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題 其四
四明所修傳燈錄,
誰以印將塞吾目。
凌晨萬境不到處,
佛見法見空逐逐。
四明所修傳燈錄,
誰以印將塞吾目。
凌晨萬境不到處,
佛見法見空逐逐。
四明地區所修訂的《傳燈錄》,是誰用它的印本蒙蔽我的眼睛。清晨時分萬種塵世景象都無法到達的地方,佛的見解、法的見解都在虛妄地追逐。
四明:地名。
傳燈錄:佛教禪宗史書,記載祖師言教和傳法世系。
印:指《傳燈錄》的印本。
萬境:指世間各種景象、境遇。
佛見法見:對佛和法的見解。
逐逐:追逐、不停歇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可能當時佛教文化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人們對佛教經典的尊崇存在盲目性,詩人對此有所感觸而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對佛教修行和認知的獨特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思對佛教經典的盲目尊崇,突出特點是觀點鮮明,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佛教文化的不同態度和思考。
瀟灑帶霜枝,獨向歲寒時節。
觸目千林憔悴,更幽姿清絕。
多才應賦得天真,落筆驚風葉。
從此綠窗深處,有一梢秋月。
天下廬山第一奇,西風楚楚送行時。晦庵白鹿書猶在,非是游山只愛詩。
曾從圖畫識廬山,山好誰知畫亦難。畫好不如詩好讀,就煩詩筆畫來看。
桃花開日又梅開,
留戀春風去復來。
玉質難為紅雨妒,
山城獨自舞徘徊。
坐斷孤危未肯休,
荷擔杰閣與層樓。
柦翁活計丘山重,
得力全歸頂?頭。
長記西湖,水光山色,濃淡相宜。豐樂樓前,涌金門外,買個船兒。
而今又是春時。清夢只、孤山賦詩。綠蓋芙蓉,青絲楊柳,好在蘇堤。
新年轉自惜年芳,茗椀薰爐殢曲房。
雪里白頭看鬢發,風前翠袖見容光。
官梅一樹催人老,宮柳三眠引我狂。
西磧藍輿南浦棹,春來只為兩人忙。
何速升天界。最苦憶、清癯玉面,微舒眉黛。卻至兩親虛度日,猶著彩衣展拜。仍禮習、趨庭未改。醫藥誤兒兼誤我,怎明珠、從此沈滄海。風太急,促人快。
從今郁郁無拋愛。繪真圖、久留芳澤,傳流千載。相聚一堂形是昨,韻秀神清性耐。問膝下、承歡能再。世事茫茫誰可定,奈蒼然、兩鬢愁難待。休撇下,兩親在。
煙樹夜迢迢,秋涼白馬驕。
繁星下河內,斜月見中條。
世事悲搖落,羈心久寂寥。
侍中祠宇在,風烈感前朝。
搖漾春波沒釣磯,
一泓新淥凈苔衣。
請君亟賞空明境,
莫待楊花撲面飛。
老大甘遺世,移居云壑深。
亂峰圍古寺,仄徑出喬林。
定夜清猿嘯,凌晨野鶴臨。
門前有流水,足鑒道人心。
汝婿趨庭樂,還朝正及春。
傳家先志節,報國恃精神。
黻佩宜相敬,齏鹽要耐貧。
宣南巢好在,回首聽雞晨。
昨夜狂飆驀地吹,扁舟容與渡江湄。掛帆無恙誠堪慶,稅駕何方尚可悲。東海風云驚鼓角,中原將士擁旌旗。江山依舊聊相賀,一曲清歌酒滿卮。
返日揮戈義氣沖,山河再造仗群公。五年祝典綿佳節,一夢新華吊故宮。父老攜筇同慶國,兒童列炬競呼嵩。青磷碧血遍郊野,化作華燈萬道紅。
鄒君挺南服,藝苑早騰茂。心與梁溪澄,神并惠山秀。
朗照烱玄扃,藻思泄靈竇。腹笥盈珠璣,毫端絢文繡。
猥余嶺南子,谫谫誠固陋。多年獨瞻向,此日相邂逅。
既欣耦仙侶,復喜共春晝。載酒時過從,試效洪鐘叩。
名言捷響答,邃義密鱗輳。忽忽合樗懷,沾沾嗜蘭臭。
伊昔吹律人,后身是君否。奚期當末路,乃得遂奇遘。
君情最瀟灑,曾不厭狂謬。檢點白云編,怡然向余授。
焚香坐披玩,光采生戶牖。古色遠山碧,清韻寒泉溜。
依稀金石鳴,恍惚絲竹奏。俄驚鸞鳳翔,倏駭蛟龍吼。
那論雕蟲技,堪誇斲輪手。爾時風雅振,中原富才藪。
彬彬作者流,翩翩騁馳驟。爭云駕曹劉,竟謂隸韋柳。
價即連城瑜,享必千金帚。蒼素隨所珍,雌黃在人口。
上下百馀年,衡鑒竟誰究。惟君卓高蹤,迥矣邁夷丑。
鼎立王李間,未判孰先后。豈但稱寡儔,便可垂不朽。
寶此勝璠玙,何以報瓊玖。愿言挹詞波,自把塵臆漱。
春閨寂寞掩莓苔。次第報花開。折花簪鬢都無緒,倩侍兒、扶上香階。
鏡里朱顏,壺中紅淚,心事自家猜。
忍將脂粉付塵埃。無語對良媒。釵盟鈿約今何在,蹙雙蛾、慵倚妝臺。
待踏楊花,夢魂拘束,怕過謝橋來。
薄晚收殘暑。嘆西風、暗換流年,又還如許。鴉背斜陽初斂影,云淡新涼天宇。人袖手、闌干凝佇。鄰笛喚將鄉思動,聽秋聲、又入梧桐雨。秋到也,尚羈旅。
故人只在江南渚。想應嫌、久戀東華,軟紅塵土。寄遠裁衣知念否,新月家家砧杵。魂夢想、鵝黃金縷。雁影不來天更遠,寫書成、欲寄憑誰與。知客恨,兩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