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再填前腔送桂洲
離筵高興付馀酣。暫得解朝簪。路出齊封三宿晝,未須鞭、快著征驂。兩岸山橫畫障,一川水膩羅衫。
終朝不采滿筐藍。話別語喃喃。一把相思無處著,欲憑雁、足寄雙椷。自是煙霄有待,怕飛不到江南。
離筵高興付馀酣。暫得解朝簪。路出齊封三宿晝,未須鞭、快著征驂。兩岸山橫畫障,一川水膩羅衫。
終朝不采滿筐藍。話別語喃喃。一把相思無處著,欲憑雁、足寄雙椷。自是煙霄有待,怕飛不到江南。
餞別的宴席上,未盡的酒興仍帶著離別的歡愉,暫時解下朝簪告別官場。行程將經過齊地疆域,且放緩行程多作停留,不必急著揚鞭催趕遠行的車馬。兩岸青山如畫卷般橫陳,一江春水滑膩如羅衫輕拂。終日采擷蓼藍卻難滿竹筐,離別時的話語如絮叨不斷。滿腔相思無處安放,想借大雁足上寄去兩封書信。只是你自有高遠的前程待赴,只怕這書信難飛到江南。
離筵:餞別宴席。
馀酣:未盡的酒興。
朝簪:古代官員上朝時固定冠冕的簪子,代指官職。
齊封:指春秋時齊國的疆域,泛指今山東一帶。
三宿晝:停留多日(“三”為虛指)。
征驂(cān):遠行的車馬。
畫障:如畫卷般的山景屏障。
水膩:形容河水光滑細膩如脂。
藍:蓼藍,一種可提取靛藍染料的植物。
雙椷(hán):兩封書信(椷同“函”)。
煙霄:高空,喻指仕途高遠。
此詞為明代夏言送友人桂洲(具體身份待考,或為同僚)赴任江南時所作。夏言曾任內閣首輔,深諳官場聚散,詞中“解朝簪”或指友人暫離京城,“煙霄有待”則暗含對其仕途的期許,創作背景緊扣明代官員外任時的送別場景,反映文人交游中的真摯情誼。
全詞以送別為核心,上片寫離筵與旅途想象,下片轉寫別后相思,通過細膩的場景鋪陳與情感遞進,展現了古代文人送別時“樂景寫哀”的典型手法,情感真摯而含蓄,是明代小令中融景、事、情于一體的佳作。
涼夜窺清沼,池空水月秋。
滿輪沉玉鏡,半魄落銀鉤。
蟾影搖輕浪,菱花渡淺流。
漏移光漸潔,云斂色偏浮。
似璧悲三獻,疑珠怯再投。
能持千里意,來照楚鄉愁。
作相開黃閣,為郎奏赤墀。君臣道合體,父子貴同時。
國以推賢答,家無內舉疑。鳳池真水鏡,蘭省得華滋。
未睹風流日,先聞新賦詩。江山清謝脁,花木媚丘遲。
吏部來何暮,王言念在茲。丹青無不可,霖雨亦相期。
昔我投荒處,孤煙望島夷。群鷗終日狎,落葉數年悲。
漁父留歌詠,江妃入興詞。今將獻知己,相感勿吾欺。
西行礙淺石,北轉入溪橋。
樹色煙輕重,湖光風動搖。
百花亂飛雪,萬嶺疊青霄。
猿掛臨潭筱,鷗迎出浦橈。
惟應賞心客,茲路不言遙。
一尉東南遠,誰知此夜歡。
諸侯傾皂蓋,仙客整黃冠。
染翰燈花滿,飛觴云氣寒。
欣承國士遇,更借美人看。
無云天欲暮,輕鹢大江清。
歸路煙中遠,回舟月上行。
傍潭窺竹暗,出嶼見沙明。
更值微風起,乘流絲管聲。
靈異尋滄海,笙歌訪翠微。
江鷗迎共狎,云鶴待將飛。
琪樹嘗仙果,瓊樓試羽衣。
遙知神女問,獨怪阮郎歸。
拙宦從江左,投荒更海邊。
山將孤嶼近,水共惡溪連。
地濕梅多雨,潭蒸竹起煙。
未應悲晚發,炎瘴苦華年。
五馬向西椒,重陽坐麗譙。
徐州帶綠水,楚國在青霄。
張幕連江樹,開筵接海潮。
凌云詞客語,回雪舞人嬌。
梅福慚仙吏,羊公賞下僚。
新豐酒舊美,況是菊花朝。
遠客襄陽郡,來過海岸家。
樽開柏葉酒,燈發九枝花。
妙曲逢盧女,高才得孟嘉。
東山行樂意,非是競繁華。
林花發岸口,氣色動江新。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紗人。
交甫憐瑤佩,仙妃難重期。
沉沉綠江晚,惆悵碧云姿。
初逢花上月,言是弄珠時。
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鏘鏘。
紅l1鋪新月,貂裘坐薄霜。
玉盤初鲙鯉,金鼎正烹羊。
上客無勞散,聽歌樂世娘。
昨夜星官動紫微,今年天子用武威。
登車一呼風雷動,愿騎單馬仗天威,挼取長繩縛虜歸。
仗劍遙叱路傍子
欲尋軒檻列清尊,
江上煙云向晚昏。
須倩東風吹散雨,
明朝卻待入華園。
山光物態弄春輝,
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
入云深處亦沾衣。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
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艷,心寄管弦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