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灣棹歌四首 其四
張灣水出北山頭,
十里洪身九里洲。
惟有老漁知進退,
深灘撒網(wǎng)淺灘揫。
張灣水出北山頭,
十里洪身九里洲。
惟有老漁知進退,
深灘撒網(wǎng)淺灘揫。
張家灣的水從北山頭流出,十里的水流中幾乎處處是沙洲。只有那老漁夫懂得何時進退,在深灘撒網(wǎng)捕魚,在淺灘收起漁網(wǎng)。
棹歌:船歌。
洪身:指水流湍急的地方。
洲:水中的陸地。
揫:收攏,收起。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nèi)容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張家灣時,看到當?shù)氐淖匀痪坝^和漁家生活,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此詩。當時社會可能相對安定,人們過著較為平靜的生活,詩人通過這首詩記錄下了他眼中的水鄉(xiāng)風情。
這首詩主旨是借老漁夫的行為,傳達出一種順應自然、懂得進退的人生智慧。其特點是語言平實,意境清新,生動展現(xiàn)了水鄉(xiāng)生活場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研究當時的地域文化和社會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紅袖烏絲罷寫詩。翠娥銀燭笑譚棋。雁行布陣穿花壘,虎穴臨沖拔繡旗。
烽火劫,羽書持。東山樽俎卷淮淝,紫囊兒輩元能辦,況有嬋娟出六奇。
籬下黃花早已彫。鏡中華發(fā)不相饒。清霜白露煙光晚,去雁來鴻客路遙。
香篆冷,燭花消。佳賓同醉可憐宵。都將璧月瓊枝句,付與樽前薛小桃。
仙梵潮音水月堂。曇花猶映墨花香。舊圍紅袖題詩處,曾指銀瓶索酒嘗。
追幻夢,憶疏狂。春風宿草滿平岡。浮山夜壑藏舟夜,檻外長江自渺茫。
昔作君家婦,紅顏如夭桃。紡織供衣裳,針線為燈膏。
纖手力井臼,瘁極不言勞。柔腸剌枳棘,何敢嫌糠糟。
黽勉相厥德,結發(fā)如同胞。君名幸成就,妾意登云霄。
駕言妾顏色,端肅無豐標。揮金置妖麗,珠玉明纖腰。
歡狎自成族,疏禮徒崇高。歷苦華艷謝,乃為群婢嘲。
十日不一顧,一顧已酕醄。尸素自漸退,空房啼中宵。
寒衾枕蟋蟀,旦暮歸蓬蒿。妾身不足惜,君德在久要。
相業(yè)冰溪望,明公實妙年。方看回舊觀,乃復閟新阡。
才學時爭美,聲華士更傳。發(fā)揚文正謚,尤動九重天。
歌酒追隨地,名園記昔游。升沉嗟潦倒,哀挽為悲愁。
自出推王社,友于才郡侯。聯(lián)翩期禁近,何意遽浮休。
蟾光泛遙夜,凝望飛瓊,花露暗落無聲。憑欄應自笑憔悴,蓬萊縹緲云扃。
當年曠懷換,記清尊蘭棹,古柳津亭。人間萬感,算團圓、總負閑情。
惆悵錦屏今夕,香露隔簾櫳,深鎖秋清。何況天涯萍泊,吟邊鬢短,襟底塵零。
香銷燭盡,任殘宵、桂影空明。伴西風南雁,斜河耿耿,碧落煙輕。
行乞當年雪滿途,銜冤憐爾叩閽呼。
天乎曹氏融何罪,世有山濤紹不孤。
國士只今收涕淚,馀生寧得傍江湖。
征西部曲思公子,請為君王北射胡。
今夜遙知春欲歸,望春不極立多時。
草迷野渡東西岸,月掛寒松上下枝。
月尚圓如許。只江郎、魂消欲別,黯然難賦。矯首玉河橋上立,這我斯須還住。看歷歷、霜毫白兔。假使羿妃知此意,敞璇閨、應也愁蛾聚。何苦照,征鞍去。
此行莫道微宮誤。算人間、幾多彩筆,難紆尺組。上黨舊為天下脊,共說雄藩澤潞。趁年少、黃皮縛褲。若到三垂岡上過,倚西風、立馬為傳語。李亞子,竟何處。
夫子富才調(diào),寶劍豈長埋。晚成當此時矣,去去莫疑猜。但向蓬窗茅店,珍重風餐露宿,漫念米和柴。弱質(zhì)縱非健,門戶學持來。
桃葉渡,傷心窟,古休懷。三場為我,鏖戰(zhàn)努力步云階。好趁桂花香里,玩罷板橋明月,歸棹理秦淮。端正拂塵酒,何惜拔金釵。
天公端以鳥鳴春,
百族喧喧曉更頻。
最是客中貪聽爾,
弄晴憂濕似關人。
曙色濛濛結遠林,半空鳥道掛危岑。
云生石洞重陰合,雨過峰巒積翠深。
攬轡觀風詢異俗,看山撫景動新吟。
揮鞭笑指來時路,一道清風灑素襟。
閑上高峰望德陽,旗山涪水盡蒼蒼。
丹爐人遠苔生徑,野寺僧稀葉滿廊。
云散漁村留月影,星回東壁映臺光。
鶴鳴石洞何須問,獨自吹簫下鳳凰。
手輪摩尼珠,
身坐盤陀石。
普請大地人,
念彼觀音力。
將校桓桓出戍城,中丞按劍自提兵。天戈直指欃槍落,漢壘遙連云電生。
瓊海天開鯨浪靜,雷陽秋聽凱歌清。丈夫許國報天子,不數(shù)燕然空勒名。
建牙吹角繞邊城,高鳥應知避漢兵。欲使寶刀歸渤海,不妨投筆效班生。
凱書捷奏龍顏動,畫舫歸來圖笥清。粵國江山千載后,兒童猶識令公名。
牧馬一胡兒,如何卻受遺。
多因漢宮里,泣拜畫閼氏。
虜廷一意向中原,
言語綢繆禮亦虔。
顧我何功慚陸賈,
橐裝聊復助歸田。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