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羅裙?生查子
東風柳陌長,閉月花房小。
應念畫眉人,拂鏡啼新曉。
傷心南浦波,回首青門道。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東風柳陌長,閉月花房小。
應念畫眉人,拂鏡啼新曉。
傷心南浦波,回首青門道。
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東風勁吹,郊外的柳陌變得更長;月亮隱沒,花房顯得格外狹小。她應該在思念著遠方為她畫眉的人,清晨拂鏡時不禁悲啼。在南浦水邊傷心離別,回首望著京城的青門道。只要記得她穿的綠羅裙,便會對處處芳草都心生憐惜。
柳陌:植柳的道路。
閉月:隱月,指月亮被遮蔽。
花房:花冠,此處借指女子的閨房。
畫眉人:用張敞為妻畫眉典故,指女子的愛人。
南浦:南面的水邊,古人常在此送別。
青門道:漢長安城門名,泛指京城城門。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此詞可能是詞人在與所愛女子分別后所作,當時社會文化中男女離別之情是常見的創作主題,詞人在離別后對女子思念不已,從而寫下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離別后的思念。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以景寄情,且“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構思新穎,將對人的思念移情到芳草上。在文學史上,展現了宋詞在表達細膩情感方面的特色。
岸盡催撐渡,風橫促解橋。
傳聞記常歲,偉觀得今朝。
時有疏鐘度,誰云隔岸遙。
明當絕溪去,應為好山招。
玉鉉金觴未許拈,陶家風致我何嫌。云英一化春無跡,乳腳初翻火正炎。真樂故應兒女笑,清歡那得故人兼。風窗細啜詩成后,何物中邊數蜜甜。
群兒癡絕不知寒,搏雪中庭作幻觀。忽訝海波晨涌地,更疑華頂夜憑闌。斜侵院竹驚枝短,清逼皋禽覺袂單。不用孫龍較同異,浮生只合此俱看。
四觀寶樹七重行,
寶葉華敷妙宮殿。
寶幢幡蓋影重重,
十方佛國于中現。
無為齋墻土花碧,悲風颯颯響通夕。
墨耶淚耶不可知,白頭老儒對鐙泣。
金荃蘭畹楚臣騷,丹鳳城中鬼夜號。
翠華西幸華山高,孤臣之魂安足招。
浩蕩鷗邊,四山深黑明漁火。
水亭涼鎖。一笛秋心破。
棹入菰蒲,撲面青蟲墮。
船唇坐。雨絲吹過。花氣冥濛簸。
莫五似裴迪,邈然清妙機。
喜讀不急書,堆桉亂不齊。
興來即相過,談諧無町畦。
清坐或終朝,不避子與妻。
黃花長于人,色勝金留犁。
告我春種時,親送斤竹溪。
大笑此言信,勞群十甕齏。
我言亦妄耳,子試妄聽奚。
市聲塞耳不能聽,轉入禪林取意行。
寺破剩看殘佛在,塔高留得夕陽明。
與君短臘同為客,即日新交倍有情。
更一徜徉可歸去,寓齋分對兩鐙檠。
道上人家梅子枝,
背春還復葉離離。
詩翁觸物俱歸思,
不用風前叫子規。
翊戴興炎祚,權宜仿晉都。關中蕭相國,江左管夷吾。感會逢英主,拘攣鄙腐儒。人間留不得,去與列星俱。
憶昨初南渡,人情正自危。起平王室亂,笑指楚囚悲。投箠來方銳,乘桴計不疑。還師期克敵,遺恨失斯時。
仗鉞除君側,披荊立本朝。規模收廟勝,威略動天驕。賢業留黃閣,閑情在午橋。傷心桃李徑,霜霰日蕭條。
名與功高大,身為世重輕。初傳都督令,已懾敵人情。門謝三千客,胸包十萬兵。圣王分陜意,嘆息失長城。
齪齪誠何算,堂堂亦已休。嗟聞閉東閣,忍復過西州。會送宜千乘,歸藏但一丘。往來埋玉恨,清淚漲溪流。
茲行卻有如歸樂,才息征塵事唱酬。
佳節偶逢杯在手,春宵難得月當頭。
林逋未許山中住,蘇軾真為海外游。
猶憶昨宵風浪里,欲回天地入孤舟。
千官侍從肅鹓行,鼓吹麾幢滿建章。
絕幕策成中執法,請纓生致左賢王。
枚皋賦詠能持管,方朔詼諧更上觴。
萬里誇胡非羽獵,不勞明主幸長楊。
云作巖扉風自關,
清陰半壑樹中間。
傍廂更著茅亭好,
放入西南一面山。
靜處沉思動處機,乾坤落落壯心違。
誰能與物原無競,我拙謀身自覺非。
半榻青山吟夢遠,一燈殘雨故人稀。
床頭剩得馀樽在,夜起呼童煮蕨薇。
林下清神,閣中秀質,蛾眉領袖天然。云鬢宮樣,不減似當年。正是花中姚魏,蒹葭倚、玉種藍田。真堪羨、三株瓊樹,文采總偏偏。
百年從此始,于飛舉案,共慶華筵。看武陵春暖,燕子樓前。最喜芝蘭爭茂,簫聲里、翠鳳嬋娟。真堪羨、文宗理學,雙壽地行仙。
臺灣閩海外,奉命代巡行。
旌節三年駐,云山萬里程。
乘驄臣子義,別淚故人情。
計日徯回棹,銜杯續舊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