的壽宴等場合,看到張注先生的生活狀態和高尚品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張注先生的高尚品德和超脫世俗的生活態度。其特點在于語言質樸自然,通過對張注先生生活場景和精神風貌的描寫,展現出他的人格魅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隱逸生活和高尚品德的推崇。
黃河九曲固難窮,
六里琉璃未長雄。
眼底坳堂君勿詫,
使華來自水晶宮。
曉乘山巔塔,塔俯但蒼霧。
下界已茫然,應有造天路。
人喧識京口,樹暗迷瓜步。
呼吸浪吹覺,造次風引去。
咫尺海潮聞,不辨導江處。
□□□□石,硉突倚山顛。
□□□羊伏,漫漫萬馬聯。
何年□□□,終古□桑田。
□□□□□,□仙□允傳。
江涵帝子翚飛閣,
山際真君鶴馭天。
雨淫蕭艾掩嘉蔬,
況敢堆盤薦腹腴。
借問素餐顏有忸,
河邊寧作鮑生枯。
嘯傲閑庭午,優游小院晴。
葛衫披處爽,木屐步來輕。
沼底看魚戲,林陰避日明。
景風拂短袂,饒有故人情。
但有微涼到,偏宜伏晷延。
紅垂一樹棗,白挺幾枝蓮。
花色驕羅綺,蟬鳴藐管弦。
楚騷多妙意,獨愛遠游篇。
石衛尉家先沒入,黔婁生處亦誅求。
客嘲未悟漫天戲,鬼瞰皆知偃月謀。
不許他人分越國,預拚異日去崖州。
傍觀莫枉為酸鼻,鹿死無魂豈有愁。
橫岡宛宛樹青青,煙翠浮空儼畫屏。滿眼云嵐遮不住,夕陽林外御詩亭。
小雨霏微野更青,湖田界出畝從橫。馌耕健婦仍蓑笠,喜直朝晴又晚晴。
赤沙青草冬方涸,絡馬湖頭夏不波。夜靜似聞蚣蝑語,秋來慣聽采珠歌。
禁里蒼龍啟九關,
殿前鸚鵡喚新班。
沈沈綠樹鞭聲遠,
裊裊薰風扇影閒。
沖寒初放棹,侵曉度溪灣。
殘月霜中角,長江雪后山。
鐸清知塔近,波定識鷗閑。
載筆頻年夢,瀟湘一衲還。
涉歷崎嶇巳半生,況今客里過清明。
二人屬望恩胡報,三十蹉跎業未成。
賽鼓社中仍臘臘,落花幾上故輕輕。
窗前好鳥還催聽,無奈愁深別系情。
八十年來酒與詩,倏然林下謝清時。
江山滿目藏舟改,歲月無情吊鶴知。
人世空馀新涕淚,賓筵無復舊威儀。
束芻空谷懷賢意,千里應慚絮酒遲。
非但我今獨達了,萬古宗心應不少。
皆從非相入無馀,未離形名終莫曉。
萬里風中寄斷蓬,
古來虛死幾英雄。
拔山力與回天勢,
不滿先生一笑中。
水深不可厲,欲濟川無梁。不有榜舟子,踟躕空斷腸。
青青不改色,江水自清深。寄語同舟客,休生敵國心。
山中怡白云,危冠坐清秋。亦有幽棲志,朝簪未許投。
孤蓬載晴雪,棹破寒江玉。何處赴佳期,林疏認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