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六給諫居魯巡察臺灣 其四
臺灣閩海外,奉命代巡行。
旌節三年駐,云山萬里程。
乘驄臣子義,別淚故人情。
計日徯回棹,銜杯續舊盟。
臺灣閩海外,奉命代巡行。
旌節三年駐,云山萬里程。
乘驄臣子義,別淚故人情。
計日徯回棹,銜杯續舊盟。
臺灣遠在福建海外,您奉皇命去那里巡察。您持著旌節要在那里駐守三年,路途相隔云山萬里。您乘坐驄馬前往是臣子應盡的職責,我忍不住流下惜別之淚是因為故人之情。預計著您回來的日子,到時我定要與您舉杯重續舊情誼。
代巡:指奉命出巡。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以為憑信。
乘驄:《后漢書·桓典傳》載桓典為侍御史,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焙笠蛞浴俺蓑嫛敝赣返葓谭ü?。
徯(xī):等待。
棹:船槳,這里代指船。
清代時臺灣隸屬福建,朝廷會派遣官員巡察臺灣。此詩應是作者在友人六給諫居魯奉命巡察臺灣時所作,表達對友人的送別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巡察臺灣,特點是情感真摯,既體現了對友人使命的認可,又有濃濃的惜別之意。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交往和情感表達。
江風吹浪雨冥冥,云暗春山霧壓城。箭鏃不隨錢氏沒,黍苗還向宋陵生。海門潮擊千年恨,漁浦帆開萬里情。昔日繁華總徂謝,蒼茫流水亂蛙鳴。
江國柳雖盡,將及梅花新。路遠即逢雪,天寒別有春。高牙紛海幕,長劍著孤身。乞取封書去,難辭舊主人。
沿岸飄黃葉,隨風散碧波。影涵初過雁,香發未殘荷。小澮分流少,秋霖受水多。沙傍菰米熟,好放右軍鵝。
東泉先生吾低頭,去歲傾蓋公生秋。造父輕車仍熟路,庖丁芒釰不全牛。早將文苑開閩桂,每見先聲遁虜酋。方駕清流欺逝水,欲從高步陟尼丘。司空簡在咨疇若,報政應同府事修。驥子超先空北冀,鳳雛聯翼瑞西周。喜逢初度春方半,遙想華晨樂未休。試問當筵誰戲彩,賢郎系藉在瀛洲。
西北有佳人,樓上拊云和。一鼓別鶴操,再弄求鳳歌。弦聲幾欲絕,哀音何其多。昔為掌中珠,今為路傍花。壯年不再得,花落將如何。
柱史新從兩浙還,清風隨鹢過吳山。南方郡國巡行后,北極朝廷仰望間。八月秋濤虛谷震,六橋春雨落花斑。朝來暫艤蓉湖棹,卻愛沙鷗水際閒。
君家近漆沮,垂釣日多魚。湯沐先王舊,杯捲孝子馀。兒童催白發,君父托遺書。早晚還桑梓,蕭然賦樂居。
日暖長楊露乍晞,樓臺無處不霏霏。才隨漢苑春風起,忽作梁園暮雪飛。案上花生供奉筆,墀頭影落侍臣衣。不因賦質輕微甚,那得吹噓到禁闈。
遺廟孤城里,經過為撫膺。運窮天步窘,釁起敵鋒乘。鐘簴嗟旒綴,江淮忽瓦崩。空齦戈尚奮,折骨障還登。一死關宗祏,千秋有廢興。穹碑纏莽草,野日上觚棱。委佩丹青落,危冠氣色增。鄰堪祠玉馬,名自勒金縢。大火時仍王,洪河夕未澄。蒼茫驅俗駕,絮酒愧如澠。
三農胥有役,一隙即閒身。以此均勞逸,安能長苦辛。溪山隨所適,水草自相親。白石歌殘后,應無扣角人。
至樂齋西碧玉竿,清陰時過酒杯寒。明年看長纖纖筍,解籜當為漢帝冠。
一丘胸次有馀師,空此淹留歲月遲。黃墨工夫憐我倦,簞瓢風味要君知。新詩落筆驚翻水,俗學回頭笑畫脂。伊洛參同得力句,還家欲舉定從誰。欲尋當日故山盟,身世今如海一萍。歸路上心真了了,愁根入鬢已星星。挽衣共釂東西酒,折柳送行長短亭。念我知君回首處,萱叢菖葉一時青。
繞砌寒螀啼月處,曉來點點沾泥絮。桄榔樹下玉嶙峋,一片古云飛不去。
南奔北走家何在,七里灘前許劍來。厓海夜寒惟月上,冬青樹老又花開。側身天地聊晞發,悵望江山獨把杯。一掬當年知己淚,秋風灑盡下西臺。
山蒼蒼兮欲雨,云橫覆兮歸汝。有龍兮不霖,使云橫兮愁我心。弦枯桐兮我琴鳴,鳥不聞兮孰為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