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呂坊寺
罷浴清溪步夕涼,
四檐風月宿僧堂。
依稀卻憶高曾上,
桑梓連陰是故鄉。
罷浴清溪步夕涼,
四檐風月宿僧堂。
依稀卻憶高曾上,
桑梓連陰是故鄉。
在清澈的溪流中洗浴完畢,趁著傍晚的涼意漫步,四周屋檐下清風明月相伴,我在僧堂中留宿。恍惚間回憶起祖輩們,故鄉是那桑樹梓樹枝葉相連成蔭的地方。
罷浴:洗浴完畢。
步夕涼:趁著傍晚的涼意漫步。
四檐:四周的屋檐。
依稀:仿佛、隱約。
高曾:高祖和曾祖,泛指祖先。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后借指故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當時身處異鄉,在呂坊寺留宿。可能是旅途勞頓,在寺院的寧靜氛圍中,勾起了對故鄉和祖輩的懷念。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思鄉之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質樸的語言描繪出傍晚寺院的情景,進而引發思鄉之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故鄉的眷戀。
春欲來,日日望春門早開。
花臺欲暮春辭去,禁城煙暖蒸青苔。
齷齪浮生如走電,客舍似愁誰遣來。
夜夜抱冰寒不睡,流光暫出還入地。
門外平橋連柳堤,落花聲里仙娥醉。
紅葉入溪樹,凄凄吟思微。
雨連秋市暗,鐘遶暮天飛。
淺井陰螢出,高城宿鳥歸。
誰知憑欄處,愁響隔林機。
忽辭同侶去,自喜水煙濃。
江草有閑色,野僧無定蹤。
衣弢方眼笠,瓶系曲枝筇。
明宿楓橋寺,先聽夜半鐘。
君期汗漫游,不敢問所適。
贈別亦何有,當辦鶴一只。
還疑是凡羽,不任載仙質。
乘煙寧假此,聊以壯行色。
淹留非牽俗,應未得良日。
空令施肩吾,久待問詩律。
供奉蕓簽內殿間,身清不愧是卑官。
帶殘敕號縚應斷,吟出新詩板未刊。
妾引哀歌秋燭暝,客收閑跡曉松寒。
端平才子如君者,免死江湖把釣竿。
裊裊朱欄倚細波,綠云相對閟嵯峨。
中天車駕曾擒寇,何日樓船定入河。
霽柳午陰隨岸遠,露桃春色過墻多。
黃旗適應東南運,已辦簫鐃幾曲歌。
千古懷沙恨,凄涼何處論。
坐看宗國事,安用一身存。
落葉西風岸,孤舟半夜猿。
年年江月白,為照獨醒魂。
歸棹將秋色,三湘是勝游。
灣回仍小嶼,灘過盡平流。
臨水聞僧磬,隈巖隠釣舟。
江頭每佳處,沽酒小夷猶。
登橋仍問渡,迢遞到吳中。
倩仆挑茶灶,移船避釣筒。
月生林屋洞,潮接館娃宮。
得句人傳去,蘇牋價益穹。
禪衣掛石棱,月澗瀨流冰。
釘畫掃寒壁,覆棋然夜燈。
別來增落葉,病起損枯藤。
說透蓮花偈,相依有越僧。
日出理簿書,夜常秉燭歸。不知花開謝,間關園鳥啼。
朅來巾峰下,三度著秋衣。丹桂立西風,明年開向誰。
俗吏癡已甚,騷人貌難追。坐中金蘭契,蕭爽芙蓉姿。
酒漓飲不醉,取歡在琴詩。村落有貧民,攔道訴寒饑。
官涂一笑過,念此令人悲。賢哉二大夫,露宿東西溪。
無愁是云愁,無羞是雪羞。
我非云與雪,何以白我頭。
日出雪自消,雨晴云亦休。
盛年輕棄擲,不及且娛游。
東家買金鈿,西家買翠鈿。雙鬟耀釵澤,顏色如春妍。
朝開鉛粉匣,金翠爭光鮮。粧成倚高樓,誰不生愛憐。
君不見采蘋老人門似水,嬌女無錢作梳洗。
學他隣舍為花鈿,惟將素面貼苔錢。
刈田秋雨外,孤嶼集罛師。
紅樹籠斜照,青篙網細絲。
鐘殷山麓寺,燈淡野塘祠。
一片鳧鹥水,羞來鑒白髭。
天迷迷,地密密,海漫漫。
身若倉中鼠,遲回出門難。
大道冥冥不知處,小人心里藏崩湍。
我亦為君長嘆息,炊沙作飯豈堪吃。
棘針生猛義路閑,太華磨成一拳石。
不懼天地傾,津涯浩難識。
龍蟠泥中未有云,封狐雄虺自成群。
人生結交在終始,細人何言入君耳。
歸臥東窗兀然醉,任他上是天,下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