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宣武舞歌四首 其四 窮武篇
窮武者喪。何但敗北。柔弱亡戰。國家亦廢。
秦始徐偃。既已作戒。前世先王鑒其機。修文整武藝。
文武足相濟。然后得光大。
亂曰:高則亢。滿則盈。亢必危。盈必傾。
去危傾。守以平。沖則久。濁能清。
混文武。順天經。
窮武者喪。何但敗北。柔弱亡戰。國家亦廢。
秦始徐偃。既已作戒。前世先王鑒其機。修文整武藝。
文武足相濟。然后得光大。
亂曰:高則亢。滿則盈。亢必危。盈必傾。
去危傾。守以平。沖則久。濁能清。
混文武。順天經。
窮兵黷武的人會滅亡,何止是戰敗那么簡單。只知柔弱而不備戰,國家也會衰敗。秦始皇和徐偃王,已經成為了前車之鑒。前代的先王洞察其中的關鍵,修明文教整治武藝。文治和武功相互補充,這樣國家才能繁榮昌盛。尾聲說:地位過高就會驕傲自大,自滿就會溢出。驕傲自大必然危險,自滿必然傾覆。要遠離危險和傾覆,保持平和。虛靜就能長久,渾濁也能變清。融合文治和武功,順應自然的法則。
窮武:濫用武力,窮兵黷武。
敗北:戰敗。
秦始:秦始皇,以武力統一六國,但因暴政而速亡。
徐偃:徐偃王,以仁義治國,不尚武力,最終國滅。
機:關鍵,要害。
修文:修明文教。
濟:補益,補充。
亂:古代樂曲的尾聲。
亢:高傲,驕傲自大。
盈:滿。
沖:虛靜。
天經:自然的法則。
此詩創作于晉代,當時社會局勢復雜,政權更迭頻繁。作者可能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國家興衰,有感而發創作此詩,旨在提醒統治者要平衡文治和武功,避免重蹈歷史覆轍。
這首詩主旨明確,強調文武相濟對國家的重要性。其特點是借古喻今,以歷史人物為例進行說理。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國家治理的思考。
陰陽妙教生真人,名山勝地隱其身。
吹噓瀨氣完元神,升降雪外離煙塵。
軒轅乘龍萬歲春,穆觀王母存昆侖。
青牛出關避世紛,招呼鸞鶴引霞樽。
秦王漢武心塵土,欲求真仙惡得覩。
知足即是富,不假多錢財。
谷深塞易滿,心淺最難填。
盛衰皆是一,生死亦同然。
無常意可見,何勞求百年。
噉他身血肉,貪毒無慈矜。
養茲身穢質,蟲?內消融。
不護僧凈器,受此廁中蟲。
后報入地獄,苦痛未知窮。
(見同書卷一百十三《便利部》)
吾有方丈室,里有一雜物。
萬像俱悉包,參羅亦不出。
日月亮其中,眾生無得失。
三界湛然安,中有無數佛。
[代](伐)天理百[姓](性),格戒(項校“式”)亦須遵。
官喜律即喜,官嗔律即嗔。
總由官斷法,何須法斷人。
一時截卻項,有理若為申。
無瞋是持(《五燈會元》作“嗔即是”)戒,
心凈是(《五燈會元》作“即”)出家。
我性與汝(《五燈會元》作“你”)合,
一切法無差。
(見吳越釋延壽《宗鏡錄》卷二十四、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
(按:《全唐詩續補遺》卷二誤收此首為寒山詩。)
林宅資余搆,園亭今創營。
[接梨過半箸](據李抄本補),從此近全生。
鑿沼三泉漏,為山九仞成。
草香羅戶穴,茅茹結簷楹。
松栽一當伴,柳種五為名。
獨對三春酌,無人來共傾。
勁筿逢霜摧美質,
臺星失位夭良臣。
唯當掩泣云臺上,
空對余形無復人。
房,四星直下主明堂。
鍵閉一黃斜向上,鉤鈴兩個近其傍。
罸有三星植鍵上,兩咸夾罸似房狀。
房下一星號為日,從官兩個日下出。
雷發南山上,雨落北浮(張改作“澤”,戴校“海”,項校“溪”)中。
雷驚{石擘}礰(張改作“霹靂”)火,雨激咆哮風。
倏忽威靈歇,須臾勢乃窮。
天地不能以,如女為身空。
一生不作罪,又復非修福。
騰騰處俗間,游游覓衣食。
衣食才以足,不事凡榮飾。
此則是如來,何勞住西域。
吾家昔富有,你身窮欲死。
你今初有錢,與吾昔相何(張改作“似”)。
吾人乍無初,還同[昔](借)日你。
可[惜](借)好靴牙,翻作破皮底。
浮光昂岳望,固始秀民鄉。
第宅參文武,姻?半帝王。
珠樓簾結綺,花苑水流香。
禮節傳家范,簪纓奕世芳。
飛鞭馳道坦,聚蓋艷陽光。
簫鼓迎懽會,桐麻遣唁喪。
勛臣扶景運,風樹配天長。
前業作因緣,[今](金)身都不記。
今也(項、郭校“世”)受苦拙(張改作“惱”),[未](末)來當富貴。
不是后身奴,來生作事地。
不如多溫酒,相逢一時醉。
欲知得性所,來尋仁智情。
氣爽山川麗,風高物候芳。
燕巢辭夏色,鴈渚聽秋聲。
因茲竹林友,榮辱莫相驚。