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亭詩
伊昔奇尖號聶家
名峰今喜屬皇華
誰人領得峰頭趣
舜日霓旌拂曉霞
伊昔奇尖號聶家
名峰今喜屬皇華
誰人領得峰頭趣
舜日霓旌拂曉霞
從前奇尖峰被稱為聶家所有,如今這座名山有幸歸屬朝廷。誰能真正領悟這峰頭的意趣?在圣明的時代里,彩色旌旗映照著清晨的云霞。
伊昔:從前,往昔。
奇尖:指奇尖峰,具體所指待考,或為某地山峰名。
聶家:可能指當地聶姓家族,或為舊主代稱。
皇華:原指《詩經·小雅·皇皇者華》中君遣使臣之典,后代指朝廷或使者,此處指朝廷。
舜日:以舜代指賢君,比喻圣明的時代。
霓旌:彩色旗幟,多為儀仗所用,此處形容莊重場景。
拂曉霞:映照、點亮清晨的云霞。
此詩或創作于詩人見證某地山峰(奇尖峰)歸屬由地方家族(聶家)轉屬朝廷之際。結合“皇華”“舜日”等詞推測,可能為盛世之下,詩人因山河歸一、權屬明確而作,具體時間、地點待考。
全詩通過今昔對比,以“奇尖峰”歸屬變化為線索,既記錄地方權屬變遷,又借“舜日霓旌”等景贊美盛世,展現詩人對朝廷的認同與對圣明時代的歌頌,語言簡練而意蘊深遠。
櫻桃謝了梨花發,紅白相催。燕子歸來,幾處香風綠戶開。
人生樂事知多少,且酌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蕭娘舞袖回。
合雅大樂,成文正音。
徽弦一泛,山水俱深。
無為政化更何為,到即生人嫗煦肥。
必似漢高三杰去,且將劉寵一錢歸。
玉階香惹麒麟步,銀漢風驅鸑鷟飛。
為報蒸民莫惆悵,陶鈞及爾更光輝。
白云巖畔立仙姝,一簇煙蘿倚畫圖。
麗色也知于世有,閑情長得似君無。
宿粧含露疑垂泣,醉態迎風欲待扶。
吟對寒林卻惆悵,山中猶自辨榮枯。
黟邑桃源小,煙霞百里寬。
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
市向晡時散,山經夜后寒。
吏閑民訟簡,秋菊露漙漙。
嘴長毛短淺含臕,久向山中食藥苗。
蒸處已將蒸葉裹,熟時兼(一作“更”)用杏漿澆。
紅鮮雅稱食盤饤(一作貯),軟熟真堪玉筯挑。
若把膻根來比并,膻根只合吃(一作“喚”)藤條。
白門前,大樓喜,懸虹云,撻龍尾。
劍破匣,舞蛟龍,蚩尤死,鼓龍蓬。
天墮地,無驚飛,海千里。
昔日顏回宅,今為裹飯家。
不聞吟秀句,只見??(一作??)油麻。
豉汁鍋中沸,粕餻案上葩(一作爬)。
朝朝唯早起,檐從自排衙。
昔歲尋周孔,今春訪老莊。
途經丹水岸,路出白云鄉。
窈窕開皇道,深沉指太方。
物情爭逐鹿,人事各亡羊。
月明看桂樹,日下覓扶桑。
寄語悠悠者,誰知此路長。
崆峒山叟到江東,荷杖來尋支遁蹤。
馬跡幾經青草沒,仙壇依舊白云封。
一聲清磬海邊月,十里香風澗底松。
何代沃洲今夜興,倚杖來聽赤城鐘。
大師慈育契圓空,遠邁傳燈照海東。
度物草(寸)籌盈石室,散流佛戒紹遺蹤。
化畢分身歸凈國,娑婆誰復為驗龍?
(驗龍,汪向榮校注本《唐大和上東征傳》據日本觀智院本改為“驅龍”。)
(按詩題下原署“傳燈賢大法師大僧都沙門釋法進”十四字。詩亦見《唐大和上東征傳》。又按鑒真亡后,唐高鶴林亦曾作五言詩一首以悼之,詩亦載《唐大和尚東征傳》。高為唐肅宗、代宗朝人,官都虞候冠軍大將軍試太常卿上柱國,因出使日本國,欲順訪東渡僧鑒真,至則鑒真已先亡故,詩蓋寄懷傷之意也。上野河世寧已收入《全唐詩逸》,茲不再錄。)
當時事事笑秦皇,今日追思倍可傷。
珠玉影搖千樹冷,綺羅風動滿川香。
雖名金殿長生字,誤說茅山不死方。
獨向逝波無問處,古槐花落路茫茫。
至道不煩不遠,至人只在目前。
淮王煉石得沖天,漢世已經千年。
全在低心下人,事該緣分偶然。
安爐置鼎盡周圓,須得汞去投鉛。
翩翩釣臺翁,弊屣棄利祿。
煙溪七里瀨,風月一竿竹。
平生知己誰?故人劉文叔。
三聘乃肯來,公卿指為辱。
高風輕萬乘,敢以足加腹。
居然動天象,下應太史卜。
(《唐書》曰:天后西幸京師,路經楊玄感墓,上誦李百藥《過玄感墓詩》云云,嘆曰:“百藥唯解綴文,不識大義。”○今按:兩《唐書·則天紀》、《百藥傳》均不載。)
劍有萬人敵,文為一代英。
除昏志不遂,僭亂道難平。(《太平御覽》五五八《禮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