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柳柳州家雞之贈
日日臨池弄小雛,
還思寫論付官奴。
柳家新樣元和腳,
且盡姜芽斂手徒。
日日臨池弄小雛,
還思寫論付官奴。
柳家新樣元和腳,
且盡姜芽斂手徒。
每天都在池邊練習書法,還想著像王羲之那樣寫文章傳授給愛妾。柳家在元和年間創造出的新字體,讓其他書家都自愧不如,只能停筆認輸。
臨池:指練習書法,典故出自東漢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
小雛:指練習書法時書寫的小字。
寫論付官奴:官奴為王羲之愛妾,這里用此典表示像王羲之那樣將書法心得傳授他人。
元和腳:元和年間流行的柳家新字體風格。
姜芽:可能是當時一種書法風格或書家,這里表示其他書家。斂手徒:指停止書寫、自愧不如的人。
此詩創作于唐代元和年間。當時書法藝術繁榮,柳氏家族創造出獨特的字體風格。詩人收到柳柳州贈送的書法作品后,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柳家新字體的欣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柳家新字體。其特點是用典巧妙,生動展現了當時書法界的情況。在文學史上反映了唐代對書法藝術的重視和推崇。
了了了了,空空空空,
心肝不在臭皮袋中。
想見出神似蟬蛻,
可能吸露更餐風。
破曉涉秋江,秋江靜無瀾。濛濛白云冷,泛泛浮鷗間。隱約螺峰高,側影清波間。輕舟蕩雙槳,飛渡蘆荻灣。
薄霧散前林,行將叩巖關。盤旋石路曲,?青巖高。遠聞清梵音,古寺依岧峣。攀藤涉奇境,木落風蕭蕭。
蒼蘚留鶴跡,石泉瀉寒濤。上有百尺松,巃嵷凌云霄。松花香不掃,冷翠搖枝梢。縹緲羽衣仙,飛空架長橋。
晴霞蔽虛壁,玉殿何穹隆。層梯高百級,飄搖亙長虹。飛樓接云漢,一望天地空。秋清遠峰秀,葉落疏林紅。
湘帆片影沒,湘水一線通。江城渺不見,隔岸浮嵐重。孤原隱落日,大壑生涼風。悠然與襟期,愿尋物外蹤。
天低暮靄薄,返照明村西。芳洲采杜若,枉渚搴留夷。秋花黃未開,葉落靈均祠。
湘波流浩浩,遺恨空凄凄。白云自往還,帝子降何時。風裳與水佩,縹緲不可期。
輕舟泛明月,歸客蒼煙迷。江鶩如解意,爭隨帆影飛。
繡斧朱旗出未央,北門開府鎮漁陽。雪山萬里無烽火,析木高垂鳳闕光。
海內衣冠望不孤,笑談樽俎解兵符。將軍肯羨祈連冢,壯士休乘大宛駒。
古北黃花勢接連,墩臺何日息狼煙。留屯計策應先定,上苑曾傳諫獵篇。
伐鼓撞鐘樹羽旗,六騾沙漠遁歸時。已磨上谷山頭石,刻作中興破陣碑。
拙工不量力,自謂中了了。
高談蓋一座,眾可己獨否。
斯須臨斧斤,汗背血兩手。
旁觀信善斲,莫肯告以道。
抵掌匡時大有人,
鶴徵幾輩起沈淪。
廣文海角官常冷,
玉屑談詩憶麈塵。
韻致撩詩客,風流出酒家。長繩為駐日車斜。且向春香玉色、占生涯。
細按歌珠串,從敧寶髻鴉。花應笑我鬢雙華。偏向西階吹馥、侑流霞。
日暖風香酒再攜,踏春行到亂花蹊。
滿坡細草留人坐,到處新鶯逗馬嘶。
野徑天低云在地,湖塘雨過水平堤。
玉山欹仄君休論,明日陰晴事不知。
寒食東風御柳斜,
輕盈裊娜占年華。
試看三月春殘后,
不見人煙空見花。
魚在岸時活不久,
人落深淵當下亡。
川陸誰知同一性,
恰如地獄與天堂。
故人相戒莫吟詩,
那免斑斑露一奇。
無奈西湖頻入夢,
果然吳餉卻來時。
初見微于□,徐驚巧入神。
忽然纏作繭,信矣出如綸。
桑繞羅敷舍,機鳴孟母鄰。
明當曬新□,霽月镕□□。
天都信岧峣,特立若翠屏。
取徑過其趾,俯仰皆奧境。
松石俱象形,巖巒類盤綆。
將陟目屢眩,恐墜心更警。
行經陰洞中,恍惚陷深井。
須臾從井出,冉冉首露頂。
?盼多創遘,不類人世景。
境斷緣梯升,氣逼毛骨冷。
意堅斯有獲,出險真自幸。
向晚憩禪扉,一燈照孤影。
季子鳴琴處,山桃幾樹新。
霜村方愛日,花縣已逢春。
自見棲南雀,還教詫北人。
祗今寒食近,嫩惢未全伸。
糟風容易感沖龍,各路諸侯望飲烽。
為報陶潛蓮社散,生天豈及酒泉封。
盤石山頭止酒辭,經年不到杜康祠。
于今更走東皋路,為有無功是導師。
欲濡龍鬣展鯨喉,可有曲車三百不。
已到天垣燒貫索,七公為放酒星囚。
偶臥寧逃俗,長慵合避人。
比鄰時獨往,意氣晚愈真。
細雨青山近,秋空皓月新。
猶聞傳羽檄,卻恐到蒲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