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既下,和州、無為州及高淳、溧水、溧陽、建平、廬江、舒城、含山、巢縣諸邑相繼來歸
干將一試已芒寒,赤縣神州次第安;
建業(yè)山川吳帝闕,皖城戈甲魏軍壇。
東來玉帛空胡虜,北望銅符盡漢官。
猶憶高皇初定鼎,和陽草昧正艱難。
干將一試已芒寒,赤縣神州次第安;
建業(yè)山川吳帝闕,皖城戈甲魏軍壇。
東來玉帛空胡虜,北望銅符盡漢官。
猶憶高皇初定鼎,和陽草昧正艱難。
寶劍一試便寒意逼人,神州大地依次安定;建業(yè)的山川有著東吳帝王的宮闕,皖城的戈甲是曹魏軍隊的軍壇。從東方來的財物讓胡虜徒勞無功,向北望去持銅符的都是漢朝官員。還回憶起高祖皇帝剛登基時,和陽在草創(chuàng)時期正經(jīng)歷艱難。
干將:古代名劍,這里比喻強大的軍事力量。
芒寒:形容劍氣寒冷逼人,象征威力強大。
赤縣神州:中國的別稱。
建業(yè):今江蘇南京,曾是東吳都城。
吳帝闕:東吳帝王的宮殿。
皖城:今安徽潛山,曾是曹魏軍事要地。
魏軍壇:曹魏軍隊的軍壇。
玉帛:財物。
銅符:銅制的符信,古代官員的憑證。
高皇:指明太祖朱元璋。
定鼎:指帝王登基。
和陽:即和州,今安徽和縣。
草昧:指國家草創(chuàng)、秩序未定的時期。
此詩應創(chuàng)作于相關地區(qū)相繼歸附之后,當時可能處于明朝統(tǒng)一進程中,詩人目睹姑孰及周邊多地的順利歸降,國家局勢逐漸穩(wěn)定,由此聯(lián)想到明朝開國時的艱難,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軍事勝利帶來的國家安定,突出特點是將現(xiàn)實與歷史相結(jié)合,展現(xiàn)了宏大的歷史視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詩人的情感。
東轉(zhuǎn)雞籠外,其名蛤仔難。
蠶叢驚地裂,蛇瘴逼天寒。
蠻獠春旂出,兒童竹馬看。
昆崙三鼓奪,未似此行歡。
卻立看梳妝。暗惹衣香。下樓攜手坐西廊。良會乍圓光怕別,袖掩啼眶。
是處最難忘。那不思量。路兒爭比意兒長。判把勤勤心一片,拋與璚窗。
歌舞崗前谷變陵,
秋深狐兔待呼鷹。
崖頭細菊臨風倚,
不管人間有廢興。
周郎塵外人,冰甃立寒玉。
去我千里馀,炯炯長在目。
有德且有言,可采篆縑竹。
未為造物憐,方徇斗筲祿。
司晨屬群雞,安事彼鸞鵠。
聊自況疲駑,鹽車不為辱。
巷僻寡車轍,秋風靜掩門。
狂奴毷氉余,散發(fā)臥竹根。
故人走上國,過我寒雨軒。
投我五字詩,破我三徑痕。
相見一相笑,把臂與細論。
不惜功名薄,惟期風雅存。
殷勤各欣賞,茗熟香爐溫。
秋崖秋壑兩般秋,
湖廣江東事不侔。
直到南康論體統(tǒng),
江西自隔兩三州。
平野蒼茫繞紫岑,樓高不覺峭寒侵。
風塵雕鶚摩空健,橘柚人家向晚深。
泊渚當年誰放棹,挑鐙永夜但聞砧。
成連方是真同調(diào),蕭瑟蓬萊一曲琴。
箋擘芙蓉,略點染、粉堆金簇。仿佛是、雁排錦柱,龍吟豪竹。長嘯不除湖海氣,清談自帶煙霞幅。有東風、寒食漢宮詩,金閨讀。
花前飲,人如玉。星下醉,天為燭。高歌吾老矣,空摩雙目。誰信倚風巴里調(diào),換來一斛珍珠曲。倩火攻、奇策更先登,難兄續(xù)。
相見年年眼更青,相看柳色又煙汀。畫樓好撫春風醉,一月休教一日醒。
城頭柳色望成堆,隨送春風入酒杯。知己百年誰好在,花邊那忍獨醒回。
杯酒從容,拂斜檻、茶煙初漲。斷橋外、柳眉微蹙,苧蘿新恙。顧我已甘棲廡下,如公才合居樓上。喜遙山、排闥送青來,還誰餉。
看天半,晴云漾。聽湖舫,朱絲唱。縱腸慳蕉葉,宜城須釀。試寄離心頻夢草,要扶殘醉還攜杖。好舒懷、為指白蘇堤,陰晴狀。
皎皎曾無媚世情,
獨超凡卉見真清。
風高不改凍僵骨,
合稱淡交太瘦生。
茅屋三間古道旁,小姑質(zhì)樸亦端莊。隔溪眉樣青如許,攜鏡臨流理曉妝。
高燒絳蠟夜窗虛,客路平安報故居。寫罷八行交驛卒,家書飛遞等官書。
疊嶂層巒石徑斜,澗溪清淺醮紅霞。風塵莫謂無佳境,一路幽香撲棗花。
短衣匹馬氣縱橫,無數(shù)青山管送迎。獨立金鰲一昂首,此行端不負生平。
縱橫上下孰通才,放眼真教盡八垓。莫怪狂生小天下,此身曾上岱宗來。
念子何多病,逢人問好音。可無安樂法,未用短長吟。
陋巷鄰南北,春風酒淺深。杯蛇弓落影,應已斷疑心。
隱幾維摩詰,傷春杜拾遺。觀身如聚沫,憂國正攢眉。
藥裹添新說,腰圍減舊時。朝來強飯不,問訊一憑詩。
盡日風吹到大羅。
金堂消息見橫波。
暖云香霧奈伊何。
猶是不曾輕一笑,
問誰堪與畫雙蛾。
一般愁緒在心窩。
野曠乾坤大,
身閒日月遲。
有生均自得,
造物本無私。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