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四首 其二
玉潤冰清不受塵,
仙衣裁剪絳紗新。
千門萬戶誰曾得?
只有昭陽第一人。
玉潤冰清不受塵,
仙衣裁剪絳紗新。
千門萬戶誰曾得?
只有昭陽第一人。
荔枝像玉一樣溫潤、冰一樣清澈,不沾塵埃;仿佛仙人用深紅色的紗裁剪出嶄新的衣裳。千家萬戶中誰曾得到過它?只有昭陽殿里最受寵的那個人。
玉潤冰清:形容荔枝質地溫潤晶瑩,如冰玉般潔凈。
絳紗:深紅色的紗,此處比喻荔枝的外殼顏色。
千門萬戶:代指普通百姓家,言其數量眾多。
昭陽第一人:指漢成帝寵妃趙飛燕姐妹所居的昭陽殿,此處借指宮中最受寵的后妃。
此詩為唐代詩人韓偓《荔枝四首》組詩之一。荔枝因保鮮困難,唐代多為南方特產,需快馬進貢宮廷。詩中反映了荔枝作為稀有貢品僅供皇家享用的情形,或與作者觀察宮廷生活、感慨珍果難及民間相關。
全詩以荔枝為中心,通過細膩的物象描寫與宮廷典故的運用,突出其珍貴稀有,暗寫宮廷特權,語言凝練含蓄,兼具詠物與抒情之妙。
資陽落拓賦閑居,萬感蒼茫夕照余。不信才華仇福命,敢因科第薄詩書。滄桑今古殘棋局,睥睨乾坤一草廬。烈士壯懷頻起舞,《陰符》讀罷夜窗虛。
九崗山色曉晴初,泉石閑云自卷舒。白板黃花家釀熟,藥爐茶灶故人疏。身余傲骨惟嫌病,天縱奇窮獨著書。年少賈生多痛哭,中原民命更何如。
一犁煙雨昏,四野春云濕。村前布谷聲,牛背寒鴉立。
斷厓暗芳草,滑石多莓苔。夕陽爭渡客,何不早歸來。
浮云本無根,觸石成遛逗。題詩掃石鐫,無用拂紅袖。
潭水靜如練,野云低不飛。釣船風雪滿,薄暮得魚歸。
問訊時來野叟家,
細書整整復斜斜。
江湖老矣何人記,
淚逐西風染釣車。
御園猶自有逋梅,約束游人莫肯開。
聽得老兵談舊事,幾年不見翠華來。
種蘭不當戶,
李以苦見容。
珍重主人意,
東亭非要沖。
策策商飆氣候殊,凋零萬木亦斯須。
句留不住群芳歇,系戀渾忘一物無。
芒徑夕陽聞踏馬,空山殘月靜啼烏。
李將軍書傳烘染,傍屋依檐列數株。
老弱自知愿不知,扶筇猶愛登郊西。
黃花嶺上金風瘦,綠樹橋邊玉露滋。
知足平生甘淡薄,無求命運任推移。
逍遙博得余心樂,古剎梵音雅韻怡。
客邸鎮無聊,向人借書看。
游興久已闌,吟侶亦漸罕。
暮攜陳子詩,兀自誦至旦。
珠玉隨風翻,咳唾落天半。
詠懷追步兵,嗜酒過中散。
云夢偶相值,江湖游汗漫。
師門君所思,世途吾已憚。
雖有鴻羽儀,不及羊頭爛。
澤畔放臣吟,樓頭思婦嘆。
詞妥極艱辛,語妙益凄惋。
始覺涪翁豪,不遜臨川鍛。
吾師擅風雅,薪傳火未斷。
救衰雖已遲,振靡或未晏。
誰為壓卷篇,有人唱之渙。
住山不知好,出山復思山。
乃知山中人,心事仍未間。
別時舊猿鶴,馴擾庭戶間。
青苔沒白石,應笑人未還。
誓將脫羈絆,復掩長松關。
故我殊依然,勿驚塵俗顏。
亂后憐芳節,先期集勝流。長安花月酒家樓。為問幾時絲管、遍皇州。
落日余橫笛,臨風欲棹舟。相看莫只斗眉頭。自昔錦帆龍舸、可曾留。
徑曲禪扉掩,蟬鳴谷樹幽。
石床堪信宿,竹院喜曾游。
剝轉猿頻報,經翻葉落稠。
隨緣忘去住,況為晚山留。
城寺思歸興忽生,
又攜筇杖出云扃。
月明后夜空山里,
繞屋泉聲只自聽。
單車宵引。鐵網珊瑚思采盡。
深院梧桐。紅燭三條見至公。
玉壺秋月。人道歐公清鑒別。
我罪伊何。默默憑誰訊汨羅。
靈峰孤聳海東尊,高挹朝陽勢欲吞。
吸退曉嵐開蜃市,吹殘宿雨霽龍門。
幾番膏澤頤間出,萬水朝宗肘下奔。
誰向斑斕占吉兆,波光猶映墨留痕。
陰陰木葉遮深院,珠簾半鉤梅雨。潤入琴絲,滴開蕉卷,金獸水沉低炷。兩枝瓊樹。趁小閣幽閑,憑肩私語。細瀹清泉,紫甌浮雪漾花乳。
為歡誰道晝永,濕云看漸散,斜照微吐。淡月黃昏,低闌薄袖,倚皺一痕金縷。畫譙聞鼓。更窗下分燈,競標新句。繡被濃熏,霧籠雙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