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冬至南郊禮成慶成宴樂章四十九首 其二十六 慶太平
惟天眷我圣明。
禮圜丘,至德精誠。
乾元永,清洪膺。
景命休徵。
應泰階平。
惟天眷我圣明。
禮圜丘,至德精誠。
乾元永,清洪膺。
景命休徵。
應泰階平。
上天眷顧我圣明的君主。在圜丘舉行祭天之禮,德行至善且誠心誠意。天地元氣永在,承受清明宏大的福澤。這是美好天命的吉祥征兆,應驗了天下太平的景象。
眷:眷顧,垂愛。
圜(yuán)丘:古代帝王祭天的圓形高壇,因天屬陽、圓為天形,故設圓壇。
乾元:指天的元氣,《周易》中“乾元”為天的創始之德。
膺(yīng):承受,接受。
景命:大命、天命,指上天賦予的使命。
休徵:吉祥的征兆,“休”意為美善,“徵”指跡象。
泰階平:泰階為星名(即三臺星),古人認為泰階星平則天下太平,此處代指太平盛世。
此詩為“戊戌冬至南郊禮成”后慶成宴所用樂章。古代帝王冬至日于南郊圜丘祭天,旨在祈求天命永固、國泰民安。詩中“禮圜丘”即指此儀式,“慶太平”則是典禮完成后對盛世的頌揚,反映了古代“敬天法祖”的政治文化傳統。
全詩圍繞冬至南郊祭天禮成的場景展開,通過頌揚君主圣德、祭祀精誠與天命護佑,表達對太平盛世的贊美。作為宮廷禮儀文學,體現了“天人感應”思想,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與宮廷文學的重要材料。
長憶京闈拔俊英,喜看先后步云程。求賢報主應無愧,列職分曹更有名。總謂鳳麟呈世瑞,豈殊桃李擅春榮。臨期一語仍相勉,永竭忠貞答圣明。
叨典南銓荷帝宣,一帆初上潞河船。方驚遠道三千里,卻憶高科十五年。云路蜚騰元濟濟,天涯離合正懸懸。青尊綠酒城東館,無限深情對別筵。
人在山腰若蟻微,
白云常傍短筇飛。
廟多祈報香煙合,
春阻高寒草色稀。
地主只談三島事,
天妃端拱五銖衣。
豈知客是瀛洲老,
曾寵金蓮向北扉。
照眼清淮笑力微,
家人應喜近庭闈。
茲行莫道無勛績,
帶得星星白發歸。
異縣傷流落,
同官及老成。
詩書尚家法,
譜系更宗盟。
歲暮一樽酒,
陽春千里行。
雙旌定何處,
撫字振新聲。
未問含章眩曉妝,巧將圭璧疊宮墻。
愛民天子心堯舜,猶自黃封降御香。
生事在詩篇,清才更少年。
拜官原應宿,探句自如仙。
野興獨尋寺,秋吟多在船。
無須見標格,一卷已脩然。
天恐文人未盡才,
常教零落在蒿萊。
不為千載離騷計,
屈子何由澤畔來。
煙月虞山百載新
自來紅豆屬詞人
絳云樓后天真閣
佔卻江南一半春
陸機入洛年猶少,每誦清芬淚已潸。繪水名園馀草木,問天奇句壓江山。蘭陵載酒聲華盛,蓮社咨禪意氣閒。采得蘅蕪欣捧袂,祇愁孤鶴又南還。
君家洗缽池頭水,濯出詩腸錦萬端。賦擅蘭臺長諷諭,辭成齏臼話辛酸。靈巖夢月凡塵遠,海國尋春望眼寬。獨悵鯤身蓬島隔,何時重睹漢衣冠。
眾魔不能壞真說,
真說無言光廓徹。
包含萬有不曾生,
天地亡鋒并結舌。
臨淮淮水水茫茫
漂澗于今尚俠香
曾是王孫淪落處
萋萋芳草斷人腸
宦游今幾載,多半在天涯。
踰嶺心猶壯,趨朝鬢已華。
嵩呼應共祝,海晏即為家。
莫寢并州夢,還來玩鹿車。
愁心都不管年華,每到春來恨轉賒。綠柳成陰花結子,玉人天外未還家。
幾度悲秋懶下堂,翠翹金鳳為誰忘。重門盡日無人跡,只有階前草自芳。
書說還家不到家,門前修竹綠交加。竹枝亦似離人淚,夜夜無風滴露華。
晝長無賴倚窗兒,門外秋深色漸稀。鄰婦不知人世苦,亦憐秋老嘆愆期。
滿庭桃李斗春華,戲蝶游蜂度午花。只見雙雙來又去,可憐人世似摶沙。
西風吹雁落平沙,蘆葦秋黃稻始花。轉眼不時秋又到,只愁邊地早霜華。
別來顏色已非前,懶向妝臺整翠鈿。愁絕不禁秋夜永,自攲寒枕聽更眠。
聞君鞍馬踏秋回,吹老西風尚未來。夜雨孤燈羈客枕,不知誰薦洗愁杯。
紅煙霏霏云拂石,山木蕭蕭山鬼泣。
江岸人家失南北,兩峰突兀何許來,元氣淋漓洗秋碧。
畫家晴景費經營,共愛移山入杳冥。
安得北風吹雨去,倚天長劍看崢嶸。
落葉楓林兩岸秋
曾于南浦動離愁
只今一片江頭月
不照歸舟照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