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三首 其一
南來本欲破邪說,
紙燈滅處難分雪。
踏著秤錘硬似鐵,
錯認烏龜喚作鱉。
南來本欲破邪說,
紙燈滅處難分雪。
踏著秤錘硬似鐵,
錯認烏龜喚作鱉。
從南方來本想破除錯誤的言論,紙燈熄滅的地方難以分辨白雪。踩上秤錘只覺硬得像鐵,竟錯誤地把烏龜認成了鱉。
邪說:錯誤的言論、主張。
紙燈:用紙糊制的燈,燃燒時間短,易熄滅。
秤錘:即秤砣,金屬制成,質地堅硬。
烏龜、鱉:兩種外形相似的爬行動物,烏龜背甲圓且有紋路,鱉(甲魚)背甲較平且邊緣柔軟。
此詩為《頌古三首》其一,‘頌古’是禪宗文學常見形式,多通過吟詠古德公案或日常情境闡釋禪理。推測創作于宋代禪宗興盛時期,詩人或為禪僧,借生活小事破除執著、糾正認知偏差,體現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點。
全詩以通俗的生活場景為喻,揭示破除邪說需先明辨是非的哲理。語言質樸而機鋒暗藏,是禪宗頌古之作中‘以小見大’的典型,展現了禪宗文學將深刻義理融入日常的獨特魅力。
外道邪山千萬重,
真言一發盡摧峰。
有時明月無人夜,
獨向昭潭制惡龍。
將略兵機命世雄,
蒼黃鐘室嘆良弓。
遂令后代登壇者,
每一尋思怕立功。
常時并冕奉天顏,委佩低簪彩仗間。
今日獨來張樂地,萬重云水望橋山。
江上樓高二十梯,
梯梯登遍與云齊。
人從別浦經年去,
天向平蕪盡處低。
曾隨織女渡天河,
記得云間第一歌。
休唱貞元供奉曲,
當時朝士已無多。
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玉馬朝周從此辭,
園陵寂寞對豐碑。
千行宰樹荊州道,
暮雨蕭蕭聞子規。
平章宅里一欄花,
臨到開時不在家。
莫道兩京非遠別,
春明門外即天涯。
溪水悠悠春自來,草堂無主燕飛回。隔簾惟見中庭草,一樹山榴依舊開。
草圣數行留壞壁,木奴千樹屬鄰家。唯見里門通德榜,殘陽寂寞出樵車。
柳門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縱有鄰人解吹笛,山陽舊侶更誰過。
湖上收宿雨。
故國思如此,若為天外心。
東屯滄海闊,南讓洞庭寬。
翠粒照晴露。
銀花垂院榜,翠羽撼絳鈴。
終日望夫夫不歸,
化為孤石苦相思。
望來已是幾千載,
只似當時初望時。
日日臨池弄小雛,
還思寫論付官奴。
柳家新樣元和腳,
且盡姜芽斂手徒。
步步相攜不覺難,
九層云外倚闌干。
忽然笑語半天上,
無限游人舉眼看。
淮西既是平安地,
鴉路今無羽檄飛。
聞道唐州最清靜,
戰場耕盡野花稀。
文章似錦氣如虹,
宜薦華簪綠殿中。
縱使涼飆生旦夕,
猶堪拂拭愈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